“王百户,别来可好啊?”马昂大踏步的走进客厅,一进门就满面笑容的招呼起来。
“有劳总督大人挂念,卑职实是铭感五内。”王海心中一暖,虽然接触不多,可通过前次的观察和对谢宏的了解,他知道对方不是那种虚伪的人。
在江南的风评中,谢宏以及他属下的人,都被形容成了粗鄙无礼的无赖,甚至连当今皇上也被囊括在了这个范畴当中,只不过提到正德的时候,一般都会用比较隐晦的说法而已。
相同的话,听在不同人的耳中,听出来的意思却不同,这话在王海听来,分明就是说谢宏不重虚礼,只重实效,正是对他这个没读过书的人的胃口。经历了心中的一番挣扎之后,看到马昂热情的态度,王海的感激也是真心实意的。
对着朝鲜人的时候,马昂的废话很多,既是他本性使然,也是借机发挥,反正他说什么对方都只能听着,做什么对方也只能受着,哪有比那更惬意的事儿啊。
跟自己人,尤其是谈正事儿的时候,他就变得言简意赅起来。
当然了,这也是形势所迫,近月以来,总督府的事务猛然增多,对谢宏说的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概念,马昂有了极为深刻的体会,要不是他也知道谢宏那边没人,现在反悔也来不及了,他真恨不得甩手不干了。
当总督当然很爽,可忙成现在这样的总督,当起来可没什么意思,太辛苦了啊。
“王百户且稍坐片刻,等本官跟郑千户先交代几句。”江南海商中的人ォ着实不少,加上马昂敢于放权的作风跟谢宏同出一辙,所以,多少还分担了些。
“卑职先行告退。”王海很有自知之明,知道马昂是要交代郑龙方略不敢旁听,连忙起身告辞。
“诶,都是自己人,王百户只管安坐旁听便是。”
马昂一摆手示意王海不用避讳,想了想,又续道:“等江南事了,你也是要独当一面的,多听听ォ好,如今总督府施行的策略,也同样是大明将来的海外策略现在算是个试点,正要大伙儿一起参详呢。”
“多谢大人,那······卑职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王海心神激荡,激动不已,大半是因为马昂的信任,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对未来的向往,倭朝两地只是试点,那么海外策略包括的地方恐怕不是一般的大。
王海这样的老水手当然知道海外是个什么概念除了东海,南面还有吕宋,吕宋的更南方就是三宝太监去过的西洋。
那里到底有多大有没有尽头,就算是江南年纪最大的长者,或是学问见识最渊博的人也难以说清,不过王海很清楚,只要大明下定决心去攫取,那里就会有无尽的财富,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这几年,王海一直期盼着能告老,原因并非是他厌倦了航海,他厌倦的只是之前的那种生活。
在大明在王家,他只能低眉顺眼的当个下人,出海的时候,也必须鬼鬼祟祟的出港;到了倭国,他仍然得提心吊胆的,那些倭人有的时候能保持理智不过没有实力压制的情况下,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发疯,哪怕是一直合作良好的松浦党也一样。
唯一让他心情爽朗的,恐怕只有在路途上的时候了,广阔无垠的大海,让他感觉到了自由的味道,不过,就算这个时候,他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航海本身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稍不留神,就可能船倾人
若只是航海本身的风险,他倒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既然扬帆出了海,当然要有所觉悟。可实际上,这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为造成的。
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航海的风险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船只。三宝太监时代的宝船到底如何,王海无从得知,可王家世代都是水手,打小就在船上玩耍的他却很清楚,几十年来,福船越来越小,越来越不中用了。
造大船的技术,江南还是有流传的,材料也容易找,可限制船的规模的却是名存实亡的海禁。江南世家做了婊还要立牌坊,明明私下里海贸不绝,可偏偏又要在朝堂上说什么大义,所以,为了他们的面上不太难看,王海的郁闷也就成了必然。
大船吃水深,对港口要求高,也很难避人耳目,当然不会受世家的大人们待见,反正出海面对风浪的也不是他们自己,下人的死活谁会去理?只要有银入账就行呗,若不是怕财富打了水漂,他们恨不得让人乘坐小舢板出海进行贸易呢。
马昂的话很简略,可听在王海耳中,不啻于一声惊雷,让他的精神迅速振奋了起来。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天家从前只看重那些王海没有,也没机会拥有的东西,但现在世道变了,航海技术以及个人ォ干也有了施展的舞台,自己同样能以此搏个封妻荫,这让他如何能不激动?
“郑千户,船队即将启航,五百骑兵都已登船······以你之见,长尾家是否值得信任?又是否有向甲斐扩张的野心?”马昂感受到了王海的激动,不过他一时却无暇理会,船队已经整装待发,他必须最后确认一次合作方的意向。
蒙古骑兵就算都被坑了,马昂也不心疼,不过经受了这样的损失后,甲斐那边就难办了,总不成再从朝鲜借道吧?谢兄弟说过,这种事要有时有晌的来,频率不能太高,以免把棒糟蹋完了,一两年来一次就足够了。
“那位为景大人是个有野心的,本来就一直试图统一越后,只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