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疆平和杨常丰两人也是在私底下交流,对于黎川这个观点和论调显然是无比认同的,果然是企业家的思维啊。
显然,不论是现场还是周疆平等人都认同这样的观点。
而黎川接着道:“……所以我当然愿意投入更多的钱了,因为能得更高的回报。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研发、投入是根本。将来我们的私人航天公司要想领跑世界,想要赚大钱,都是要靠研发的,在研发上投资的越多,就相当于对整个公司的节约越多,所以有了我们华盛航天成立之初就一口气砸他7000个亿,在研发投入上斤斤计较,这叫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这是最愚蠢的,我们不干。”
交流大会上,黎川背靠着单人沙发,翘起二郎腿,一手拿着麦克风带着轻松的氛围侃侃而道:“…还是那句话,华盛科技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一行顶尖,空间探索领域依旧如此。那么我们华盛科技的航天事业能不能从无到有实现弯道超车、乃至跨越式发展并最终成为业内的领军者呢?我认为完全可以,实际上任何一个科技领域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
“如果像是一般的行业那样,根据历史数据去推测它的未来发展趋势,我认为很可能会失效,道理很明显,例子也有,那就说说现成例子,我的个人偶像也是最敬重的钱老这些两弹一星的老一辈科学家们,他们都是泰山北斗级的世界顶尖学者,这些泰斗级的老辈科学家们回国之后,当时我们那么落后贫穷,但他们一下子把我们国家的技术能力推进了多少年?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起码半个世纪打底,这还是保守的说,你在追赶人家也不是原地踏步,对不对?”
“再一个潘教授带着一个世界一流的科研团队回国,把我国的量子信息研究能力推进了多少年?没有潘教授这位‘量子之父’打下夯实的基础,华盛科技的量子计算机研发就没有这么快,虚拟世界就不会诞生。”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这一点在科技领域最为明显。如果有一个,或者说有一批航天事业的领军级人才为之效力,那么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我们华盛科技的航天事业会一下子推进多少年呢?我只想说,一切皆有可能。”
“现在我们都知道航天领域的重要性了,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尽最大努力、大规模的投资去吸引人才呢?以最大的努力去自主创新,也是我们华盛航天事业的唯一选择,我们有钱,那为什么不多投入呢?否则你还能怎么办?我们除了用钱可以解决现下办法还有别的选择吗?”
现场又是传来了一阵哄笑声,黎川这样的调侃式交流让整个会场的气氛轻松了不少,大家也并不觉得他是在刻意的吹嘘,退一步讲便是吹嘘那也无法反驳,因为人家有那个实力,说话就敢那么硬气,你还无从反驳。
看完黎川主持召开的内部公开化的交交流大会,国航局里的一众航天人开始相互间热聊了起来。
“要我说,如果他来我们这里,或者我们去他那里,一定对味儿。”杨常丰慨然笑道,坐旁边的周疆平也是不禁点点头表示赞同,虽说没有和黎川有过正式的交集,但看了他主持召开的这场公开化的大会也是说出了众多科学工作者们的心声。
“怎么,听你老杨这口气是想跳槽去他手底下干不成?”周疆平不由得调侃的说道。
“组织上要是真敢放,我还就真敢去。”杨常丰也是很耿直的说道。
“想得美,他黎川想从我国航局挖人没那么轻松。”随之传来一道朗爽的笑声,正是章科翦局长说的话,亦是不由得感慨:“不过不得不说,黎川这个青年企业家不但是技术天才,而且延揽人才方面也是确有有一套的,这黎川特意搞个公开化的内部交流大会,这是面向全球发布的‘招贤令’,就连你老杨都心动想去跳槽过去。”
杨常丰顿时笑道:“当然想去了,反正都是一个田地里,去华盛科技还不是一样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况且还能省下一大笔纳税人的钱呢。”
话是这么说的,可国航局当然不会放他这样的领军级学者的。
章科翦说没错,这场公开化的内部交流大会,黎川最大的目的就是向世界表明华盛科技对人才的重视、对科研投入的大方,就是明摆着面向全世界航天人才发起邀请,并且予以了一个明显的信号:只要你有才华,只要你愿意加入,华盛科技就必然能够予以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
……
华盛科技总部。
董事长办公室里,黎川坐在办公桌内浏览着一份人员名单资料书,正是公司技术部总监胡延军提交上来的。
而小木的声音在进行另一项商业航天领域的数据汇报:“根据创投顾问发布的《全球商业航天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因华盛科技的入场,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超过四千亿美元,占全球航天经济的86,去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总收入约为3154亿美元,占全球航天经济的73左右。”
华盛科技是一家公司,而不是政办机构,私人空间计划投入这么大,当然得考虑商业化的问题,商业化是公司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从整体上看,全球商业航天产业都是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不过随着华盛科技的入场又是另一回事儿了,7000个亿的经费投入,直接超过了去年全球航天经费的总和还要多100多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