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超级时空企业巨头>第九十一章 布局

第二天李逸轩就联系了小汤姆,提出购地的要求,但是对方并没有回复他。

直到一个星期后,小汤姆才回话,要20亿港币。

这个价格肯定是不同意的,他这些地以现在的实际价值根本值不了这么多钱,这还不是20年后的香港地价。13亿,李逸轩给出了自己的报价。

双方经过两个多月的讨价还价,最终以16亿港币成交。

办完交接手续后,公司上的钱基本上是见底了,

看着上面基本见底的资金流,李逸轩感叹到这钱还真不经花,这一年的利润基本上全用在买地上了。

要不要贷点款?想到两年之后港币暴跌,美元与港币的汇率从现在的1:6.5跌倒110,最后港府不得不放弃实行多年的浮动汇率制,改为固定汇率制的1:8.7,李逸轩有些心动了。

来到张桂芳的办公室,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后,问道:“妈,你说这里面有多大的操作空间吗?”

香港发行货币,早期不过是港英殖民政府为了殖民地商人更方便的结算,与此同时,铸币权也能带来额外的财政收入,早期港府卖地赚不到几个钱的情况下,铸币权则成为支持其财政的重要支柱。

但从60年代开始,拍卖土地逐渐成为港府主要财源。本质上,港英政府不愿意放手,也正是因为香港拍卖土地所衍生的各种利益。所以,不能直接把香港财政的收入拿到伦敦去,但却通过金融、基建和各种订单的方式,以及大量优质地产持有在英资财团,其收租和卖掉涨价万倍的地产,即可兑现其殖民收益。

而渣打、汇丰两大主要发钞银行,一开始就是亦官亦商,既有准央行的地位,发钞本身并不能直接赚取利润,但却因为获得了信用,增强了信用之后,自然能够获得更多存款,以及放出更多的贷款。

以香港当地政府的信用,当然是发行不了货币,即使发行了,信用未必能超过津巴布韦货币。所以,港币长期以来是以联系汇率制度发行。

一开始港元是以英镑作为保证金发行,汇率跟英镑固定。然而,70年代英镑持续贬值,港元跟英镑的联系汇率让很多持有港币的商人损失惨重,并且,影响了香港正常的货币结算,而且,英镑逐渐退出了国际主流的结算货币,美元才是市场上最容易被接受的货币。

于是从70年代开始,港元一度实行跟美元联系汇率制度,72年港币跟英镑汇率脱钩,宣布跟美元捆绑,宣布1美元兑换6.5港元这个固定汇率。

不过,在74年美元宣布与黄金脱钩,美元的汇率显然会不会像过去那么稳定了。

其后,港府宣布港元跟美元脱钩,港元逐渐成为其中浮动汇率制的信用货币,不再跟其他货币捆绑,靠着信用来发行,发钞行和香港大量的金融机构,自然可以发行更多的本地钞票,放出更多的贷款。

这也导致了70年代香港本地经济突然加速上扬,尤其是地产、金融等等行业,收益最多。

随着港币跟美元、英镑等等主权货币脱钩,港元的价值则是取决于人们对于香港前途的信心。

信用动摇,投资者则纷纷抛售港元,并且拒绝接受港元作为结算货币,那么……不仅仅香港金融行业会遭到重创,而且,整个香港经济都会严重受挫!

在82年的港元危机期间,除了中国政府出于“国家统一大业”考虑,继续支持港币作为人民币和其他货币交易的中间货币,让香港继续分享到资金和货物从自己手中中转所带来的佣金收入外,其余西方国家企业,rb、美国甚至是英国的资本都拒绝接受港元。

外资机构拒绝接受港元,这对港元的重创,相当于的核弹。

而更加可恶的是,就连在香港土生土长的英资企业也跟着拒收港币,从而导致港币兑美元汇率是一泻千里。

可能有人不明白了,为什么外资机构拒收港币,会造成港币暴跌?

其实这要从港英政府自身原因说起,自香港被英国人统治之后,一直以来都把香港当做提款机。

特别是近十年,港币跟美元脱钩之时,汇率是1美元兑换5港元,用了近8年时间,比当初超发了几十倍的港元货币投放到市场,也不过是造成港币汇率稍微贬值到了1美元兑换6港元的程度。

但到了82年,中英谈判失利之后,长期人心浮动,也造成了港元汇率持续的下跌,到了9月份,港元汇率首次跌破1美元兑7港元。

汇率下跌如尿崩一般止不住,为了应对港元下跌压力,83年9月8日,香港银行公会宣布自次日起,将存款利率上调5,也就是储户一年期存款上升到7年利率。

实际上,这几年为了刺激香港楼市和股市的萎靡不振,存贷款利率出现了几次下调。相对于,80年巅峰时期,一年期存款高于18利率,存款利率达12以上。

到82年,香港的存款利率降低至6,已算是几年来最低的利率水平。

银行集体提升存款储蓄利率,也不过是为了提升储户对于港元的信心,与此同时,也是避免自身被恐慌的储户挤兑。

要知道,从74年港元跟美元脱钩之后,港元已经算是信用货币,完全不需要外汇作为保证金,也没有其他什么东西作为担保,所以,港元发行规模不受控制的剧增。

加上地产、金融行业的繁荣,让银行疯狂的吸收存款和放出贷款,而忽略了经营风险。而现在港元信用遭到市场严重怀疑,损失最惨的当


状态提示:第九十一章 布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