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混血八旗>第八百三十章 南洋水师

满洲海军插手台湾,让法国人要多不爽就有多不爽。当年果兴阿就是用台湾事件为借口,第一次征伐的日本,法国人当然知道大清把台湾划给满洲的事。他们之所以明知满洲在台湾有股份,还敢明目张胆的多次攻台,其实是为了造成一个既成事实。

大清把台湾划归满洲之后,满洲只是建设了一个高雄港,其他地方全部未予接收。满洲是因为扩张太快,要集中全部力量去巩固那些遥远的疆土,对于自己口袋里的台湾不是很重视。大清若不是这次清法战争,也不会撤出台湾,把锅甩给满洲,他们乐不得多统治台湾一阵呢!法国人的想法,便是在满洲介入之前,尽可能的攻略大清控制下的台湾北部地区。只要造成了既成事实,满洲想插手也得掂量一下。而且只要实际控制了一部分地方,谈起判来法国人就能占便宜。

眼下法军只占领了一个澎湖列岛,满洲军舰便开了过来,法国人只能就此作罢。法军若是再向前挺近,在鸡笼等着他们的就是满洲军了。而且满洲海军虽然在对英国远东舰队的战斗中损伤惨重,但是法军的远东舰队实力可比不了英国的远东舰队,满洲残存的一些小船收拾他们也有富余。憋屈巴拉的法国人,只能退回了澎湖,他们可不想同时和东方的两大巨头开战,满洲人可真有把他们请出亚洲的实力。

孤拔义愤填膺,很想和多管闲事的满洲人练练,但是法国政府却严令不许,孤拔就只能每天泪满襟了。孤拔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英雄,而且是一个能够为法兰西立下不世之功的英雄,之所以到今天还没能实现英雄之梦,完全是被软弱的法国政府给拖累了。政府不许他们招惹满洲人,陆战又兵力不足,孤拔一时也失去了目标。

孤拔很想和大清最强的北洋水师过过招,看看这个全满洲式装备,又由满洲人训练出来的大清第一舰队又多少斤两,可惜数次扬言南下的北洋水师迟迟没来与他决战。北洋水师是真的不敢动了,满洲与英国在山东附近海域的一场大战,可是吓坏了朝廷。慈禧和李鸿章非常担心英国人会对大清生事,所以即便东南局势危急,还是把北洋水师留在了天津附近,看守北京的门户。

孤拔闲着没事便只能袭扰福建沿海,不过机会终于是来了。十月上旬,大清的南洋水师来了。南洋水师亦称南洋舰队,大清洋务在运动中自己独立搞起来的一支近现代海军舰队。正式建立于同治十三年,由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建立。至清法开战前已颇有规模,有巡洋舰、驱逐舰等十七艘约五万吨。南洋水师的军舰多数为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制造,只有少量购自满洲。由于清廷的政策是先集中力量发展北洋水师,故此南洋水师无论是吨位、装备、人员及实力皆与之相差甚远。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

南洋水师是大清自主研发搞出来的成果,虽然吸收了不少留学满洲的人才,而且观摩了北洋水师的舰艇,但是从设计到建造,都是由大清自己完成的。北洋虽然强大,但不过是买来的外贸舰队,南洋水师才是大清海军的根芽。其自主设计建造的开济级巡洋舰、南琛级巡洋舰、海安级巡洋舰、威远级巡洋舰、湄云级巡洋舰、元凯级驱逐舰、均和级巡防舰、建威级*巡洋舰、金瓯级铁甲岸防炮舰,虽然算不上先进,但也是国际一等水平。若是南洋舰队全师而来,法国远东舰队还真就未必是他们的对手,可惜朝廷实在是害怕啊!

满英之间的黄海海战,距离威海不远,距离北洋水师驻泊地刘公岛就更近了。北洋水师可算是见到了世界一等海军的实力,一场几乎同归于尽的大战,可是让他们看了够。朝廷深知,若是英国以如此实力的海军进攻北洋水师,不但北洋水师铁定全军覆没,大沽口和天津也百分之百完蛋了。为策完全,朝廷不仅让北洋水师全部驻防大沽口外海,连南洋舰队的主力也都抽调了过去。福建沿海遇袭之后,朝廷只能派遣总兵吴安康率巡洋舰开济、南琛、南瑞、澄庆、驶远五艘兵舰前去救援。

这五艘战舰,虽然级别不同,但全部为无装甲的钢制轻巡洋舰。如果仅就建造技术而论,他们是比法军大多数的木包铁要先进,不过五舰并没有装甲,防护能力一样十分薄弱。火炮系统上,双方到是平分秋色,也就是法军的全新主力舰火力要猛一些。朝廷觉得这五艘战舰已经是一股不小的战力,威慑一下法国远东舰队,保证福建沿海大局不乱也就是了,可惜法国人却不这么想。朝廷计划的小打小闹,从来没有出现过在孤拔的计划里,孤拔的计划从一开始便是舰队决战。

侦知南洋水师五艘轻巡洋舰南下之后,孤拔马上挑选了十三艘主力战舰,迅速北上迎敌,而在家门口作战的吴安康却全然不知法军的动向。法军一番搜索过后,很快便在浙江大陈洋面与五舰相遇。法军准备充分,清军却是猝不及防,突然的遭遇让从未经历过战火的南洋水师立时陷入了慌乱。

南洋水师建立虽然已逾十年,但是一船一舰的添置可不件容易事,所以南洋水师成军的时间不过一年多左右而已。将领多是从陆军直接抓过来的,即便操习过水战,也不过是在长江里混过。水兵就更不用说了,大部分就是从东南沿海刚招募上来的。全军将士多数都没打过仗,连血都没有见过,几个高级


状态提示:第八百三十章 南洋水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