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圣踪>第二十八章 咒曰自在能感应

雪地冰天,生灵绝迹之处,怎么会有如此一片红莲盛开!而且每一朵莲花都洋溢着蓬勃的生机,气发而神敛,丝毫无惧此地的极寒之气。任凭风雪如何嚣狂,始终不能拔之,反而弥漫成一片红光铺地,如梦如幻,不可思议!

这冰雪原可不比一般的雪山,一般的雪山之上也有不惧严寒的雪莲等灵药生长,但那是因为这样的雪山的雪层之下便是山石土层,自有滋养万物之地力。要知冰雪原之上表面覆盖的乃是厚厚达数丈乃是数十丈不等的雪层,是寒气凝结风中水汽而成,不时被寒流搅乱飘飞。雪层之下则更是无人可知厚度的亿载冰层,坚硬如钢,生灵难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是绝无可能提供任何地力滋养万物生灵的。

那这一片红莲是怎么出现的呢,为什么扎根冰雪之中,却能生长的那么好呢?而荒未央和三十二相为什么又来到这里的呢?看起来他们就是为了寻找这一片红莲而来,显然是早就知道这些红莲的存在。难道这些红莲是什么珍贵难得的灵药吗?就像流传在那些散修口耳之中的故事一样?

但事情不对啊,看荒未央和三十二相的神情举止,可不像不是来采灵药的样子。尤其是三十二相,望着红莲泪流满面不说,还盘坐在地诵起了佛门密咒,脸上的表情却不是一味的伤悲,而是悲喜同在,于至极悲伤中透出一丝欣慰。这表情加上三十二相平和纯净的诵咒之声回荡在这一片红莲之地,这片万物屏息的静谧的冰天雪地之中,顿显出庄严之寂。面对此情此景,一向万事不正经的荒未央也收敛起了玩笑之色,端正了身形,恭恭敬敬坐在一侧。丝毫也不打扰三十二相。

荒未央虽然是道门弟子,但是见识极广,也对佛门的修行十分了解。修行到了他这样的境界,万法由心,一切法门入眼,身心自有体认证悟。也不会固守一隅。当初他在玄阙峰和尘凝榭相斗,就使出了佛门的手段。因此三十二相诵出的咒音的刹那,他就知道这是佛门的一种无上密咒,叫做大自在神通感应心咒!在佛门修行之中,修行此咒可以获得万物感应的功德,一切有情无情,哪怕是山石草木,甚至往逝之生灵,都可得闻此咒。与持咒之人相感。

在佛门之中,又称此咒为石点头咒。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称呼呢?这跟创出这一门密咒的高僧有关。佛门历代高僧,创出无数密咒,各有其用。咒音出于天地万物之声,但是又不仅仅只是万物之声。万物之声虽是密咒的源头,但是却并无密咒之功德。

据说创造这大自在神通感应心咒的高僧法号月天,曾在一座叫做小须弥山的山顶之上入定,参悟成佛之正觉。小须弥山在佛门又称入云山。其实天地之间并无此山,乃是僧人在修行之中随心念所化之山。需要修持一种叫做化转须弥山的心法才能做到。佛门僧人一旦修成此法,则化念为身,登临此山修行。

化念登山,需要僧人耗费心力特地修持化现,这样奇异的修持有什么玄妙呢?当然有,其实小须弥山在佛门之中被称为至高之巅。所以才会被叫做入云山。所谓入云,意思便是凌霄云汉,能得一览无余之功。登临此山,见万物环绕于此山周围。而不同的僧人在小须弥山上所见都是各不相同的。佛门之中有一条极为严厉的戒律规定,但凡是登上小须弥山所见的一切。是不能透露给其他人知晓的,哪怕是自己的授业恩师都不能。如果师父向自己询问这样的问题,是要受到极为严厉的戒律惩罚的。

而登上小须弥山的僧人往往都会有所获得,最多的便是领悟一门独特的修行之道,是最适合该僧人自身的修行法门。对于这些法门倒是没有什么戒律规定不准外传,僧人可以随相应的缘法将所领悟的一切传授于人,哪怕不是僧人也可。至于对象是否当机、可受、能持,那就是传法者要承受的因果了。

月天大和尚并不是当世的僧人,而是数百年前佛门的一位奇僧。传说他一生无修无证,开始不过是佛门离垢峰十善寺的一位僧人行游人间的时候带回来的一个残废之人罢了。当时这残疾之人被带到无相峰的时候,因在人间身受仇家难以想象的折磨,几乎已经到了濒死的边缘。浑身血肉模糊,上下都找不到一块好肉不说,且眇了一目,断了一手,缺了一腿,少了一耳,加上害他的仇家还是他曾经至亲之人,所以身心受到极大的冲击,七情躁动而狂乱,已经成了一个疯子,见到任何人都会狂吼着扑上去撕打啃咬,非得逼得众人离开之后,他才会慢慢蜷缩到一个角落痛哭流涕,露出畏葸万分的样子,犹如受伤的野兽。

将这濒死的残疾之人带回十善寺的僧人是谁,后人已经无从知道了,当时谁也不认为这濒死之人能够活下来,只怕是挣扎几天就会死去。但是佛门僧人毕竟慈悲为怀,眼见这濒死之人如此可怜,还是派了两个僧人专心照顾他。不知道是不是觉察到僧人并无恶意,又或者是因为其他人所不知的缘故。濒死之人在两位僧人的照顾之下,不仅没有死,居然还一天天的好了起来,而且心境也日渐平和,意识也慢慢恢复了正常,只是一身残疾却是没办法恢复了。

这是佛门请法仪轨,佛门认为法不可轻得。当愿有所闻,要向高僧大德有所请益之时,第一当有因缘,不得无缘而请。第二则必须以极为郑重的礼数,或者顶礼或者跪拜,称为启请。所谓启者


状态提示:第二十八章 咒曰自在能感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