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一号蜂巢”近乎疯狂的建设速度,新贵阳基地的建设只能算是缓慢。
在新南阳,苏浩总共得到了两套核心建设组件。其中,大型基地组建被运往西南方向,成为“一号蜂巢”的基础。另外一套中型组件被运至贵州,在废弃城市贵阳附近开始安装建设。
这是一个幌子,一种必不可少的掩护。
苏浩必须拿出足以吸引目光的筹码,才能掩盖“一号蜂巢”存在的事实。
除了载有重要物资和原料的先发车队,中期和后期发出的卡车,全部聚集在新基地附近。由于军部对局势的误判,许仁杰在空军侦察上的故意拖延,再加上难民群的前进方向……这一切,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贵阳方向。
现在可不是和平时期,没有网络,没有通讯设备,即便流浪平民发现了正在建设的“一号蜂巢”,也不会想到想军方报告。何况,老宋在“蜂巢”外围设置了大量警戒人员,发现流民就立刻监禁,基地周围有大量山林,单单依靠空中侦察,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由于人员和外部环境等因素,苏浩无法按部就班建造新贵阳基地。按照他的命令,黄河带领部分“工蜂”先期抵达预定位置,以现有材料为基础,首先建设封闭式农场和肉类加工车间。如果情况顺利,三个月后,产出的谷物和稻米可以满足五万人的需求。
从新南阳迁移过来的难民高达三十万,这点粮食显然是不够的。
对此,苏浩还有另外一套应对计划。
从空中俯瞰,新贵阳基地只是一片凌乱的工地。
没有大型工程机械,没有城墙,只有零零散散的地基。封闭式农场设置在几个大型简易活动房里,虽然面积足够,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自动掘进车只挖出几条很浅的隧道。没有人员和设备,它们什么也做不了
至于周围的防护工事,只有一些临时构筑的沙垒。只是位置很散,数量也不太多,勉强可以控制公路,却无法形成防线。
与其说是基地,不如说是荒野。
当第一批难民抵达的时候,所看到的,就是这些。
“我需要建筑工人,无论男女都可以报名。”
“我需要精通机械操作和维修的人员。你们都看见了,有很多汽车需要驾驶,还有很多车辆需要维护。别担心,工作岗位多得是,所有人都能满足。”
“觉得自己足够强壮的家伙,可以来我这里报名。这里是预备役训练营,你们可以得到武器,还有足够的弹药。我们的训练别具一格,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直接进入实战。如果表现优异的话,就能得到强化药剂。”
第十一独立部队迅速分散为上百个具有不同职能的单位。工程建设局、后勤处、维修部门、人员管理系统……有了“军队”这块金字招牌,加上沿途杜天豪和曹蕊等人的渗透,难民群的分化效果已经开始体现出来。各部门招收人员的情况良好,即便没有什么技能的人,也可以分配到城墙建设工地参与劳动
所有这一切,都是早在昆明“城堡”,按照不同专业对“工蜂”进行训练的结果。不需要所有人精通,只要各自专营一块,在配合默契的前提下,整个第十一独立部队既能打散,也能重合,根据实际情况而转换,不会造成人员和资源的浪费。
对难民的招募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足够的食物就行。
基地组建已经生产出净水处理系统,附近的河流足够维持数十万人的饮用。抵达新贵阳的第二天,苏浩便下令停止食品供应,所有人必须根据各自特长,到相关部门报到。这意味着再也没有免费餐可吃,从军队那里获得食物当做薪酬,将是难民们存活下去的唯一来源。
病毒爆发以来的经历,使这种在和平时期非常苛刻的行为,已经成为难民们最向往的生活。
基地建设的速度骤然加快————掘进机挖掘的地下层面已经开始铺设水泥,规划中的城内房屋也分批营建。在重要位置,很快矗立起几座高大的警戒塔。有了这些二十四小时值守的防御设施,无论难民还是军人,空落落的内心终于充实了不少。
水泥厂和砖窑已经建成。早在两个月前,相关机械已经从新成都方向运抵。同期抵达的,还有数量相当庞大的食物和各种生活必需品。作为亲信,许仁杰对苏浩的支持的确很大,虽然没有公开化,但如果缺少了来自74集团军这个后援,苏浩制订的新贵阳建设计划将变得进度缓慢,甚至根本没有任何进展。
高立权和王金龙每天都会带领部队进入废弃城市,在外围设伏,大量击杀变异生物。除了收集晶石和银骨,变异生物的尸体也是可供利用的资源。它们早已不再是人类,大量外来基因使它们成为全新的地球生命体。按照未来世界的研究成果,变异生物大多被划为哺乳动物分类,对它们的研究利用,已经细化到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其中最具价值的,就是食用。
从第“”进化等级开始,变异生物已经成为平民的食物来源之一。
它们虽然凶残狰狞,杀死后的尸体,却是很好的肉食。无论类人还是血尸,都拥有丰富的蛋白质。虽然肉质粗糙,带有强烈的腥臭味,但只要经过反复清洗,添加大量调料,炖煮起来一样很好吃。
苏浩之所以下令优先建设肉类加工厂的目的,就在于此。
在封闭农场里养殖生猪或者牛羊,需要很长的循环周期。在第一批和第二批农作物收获以前,新贵阳的食品缺额只能通过变异生物进行补充。高立权和王金龙等人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