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子元到任后,先后参与组织了抗登陆演习,以及防卫区所属负责黄渤海交界处,守备的要塞区组建,并兼任要塞区第一任司令员。在防卫区改称警备区之后,又相继担任警备区副司令员兼要塞区司令员,警备区代司令员、司令员。
在军事学院学习期间,李子元参加了军委组织的第一次授衔活动。他以军长的职务,被授予少将军衔。在同期授衔的少将中,此时三十四岁的李子元,与另外一位与他同龄的军长,成为全军最年轻的少将。
实际上李子元比那位军长,年纪还小了几个月。按照这个来说,李子元实际上是最年轻的开国将军。而对于自己这个少将军衔,李子元并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以自己的资历,少将军衔已经是足矣。
佩戴着少将军衔的李子元,在南京军事学院渡过了最平静的一段时光,期间刘翠又陆续给他生育了两男一女三个子女。虽说家里面又添了几个孩子,但刘翠一直拿宝宝当成亲生女儿一样对待。宝宝甚至一直到结婚前都不知道,刘翠并不是她的亲生母亲。
而李子元在中国这座最北方的海港城市,从警备区副司令员一直做到司令员。后调任华北一个大军区担任第一副司令员,七十年代末奉调进京担任总参副总长。后又被总设计师钦点担任海军司令员,一直做到了军委副主席才离休。
八八年二次授衔的时候,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李子元,被授予上将军衔。也是五五年授衔将军中,不多的在八八年被二次授予军衔的干部。原本这个时候,李子元已经几次打了离休报告。但在时任军委主席的要求之下,还是只能继续老骥伏枥一段时间。
相对于从来不参与政治运动,在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中,都没有受到太大冲击的李子元。这方面更加沉稳的何三亮走的也一样很平稳,先后担任军参谋长、东南某省军区副司令员,某军级要塞区司令员、兵种副司令员的开国大校何三亮,也没有搅合到任何政治漩涡之中。
至于他的姐夫,授衔时候被授予中将军衔的王诚,则在五十年代担任西南军区改编的某大军区副司令。在这个副司令的位置上,一直干到了七十年代初,才调任某兵种政委。李子筠则先在军医大教书,后来调任解放军总医院工作。夫妻两个,也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
而马永成则没有那么的幸运,在建国后以军副政委转业到地方,先担任某省省会市委书记,后又担任某大区书记处书记的马永成,最终没有逃过那场政治浩劫。整整蹲了八年的牛棚,妻子也与他离了婚。
不过虽说遭了几年的罪,但马永成还是靠着多年战争环境下,养成的韧劲活了下来。最终在运动结束后,还是李子元这个老战友,三次找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老政治部主任,才总算获得平反,担任了某省的人大常委会主任。
建国后国内的政治运动,虽然一次接着一次,但李子元很明智的从来不参与任何运动。在这方面,李子元一向很注意。作为他妻子的刘翠,也直到退休都是一名中学教师,从来没有担任过任何政治上的职务。
长子很争气的凭着自己的能力,没有借助李子元任何的助力,考上了当时著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宝宝虽说考大学的时候,因为政治运动影响没有能够读大学。但是在当兵后,也是凭着自己的能力,题干、入党并被保送到了军医大学学习。
其他的几个子女也都很争气,没有一个躺在他的功劳簿上的。老兵不死,只是被慢慢的遗忘。等到离休之后,李子元拒绝了让他写回忆录的要求,而是带着刘翠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后世的家乡,则是他回去最多的地方。
在前一世的家乡,李子元不仅见到了还很年轻的父母,还依稀的见到了童年的自己。只是李子元知道,自己已经再也回不去了。晚年的李子元常常在想,如果没有那次雪山之行,自己也许会是另外一个人生。但李子元更知道的是毕竟人生没有如果,更没有的是也许。
(这本书到这里,就已经算是一个完结。说实在的,这本书写的并不算好,自己也很失望。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只是为了给还在关注这本书的读者,以及自己一个交待。感谢大家这一年来的支持,在这里真诚的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