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汉末之天下>第297章 崔琰

“这定是郑君高足了。”

刘凡目视青年,对郑玄说道。

“国子尼,美才也。吾观其人,必成国器。”

郑玄对刘凡介绍道。

他不入仕途,但他不会阻止学生入仕。相反,还跟鼓励。

学习十数年,就是为了一朝能龙腾虎跃。

国渊!有公卿之才。刘凡满意的点了点头。

紧接着郑玄又向刘凡介绍了其他高足。

赵商,公孙方,都是知名之士。

郗虑,这个人在曹魏的舞台上起初很厉害,帮曹操成功的完成了独揽朝政,成功代汉。但由于做事不果断,与三公失之交臂。

“此吾在来雁门路上收的弟子,崔琰。”对于崔琰,郑玄淡淡的介绍一句,由于是自己刚收的学生,郑玄不做评价。

但从言语中能听出郑玄很器重崔琰。是金子总会发光。

刘凡降临在这个世界,确实改变了许多,崔琰、公孙方本来是郑玄晚年招收的学生,现在就成为了郑玄门下高足。

刘凡望向崔琰,年纪刚至二十三四岁的样子,腰挎佩剑,体态雄伟,眉目疏朗,颔下长须飘飘,非常儒雅,真美男子也。

这个时代和后世不同,后世长胡须让人感觉邋遢。汉代没有胡须者,就不是男人,要被人鄙视的。

想想都能明白,阉宦是没有胡须的。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典故,证明崔琰容貌俊朗。

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游牧民族部落纷纷依附。

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

曹操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琰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

接见时,崔琰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细作去问匈奴使者对魏王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曹操得到消息之后,派兵追上匈奴使者,将其杀掉。此后,他对自己容貌非常自信。

这就是著名的“床头捉刀”。

“龙虎风云齐聚,真乃吾之幸也。”刘凡对崔琰极为礼遇。

在历史上有一段时间,崔琰曾是士人之望。

也有那么一段时间,崔琰掌握的权利,让一代枭雄曹操忌惮。

袁绍得到他,在河北施仁政,百姓归心。

袁绍不听他的,有了官渡大败。

荀彧死后,曹操称王,魏国建立。那时,荀攸因为叔叔之死,重病缠身,虽还出谋划策,但也行将就木。

贾诩继续施展他的自保之道,隐于朝堂。

荀彧原本是文官之首,他死后定要有一个可堪大任的人继任尚书。

随曹操统一北方的老臣何其多?如陈群,程昱,钟繇等,都为英才。

但是没轮到他们坐这个位置,而原本的袁氏降曹之臣崔琰却成为尚书令,文官之首。

他有那个才华,他的远见卓识,禀然于朝,他刚正不阿,并且高风亮节。

仅仅四年任尚书令,便因为其权力太大,一身正气慑服曹操,遭谗谤获罪,最终被曹操赐死。此成了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之一,为世人所痛惜。

崔琰用死证明了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了自己是奸雄。

这就是曹操,性格忌刻,凡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人,如孔融、许攸、娄圭,这些都是他的老朋友,也为他立有功勋,他不留情面,说杀就杀。

在回归雁门途中,刘凡了解到崔琰刚弃武从文。

他出自清河崔氏,少年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

因为乡里为他转为正卒,他才发愤图强,开始读书。

从清河周游到洛阳地区,幸遇北上的郑玄。

一般人诚意求学,郑玄都会诚心教导。除非是生活所迫,他才会辞谢学生。

刘凡虽有失望,但也不急,人才可慢慢养成也。都为一个老师教导,还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开阔的空间,难道会比历史上的崔琰差?

下午时分,众人回到阴馆。刘凡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

宴会很简朴,但刘凡亲自接待,非常彰显他的诚意。

如周公吐哺一样,奔行三十里,而迎郑玄。

刘凡礼贤下士之名慢慢传开,但郑玄名气太大,没有起到千金买马骨的效果。

次日,刘凡拿出重金,在马邑东部选一宝地,应招工匠农夫,准备兴建天下学宫。

刘凡任命刘江为监工,负责监察建筑学宫。

古代大兴土木者,皆会有伤亡。

刘凡早些时间便让工匠做出藤木兜鍪改装的安全帽,用来防护头部。

做出与后世劳保鞋相似的铁靴,防护脚部和腿腕。做出与防护手套相似的“手衣”。

又做出被称为“命绳”的安全带,这是至关重要的登高必备品。

不求施工速度,只求施工质量。

若是监工和小吏发现哪一名应募民夫没有佩戴这四样物品,当月则无工钱。

刘凡制定这种严格的法令,并不是为了剥削百姓,而是为了让他们知道性命的重要,要他们重视性命。

卖力赚钱是为了养家糊口,没了命,如何养家?

这些安全用品,在今后会被工匠更完善。

“此小技巧,利于民也。今后谁若能仿得此术,吾重重有赏。”

刘凡对麾下官吏发话鼓励,使他们能举一反三,看到风险危害,


状态提示:第297章 崔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