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重生大宋做权臣>第三百三十五章 营救人质

人无横财不富,一般暴利的行当,大多都跟遵纪守法四个字无缘。当然,高回报的同时也代表着必须要承担高风险。就跟抢银行一样,成功了日进斗金,失败了就有可能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往会掺杂进政治因素,早先辽国还在的时候,宋金之间的贸易还能正常进行,但随着宋金交恶,官方的贸易渠道也就随之中断,宋金两国想要继续保持互通有无,那就只能走民间途径,即走私。

大宋经济繁华,虽然军事差点,但在各国中无疑是处于资本输出的一方,而金国虽然军事强大,但在经济方面却还处于落后的一方。金国想要获得先进国家的商品,最有效的途径便是走私。而走私商人,尤其是有门路搞到精良兵甲的走私商人,在金国是很受欢迎的,被奉为上宾。

这就跟明末的时候一样,清国从大明劫掠到大批财物需要销赃,而那时的晋商则充当了清国的下家,收下清国劫掠到的财物,然后为清国提供急需的粮食兵甲,从而形成一条利益链,不断亏空着大明的根本。

走私,是很难杜绝的,无利不起早,只要有利可图,就必会有人去做。而张宝暗中支持走私的目的却不仅仅是为了牟取暴利,打入敌人内部才是他的主要目的。早在宋金翻脸之前,张宝就知道金国会是自己日后的大敌,与其等将来敌对时才安插眼线,倒不如趁早行动。一枚事先便潜伏在金国的棋子,所起的作用将会是难以估量的。

张宝的未雨绸缪,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回报。与那些及时送回的金国机密情报相比,通过走私所得的利益反倒显得有些无足轻重。

走私商人想要在金国被奉为上宾,先决条件便是必须手里要有金国想要的货物,而对金国上层来说,寻常的物资并不足以打动他们,也只有精良的兵甲,才是可以令他们露出笑脸的敲门砖。

在金国,最有名的走私商人便是人称祝三爷的一个宋人。此人早年间就是由南往北倒卖各种商品的商贩,后来也不知是遇到了什么贵人,让他跟大宋军方的某些人搭上了线,从此手里便有了只有大宋才知道如何制作的兵甲器械。虽然每一次的供货并不多,但有总比没有强,不能在军中普及,可武装一下自己的亲兵卫队,却是没有问题。

身为武人,最爱的便是神兵宝马。金人以武立国,好文的此时还只是少数人,大部分人还是爱武。金国在灭辽后虽也继承了辽国的遗产,获得了辽国制造兵甲的方法,但相比起宋国的制造技术,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宋国如今已是张宝当权,过去张家用以研究技术的团队如今也摇身一变有了国家在背后撑腰,大宋与各国的技术差距也就更大了。

普通的兵甲已经不能满足金国上层对于神兵利器的热爱,而出自宋国名家之手的兵甲,也就在金国武人间被炒得很热。作为提供货源的祝三爷,自然也就成了最受欢迎的人。可任谁也不会想到,被他们奉为上宾的祝三爷,除了走私商人这一身份外,还有一个张家密探统领的身份。

祝三爷,其实就是祝彪,那位祝家庄的三少爷。当初投奔了张宝后,祝彪并没有像他两位兄长一样进入军中任职,而是去了情报部门,做了当时负责北方情报收集工作的石秀的副手。石秀被调到汴梁出任六扇门提督后,祝彪便接任了石秀走后留下的位置。

经过这么些年的锻炼,祝彪早已不是过去那个年轻气盛,做事冲动的莽撞小子,而这次营救赵佶父子的行动,便是祝彪上任一把手以后要负责的第一桩任务。

张宝并不是一个喜欢事必躬亲的人,所以他交代下任务后一般不会插手干预。说白了就是张宝只会提出一个要求,然后看结果,这中间的过程,则交由接受了任务的人自由发挥,这次营救人质也是如此。

早在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回金国不久,张宝便将这个营救任务交给了祝彪。至于祝彪何时能完成这个任务,张宝当时并未要求,而祝彪经过这一年多的准备,自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该准备的已经准备妥当,这才决意展开行动,当然在行动之前,祝彪还是按照惯例通知了张宝一声。而那时恰好又有太皇太后郑氏向张宝提出营救赵佶父子的要求,张宝便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

救人,并不难。经过这一年多的“不管不问”,大部分金人已经放松了对赵佶父子的看管。想想也是,大宋这一年多来连提都没提过,也就只有金人还把赵佶父子当宝。想从放松了警惕的金人手里把赵佶父子救出来,一点都不难。但难就难在把人救出来以后,如何顺利将人送回大宋。

五国城位于金国腹地,金国会因为一时疏忽让大宋把人救走,但却不会一直疏忽下去,在发现赵佶父子被人救走后,必会派人围追堵截。为了救赵佶父子而搭上张家这些年在北方辛苦搭建的情报网,不值。而且混乱之中难免就会发生意外,赵佶父子万一有个横遭不测,那就又是一桩麻烦。救人不是害人,为了圆满完成任务,祝彪这回是动了心思,力求万无一失。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负责看管赵佶父子一家的百余名金兵被神秘人杀死,赵佶一家也就此失踪。金人大怒,但由于事情发生在晚上,被人发现时已是早上,这中间所发生的事情并无外人知晓,而且经过事后询问周围人家,也没人注意到事发当晚金兵的驻地有什么异常。

<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五章 营救人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