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请放心,南诏朝廷里也有明白人,控制南楚通道是他们所求,不会不动心的!”风先生稳坐钓鱼台,要是他现在手里有把羽扇,估计还会扇上两下。
“如此便好,”李明宗满意的点点头,“这样一来,东南西北就凑齐了!估计陛下还以为这一局他们已经赢了呢!”说完,落了一子。
“王爷说得是,这一局棋我们还没有下完!”风先生眼光微微闪动……
“报!”峥州告捷的第二天,一个信使自德州来到:“敬亲王率右金吾卫军已成功收复德州,德王伏法授首!”
这一条消息的到来宣告着德州叛乱已经正式平息,不过很多人也会疑惑,右金吾卫究竟是如何收复德州的?
事情还要从南屏山野之战后的第二天说起,考虑到德王手中已经没有多少兵马,因此李肃只带了三万兵马前往收复德州,当他抵达时,得到确切消息,德王依然在城中,当时他只说了一句话:“还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
右金吾卫迅速的将德州城围得水泄不通,兵临城下之际德王李迦困守城中已是无计可施,他只能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充足的火器抵抗右金吾卫的进攻,他依然希望在其他战场上的叛军能够有所起色,这样就能够减缓自己的压力,总之一句话,现在唯有死守!
此时德州城中火器数量虽然充足,可兵力却捉襟见肘,只有五千余人,因此李迦强令城中青壮年也上城墙守城,激起了城中百姓不满。
李迦南屏山战败让他威严扫地,城中百姓本也不想跟随这种叛乱者,有好几个胆大的百姓偷偷离开德州,去了驻扎在附近的右金吾卫军营,将城中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李肃,想请李肃尽快攻城,免得再受李迦暴虐。
可李肃却认为,李迦可恨,然百姓无罪,若是右金吾卫攻城,那必然殃及守城的青壮年和城中百姓,他不忍这样做,最后只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写了一纸《告德州军民书》,交给这几个百姓,让他们带回去在城中传扬。
这封书信中明确的阐释了当今皇帝仁慈宽宏,对于德州叛乱,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希望德州军民能够尽快醒悟过来,不要再为虎作伥!在百姓们的大力传扬下,这封书信很快便传遍了德州的大街小巷,不仅是青壮年,甚至是老弱妇孺都对李迦党羽怒目而视,时时爆发冲突,城中秩序逐渐崩坏。
李迦也很快知道了这封书信的事,他知道李肃的用意,因此传下命令,严禁百姓再私下传递此书信,将闹事的为首几个百姓全部抓起来,当众斩杀以儆效尤!并传令,德州入夜后即戒严,谁都不能在街上走动,违者杀无赦!
他想凭借着杀戮手段来威慑城中日益蠢蠢欲动的百姓,然而却让这些百姓对他的怨恨直线上升,他想要竭力维持城中治安,手中的兵力却实在不足,完全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一些百姓开始拿起武器趁着夜色袭击巡逻的士兵,而军中的那些青壮年也合起伙来打掩护。
被李迦压迫的那些百姓都是这些青壮年的家人,他们也逐渐与军队离心,甚至好几次翻越城墙出去投奔右金吾卫,毛遂自荐愿担任右金吾卫进攻德州城的向导。
再三的思考之后,李肃决定派出一队精干兵士前往城中,自己则率大军佯攻城墙,趁着李迦等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防御上时,青壮年与这队兵士趁机起事,制造混乱,袭击守城士兵,打开城门迎接右金吾卫大军。
德州便是在这样的里应外合之下被右金吾卫收复,李迦见大势已去便绝望的拔剑自刎,而与他合谋的德州刺史则想活命,被带到李肃面前时一味求饶,将所有罪责都推到已死的李迦头上,声称受他威逼。
可根据城中百姓和刺史的手下所言,他根本不是受胁迫,而是经受不了李迦的利益诱惑,于是李肃便下令将还在苦苦求饶的刺史关进了大牢,而后又在全城百姓的注视下将其斩首。
德州叛乱就此终结,右金吾卫接下来还得在德州驻扎几天恢复当地的秩序,等朝廷派来处置后续事务的官员到达之后才返回原驻地等待皇帝的封赏。
得此消息之后,皇帝命人将其广布四方,以安百姓之心,而就在同一天,来自庆州的消息也传到了,没有让皇帝失望,还是一份捷报……
接到庆王叛乱的消息时,左千牛卫上将军周磐一边上报朝廷,一边立即调动军队,朝廷的命令一到,八万整装待发的左千牛卫军便即刻踏上了平叛之路。
左千牛卫的驻地距离庆州有两个州的距离,路程大概是两天时间,不过若是他们开足马力,一天半赶到不是难事,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一场突然的春雨落下,这减缓了他们的进军速度,直到三月十七日,他们才与庆州叛军的主力遭遇。
同德州一样,这也是一场兵力悬殊的战役……应该说本来是这样的,可是早在叛乱行动开始之前,庆王李旸便同德州李迦一般强行征发本州青壮年,加上庆州当地的豪门殷家的财力支持,竟扩编了多达十万人的队伍,如此一来,从兵力上说就要强于左千牛卫了。
当然,这支临时组建起来的军队人数虽多,当中大部分人却都没有经受良好的军事训练,且他们对叛乱一事至今犹犹豫豫,并不能真心为李旸效命拼杀,这一点李旸自己也十分清楚,他之所以敢同左千牛卫对阵,不是因为手中的兵力,也不是因为期望其他战场上有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