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故宋帆影>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来(三)

陆十千在山东已经扎根了一年多,一开始受陈闵的指挥,但陈闵是个大老粗,几乎要把这支队伍重新变成拦截水道收保护费的海贼。

有鉴于此,张镝在第一届中兴大会后就把陈闵收回本部做了中兴水师的主将,山东暂交由陆十千代理。后来周黑炭被委任为山东特派员,把中兴社的一整套行动模式带了过去,大力整训队伍,巩固根据地。

该部活动的范围主要在胶东一带的登州、莱州、宁海州三州之地。该地依山凭海,遍布着条块分割的山地丘陵,海岸蜿蜒曲折,港湾岬角交错,岛屿罗列,沿海也有不少的优良港口。非常适合发挥水上的优势,周黑炭到后,严格尊照总理“扎根胶东、陆耕水战”的指示,很快打开了新的局面。重点是打牢队伍的群众基础,原先在陈闵手上已经攻破一次县城,杀死了作恶多端的达鲁花赤,惩治了为虎作伥的“探花队”,使得四邻八乡的受害民众都暗自叫好。

周黑炭与陆十千又从上岸的第一个落脚点黄家埠开始,“动员”地主富人们减租减息,将会社、庙宇、祠堂的公田祭田分给无地农民耕种,筹集粮食给困难百姓度荒。前文有叙,黄家埠的黄庄主因为大仇得报,本来就有将庄子献出来的打算,当然全力支持减租减息的运动,甚至将大部分田产都捐出来给队伍上无偿分配。其余的中小地主们胳膊拧不过大腿,要么逃去登、莱州城躲避,要么乖乖的配合。邻近几十个村庄的贫民因之受惠,民心大悦。

接着,队伍趁热打铁,带领沿海百姓们抗拒元廷的苛捐杂税,赶走了鞑子官府的征粮官差,并打败前来征剿的地方军队。百姓们最后的顾虑也被打消了,开始诚心支持、维护这支正义的队伍,青壮们纷纷踊跃参军,兵力迅速扩增为原来的两倍,达到了两千多人,不过编制上仍旧是一个独立营。称为胶东独立营,或者放大了称山东独立营。

周黑炭毕竟是从总理身边下来的人,觉悟很高,扩军之后大抓队伍的思想建设,仿造本部制定了严格的军规,新兵入伍首先必须背熟十条军规,第一条就是不准扰民,军民鱼水情乃是独立营生存下去的根本。当然,物质基础是严格军纪的前提,山东的独立营有本部的资源补给,又有百姓的支持,无需劫掠、无需骚扰地方,他们劫富济贫、替天行道,进一步赢得了百姓的支持,百姓称之为胶东义士,而鞑子官府则愤恨的称他们胶东贼。

这一年多以来,独立营利用地理优势,成功控制了胶东沿海三五十个村庄,上万人口,还吸纳上千名本地青壮入伍。鞑子官府无法收税、无法征丁,成为法外之地。这一地带本就属于边缘地区,鞑子鞭长莫及。

尽管县里、州里,乃至行省都屡次派兵来剿,但独立营总在沿海几十个岛屿之间往来运动,让敌人无法准确的摸清状况,如果前来围剿的人少,那反而是给独立营送菜,反过来就把鞑子官兵给剿了。如果围剿的人多,兵马强盛,那么独立营就在海上流动,不给敌人优势兵力集中会剿的机会。这也完全符合张镝曾经提出过的游击作战十六字方针。

目前,胶东、连岛、海州三地是中兴社扎入鞑子统治区域内最坚硬的三颗钉子,在三地主官和总部特派员的正确指挥下,在军民的努力下,成功建立了几个根据地。

处于鞑子的残暴统治下,能在敌境之中建立根据地殊为不易。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个是当地百姓的支持,这一点海州的小刀会和连岛的盐工们作为土生土长的力量有先天优势,胶东的独立营也已成功获取了百姓的支持。

第二个条件是需要有一定的军事实力足以自保,这一点上三个根据地都已经发展了两三千的兵力,虽然无法对标本部正兵,但至少可以抵抗相当数量的鞑子地方军队,海州和连岛还有施居文、钟艺等地方官员的暗中庇护,发展更有优势。

第三个条件是有强大的后盾和正确的指挥,三个根据地都有中兴社本部托底,不论是人员训练、情报的传递、还是武器物资的供应,都能通过南北往来的中兴商队及时交流。

这三个根据地是张镝在北方预留的三颗棋子,一直以来的策略都是以扎牢根基为主。但这次鞑子大规模打造战船火器,给中兴社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得不动用这三颗暗子,养兵千日,现在就到了用的时候。

按照总理的命令,此次行动分为几个批次,有主有次。总部也会派出兵马支援,目的是多点开花,让鞑子疲于应付,摸不清主攻方向,进而彻底毁灭他们的舟船和火器,尤其是火器工场,至少要使之半年内无法恢复。

第一步,集中海州、连岛的所有兵力,迅速向南运动,所过州县能破则破,不能则走。于两淮之间转战,寻机渡过淮河,威胁江、浙,放出攻打金陵、光复江南的口号。元军在南渡灭宋以后,两淮的兵力并不充沛,主帅阿术也已调往漠北平叛,只留下少量蒙古兵和跟随夏贵投降的淮西兵。淮兵虽然有精兵之称,是宋廷覆灭前的支柱,但降将夏贵已是八十岁的老人,锐气已失。一旦变起,大概率会自保为主。

第二步,让胶东独立营挥师西进,号称要攻打济南,割据山东,切断漕运。山东是大都的咽喉,鞑子不可能不救,在两淮被牵制后,就只能从北边调兵。鞑子在大都周边重兵云集,只要调出一部分,留出空隙,就可给下一步行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来(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