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如此了。”
刘凡点头,认同了苏澈的话。
西部鲜卑在檀石槐分封的时候,就实力强大,穷山恶水,可比中部、东部难生存的多。所以民风彪悍。
燕然山南有长河水草,安习水两岸,故匈奴龙城,涿邪山东西南北,都有鲜卑部落驻扎。
“大将军,不若趁着日律推演还没有到来之前,先拔除其羽翼。削弱其力量。待大军到来,一鼓作气,一战定之。”
周仓向刘凡拱手说道。
“可。不过吾等耳目必须遍布方圆百里,一有风吹草动,立马来报,安定计策。”刘凡对苏澈说道:“苏澈,汝亲自率领五百骑,于前方探查,一为斥候,二为先锋。发现鲜卑邑落,通知主力,进军击灭。”
骠骑军近几年来对异族的战斗,往往都是一战克之,不给他们再次出击的机会。
这一次则不一样,他们不再是突袭,而是与整个西部鲜卑残部决战。很可能会出现东西奔波,徒劳无功等僵持的局面。
西部鲜卑所积面积太大了,必须要全盘探明。
“诺。”
苏澈拱手领命。
……
金徽山{阿尔泰山}南。
关羽经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寻找入西域门户。
鲜卑统一的诸部,不能与匈奴帝国比,他没有能力管控此地。
当年秦始皇帝国统一,占领“河南地”,令蒙恬在阴山北修筑长城,将匈奴全部赶往阴山以北的草原上。
本来分散的匈奴,因为面对秦国强大的威逼,不得不联合成国。可以说是秦国的催化,使匈奴帝国诞生。
第一任匈奴单于为头曼。头曼之子冒顿为单于时匈奴最为强大。
冒顿{.du}英明骁武,其东破灭东胡,西击走月氏,北征服浑爽、屈射、丁零、高昆、薪犁诸国,西北征服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南界大秦长城,把大漠南北“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于秦二世胡亥二年{公元209年}统一了大漠南北,建立起控地南临长城,北抵北海,东尽辽水,西逾葱岭的匈奴帝国。
匈奴是真正的游牧民族帝国,等级森严。
自君王以下,皆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西域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匈奴的统治一下,匈奴的语言在西域有很大的影响。
大汉帮助西域诸国赶走匈奴后,西域被大汉轮流影响。
当然,西域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西域泛指整个中亚。
狭义上的西域指的是葱岭以东,两汉建立西域都护府所涵盖的范围。
大汉的王公贵族皆认可西域都护府。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不是常是看不上贫瘠、荒芜之地。
环境、气候等因素决定了那里不适合农耕民族生存。
燕赵连却匈奴,蒙恬北逐匈奴,卫霍大破匈奴,铁骑纵横数千里。
最后也只是将河南之地,河套之地,河西走廊列入大汉版图。
其余土地不能农耕,大汉要之无用。
论纵横捭阖的能力,历史上少有人能比得上班超。
那以夷制夷的手段,使大汉不需要过多的兵马,就统治西域。
在东汉在政治、经济、军事衰落的情况下,永初元年便不再设都护,甚至在不置长史的情况下,朝廷还能影响到西域。
但东汉有一点遗憾,就是没有全面的控制西域,完全打通丝绸之路的通道。
而与大汉持续三百年恩怨的北匈奴,在窦宪燕然勒石后,又在永和二年,元嘉元年大汉两次出击,彻底的将北匈奴赶出金徽山,赶出西域范围。
要说大汉真正对西域失去影响的时间,应是在元嘉三年{公元153年}的时候,后车师国王反汉,在这之前,于阗等国也杀过汉使,宣布不服汉教。
造成这种原因,与东汉对西域的政治,有密切的关系。
关羽所处之地和大漠是两个天,大漠雪已停,西域北部的大雪停了又下。
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天气越来越冷。关羽埋着头,扛着“汉”字大纛,继续前行。
关羽也不知道去西域之路在哪里,他只知道,南往西域只有一条路。
哪里有人烟,哪里就是车师。
车师的地理位置,对汉代有重要的意义,从西汉时期的“五征车师”,到东汉入西域先据车师。可以看出其重要性。
在北,它抵着草原游牧民族的门户。占据车师,使河西走廊不至于暴露在草原游牧民族的马蹄之下。
车师东南通敦煌,南通楼兰、鄯善,西通焉耆,西北通乌孙,东北草原,扼丝绸之路的要冲。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东边缘,扼天山缺口。
在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时,汉朝大将赵破奴攻破姑师,将原来姑师人的领地按地理形势划分为八国,车{ju}师前国、车师后国。
在天山北麓还有几个几个小国:卑陆前国、卑陆后国、蒲类前国、蒲类后国、东且弥国、西且弥国。被称为“山北六国”。
这些国家国小民寡,有的国家连大汉一个亭都比不上。
西域各国人口在几千到两三万人,最少的国家仅数百人。
猛烈的北风卷着飞雪,向关羽迎面扑来,他的脸和手早已麻木,似乎骨头都冻透了。旗帜冻裂了。战马冻得不敢嘶鸣,只能抬起沉重的马蹄踏着厚厚的积雪艰难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