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黯淡的天幕下,大地上的积雪比天空更白。朱高煦步行离开已结冰的“如海之湖”岸边,武将陈伍在后面牵着他的棕马。
各处军营里火光闪动,空中炊烟缭绕。辎重兵已经把晚饭做好了,将士们正拿着铁盅排队去舀食物。
朱高煦身边没几个人;他走进军营时,仍被好些人认了出来。将士们上前抱拳执军礼,陆续言语拜见圣上。光线虽然不太好了,但一行人很快引起了许多将士的注意。
“不当值的将士,晚饭后早些进帐篷。”朱高煦走到一个军士面前,伸手拍掉了军士肩膀上的积雪。那军士抱拳弯腰站在那里,动也不敢动一下。
朱高煦又回顾左右道:“弟兄们追随朕来到这漠北荒地,忍受风雪苦寒,四顾几无人烟。但朕要告诉你们,大明国内的百姓、青史典册都会传颂弟兄们的英勇事迹!咱们是为了保土安民,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奋战。”
越来越多的将士端着铁盅聚拢了过来,人们纷纷向朱高煦这边投来了目光。
朱高煦便继续大声道:“咱们有时会找不到敌军,有时会面临严寒,食物可能也不那么容易下咽……然而朕与诸文武,已谋定了最好的决策,大明官军必胜!”
马上有武将喊道:“圣上百战百胜!”
“胜!胜……”众人纷纷呐喊起来,还有一些人高呼“万岁”。
朱高煦没逗留太久,便与几个文武大员一道离开了军营,去了另一个军营巡视。
这边的将士们看见皇帝过来,都从地上站了起来。朱高煦走到一口铁锅旁边,径直伸手拿起勺子在锅底一捞。他舀起来一块肉和一点汤,将勺子凑到了嘴。
“有咸味和肉香味,唔,就是不太好嚼。”朱高煦咀嚼着说道。
旁边的武将道:“禀圣上,这是战场上弄回来的马肉,这会儿烧柴不多,煮不烂。”
“朕的牙口好。”朱高煦回顾笑道,“弟兄们的牙口也还好罢?”
众军哄笑了一会儿,纷纷应答:“好!好……”
朱高煦挥了挥手道:“将士们吃罢,朕再看看别处。”
他继续军营里四处走动,观察着远近将士们的举止。见有的在吃饭,有的在干活,有的坐在地上休息。看起来人们都知道自己该干甚么,军营里的形势相当稳定。朱高煦的信心,这时又坚定了几分。
没一会儿,他刚走到一片帐篷附近,一群将士便从地上站了起来,都抱拳向这边执军礼。
朱高煦走到他们跟前,一个个看过去。他看见一个年轻后生手里、还拿着一张脏兮兮的信纸,便随口问道:“家书?”
后生很紧张的样子,顿时涨红了脸,支支吾吾地出声:“这……那是……”
陈伍走上前,从后生手里拿了书信过来、双手呈到朱高煦面前。朱高煦伸手接了,问道:“朕能看?”
后生忙用力点头道:“圣上看。”
朱高煦瞧了一遍,神情有点异样地看向面前的年轻军士。军士适应了一阵子、此时终于稍微利索点了,他开口道:“小的名叫张勇,大同人。”
朱高煦点头道:“张勇,好好作战!朕不会亏待你们。”
近处的武将立刻抱拳道:“禀圣上,张勇在战阵上很卖力,运气也好。俺们跟着巴国公和河阳侯(尹得胜)在胪胊河那边,遇到鞑靼骑兵冲阵,一个总旗队死伤过半,全队散乱。张勇独自杀了一个鞑靼马兵,才被一匹战马压倒!打完了仗,俺把他翻出来,见他愣是没死哩!”
张勇道:“小的起初以为身上的骨头断了,不想只是皮外伤,下回还能上阵!”
朱高煦道:“诸将把有功的将士都报上来,朝廷定会lùn_gōng封赏。”
二人一起抱拳道:“谢圣上恩!”
朱高煦转身离开,他刚走了几步,便停下脚步招手让陈伍靠近过来,侧首小声说了一句话。陈伍抱拳领命,径直向前大步走去。
不多时,陈伍和另一个武将回来了,便带着朱高煦等人进了一座帐篷。
朱高煦在里面的火堆旁坐下来,不多时,刚才说话的军士张勇便被带进来了。张勇刚进帐篷,急忙跪伏在地磕头。
“免了,坐。”朱高煦招呼着。
张勇转头看了一眼带他进来的武将,小心翼翼地在火堆旁边坐下。
朱高煦一时没吭声,若有所思地沉默了一会儿,便抬起头伸手道:“你那封信哩?”
张勇赶紧从怀里掏出书信,双手递了上去。
朱高煦一面看着纸上的文字,一面问道:“你和姓冯的娘子,以前有婚约?”
张勇摇头道:“圣上,俺们没有婚约。”他顿了顿急忙又道,“这事儿也怪不得春寒,俺们认识只是巧了。冯家家境殷实,不愿与军户联姻是寻常的事。”
他脸在火光中露出了一丝苦笑,“不然,这回她就差点要做寡妇啦!”
朱高煦点了一下头。
张勇悄悄抬头看了朱高煦一眼,他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口说道:“今年春的那天,大同府城厢许多人出门踏春;小的正好奉百户之命去了大同城一趟,回去时遇上大雨。小的在驿道边上一个院子里躲雨,因此见到了冯春寒,那会她和另一个妇人也在避雨……”
朱高煦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时不时地点头。左右诸将或许有些奇怪,毕竟还在战场上、大明皇帝居然对一个小卒的儿女私事感兴趣,实属罕见。
张勇大致说了一些有关那封书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