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汉末之奇谋>第二百一十三章 攘内安外骄阳起

攘外必先安内,吕春用铁血高压的政策暂时稳固了平息了朝内所有的分歧。

而后,他以中将参谋的身份向全军下令:侵我关中者,不死不休。

要知道,吕春虽不甚管军事,但因为跟随姬溪时间过久的缘故,军中几乎所有团级以上的将领都是他的老部下,他在军中的威望,几乎可以与姬渊持平。于是,他的命令被完美的执行着,而他的命令说白了,就是不计伤亡,将来敌阻在国门之外。

在这样雄壮的誓言中,雍和五年冬日,关中军打了三场令各路诸侯心惊胆颤的大仗。

第一仗发生在南阳。

刘表亲率十万大军入侵,信誓旦旦,意气勃发,势要收服南阳郡。可他面对是姬渊和贾诩,贾诩在刘表立足未稳之际力谏姬渊大军压上,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垮刘表的信心,令其不敢妄动。

因为姬溪身死不知的缘故,姬渊早就坐不住了,是以贾诩的建议直接说到了他的心里去。于是,姬渊当即点兵五万,星夜自南阳出兵,与刘表相会于枣阳。

那一战,姬渊狂性大发,坐跨蹑影,手提白虎,只身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刀锋所指处,无一合之敌,竟硬生生的杀到中军,斩了刘表的帅旗,若不是刘表退的早,想必绝逃不过身首异处的下场。而刘表虽逃出生天,他手下的将士将士却逃不过,姬渊左冲右突,专斩大将,一战下来,竟斩了刘表十员大将,直接导致了刘表无将可用,不得已直接退兵。

或许是因为被姬渊吓破了胆,刘表在归途中突然染病,且一病不起。如此一来,南阳之危顿时解除。

而后,姬渊将贾诩留在了南阳,自己则亲率一旅之师赶赴咸阳,参加了第二仗。

第二仗发生在扶风。

其时,刘备已经打通了斜谷关,进入了兴平境内,正被张统率领第六师阻击。张统不是刘关张的对手,第六师也仅有两万多兵马,面对刘关张的七万大军,守的很是艰难。而姬渊到来了之后,局势立刻缓和。

姬渊到后,阵前独战关羽和张飞二将,奋战百余合虽不分胜负,但己方却因为姬渊的勇力而使其大增,张统适时挥师压上,小胜了一仗,将刘备逼退五十余里。

三日后,黄忠亲率四旅之师前来助战,会和姬渊和张统后,己方已有六万兵马。是以三将当时便决定,直接对刘备发起决战。

刘备想暂避锋芒,可关羽张飞却不从,坚持要打,而徐庶也建议刘备此战必须要打,他给出的理由是:关中军因姬溪之故势若危卵,此时只不过是被吕春用高压政策强行黏合在一起,他们奉行的是一鼓作气的作战方针,所以,他们只能胜却不能败,一旦败了,其必定土崩瓦解,战力亦将大降,反之,己方若退或败于敌手,那么他们的势头将会更猛,己方的三路联军将是个笑话。

徐庶说服了刘备,他的方略也是极为正确的,但是他低估了姬渊和黄忠的合力。决战之时,刘备被黄忠射中了一箭。关羽战姬渊,被姬渊砍中后背,重伤逃走。张飞和黄忠血战当场,不分胜负,后因忌惮黄忠箭术不得已败退。

刘关张伤的伤,退的退,汉中军自然大乱而败,徐庶也无能为力。

张统,姬渊,黄忠三人追击百余里,直接将刘关张赶回了汉中,短时间内对关中再也无能为力。

此战过后,黄忠独自返回上郡,防守关中东面防线。却将带来的四个旅留了下来,教给张统把守斜谷关,以防刘备反扑。而姬渊却带着一旅之师再次启程,前往天水郡助阵。然而,姬渊到时,天水郡的危机已经解除,准确的说,刘璋根本就没有进入天水郡,这第三仗竟然发生在刘璋的势力范围陇南。

没错,刘璋的暗弱令天下诸侯嘀笑皆非,他兵出陇南后便止步不前,似乎是想看看另外两路的动静再做决断。姬渊杀退刘表后,刘璋肝胆俱裂,竟不战而退,全军退回了陇南,坐起了防守的准备。然后没几日的功夫,刘备的败报再次传来,这更是让刘璋寝食难安,于是竟做出了增兵陇南巩固防线的举动。

在这时,天下诸侯在嘲笑刘璋之余也认定关中军也会选择息事宁人,不与刘璋计较。谁承想,吕春竟然丧心病狂的下令徐荣率五万兵马奇袭陇南,几场大战下来,将刘璋打的肝胆具丧,愣是从刘璋的手中索要了百万石粮草方才退军。

这一幕,无疑是戏剧性的,而这戏剧性的一幕,却代表着关中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打退了三刘结盟,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不但一寸土地未失,反而收获了百万石粮草。

于是,各诸侯不得不承认,关中关机已解,且两年之内应再无威胁,除非西凉马腾韩遂能够绝境求生,将劣势逆转,可是,这可能吗。关中少了一个姬溪,却多了一个吕春,而吕春之才,看似尤甚姬溪。

明面上看起来,关中的危机因为这三场大胜仗消解了,然而在吕春黄忠等人看来,关中的危机才刚刚开始,这危机在于姬溪,因为姬溪失踪了。

抛开情感的因素不谈,姬溪的失踪代表着他们是去了领头羊,在这个阵营里,姬溪的主导地位是无可取代的,除姬溪之外,再也无人能够胜任。

表面上,吕春做的很好,但是吕春自己却知晓,自己可以用铁血政策镇压朝中百官,但却无法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军中各师长。要知道,军中的各个师长除张统外个个独掌大全,威震一方多年,他们随姬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三章 攘内安外骄阳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