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故宋帆影>第四百零七章 战略大反攻(九)

三十多年前,名臣余玠治蜀,在四川境内沿着江河山势修建了十三座山城,组建了一个庞大的山城防御体系,这个完备的防御体系效果是显著的,使蒙古骑兵不能自如的驰骋,甚至在最著名的钓鱼城下击毙了当时蒙古的皇帝蒙哥。

昔人已矣,由于奸臣陷害,当年的英雄余玠并未能得善终,但他留下的山城防御体系却持续发挥着作用,直到三十多年后神州陆沉,大宋江山丧失殆尽,君臣流落海外之时,四川一隅之地却还在坚持抵抗,这个山城体系无疑是支撑着四川抗战至为关键的一环。

但由于腐朽的宋廷使劲造作,自毁长城,原本完备而连续的防御体系已经支离破碎,十三座山城所剩无几。

合州钓鱼城,重庆多功城、天生城,泸州神臂城、凌霄城,已是硕果仅存的几座大小山城。

其中北侧以号称“巴蜀要津”的钓鱼城作为防御要点,以控制渠江、嘉陵江、涪江,南面则有川南咽喉神臂城,扼守岷江、沱江与长江之会。两城分据南北,占据上游以屏障川东中心的重庆。

自从四川制置使张钰派人收复泸州,元军便逐渐解了重庆之围,转而全力围攻泸州。

战争期间,泸州的州治早已移入原州城以东数十里外的神臂城,这是一块三面临江的宝地,天然的利于防御。山城依据神璧山而建,长江从神臂山北面汹涌而下,流经西南,在山脚的神臂嘴绕了一个大弯,又翻滚着向东流去。神臂山如同一支手臂伸入江中,南、西、北三面为江水环绕,只有东面有山路通往泸州。临水的这三面,江岸陡峭,怪石突兀,高达数十丈,山下险滩众多,航行尚且不易,更别说攻城了。

隔着长江,远眺对面的神臂山,江面经久不散的雾气笼罩着这座山城。这段水道滩险、水急、浪大、暗流多,晒金滩、万人坟、大灌石、猪儿石、叉鱼子处处险恶,有的江面看起来风平浪静,水下却暗流奔涌。最初元军不识水情,尝试从水上三面围攻,但未及近岸就连续倾翻了七座兵船,之后便不敢再直接从水路进攻,将攻击的主要方向放在了东面的城墙。

神臂城东面城墙宽不过三四百步,自然也是城内防御的重点,守兵人数虽然不多,但防御这短短的正面是绰绰有余的。并且因神臂山的走势是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东面城门外是一道长长的陡坡,只有小路通上,元兵必须在这条唯一的坡道上挤成一堆往上仰攻,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以至于两万元兵以近十倍优势攻打了十几个月都不能破城。

但照此下去,围城终归是有被破的一天的,神臂城已经坚持到了极点。

因为伤亡、因为饥饿,更因为在这漫长的生死搏杀中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神臂城原本额兵一千人,但元军到来后,附近的百姓为避暴元的兵锋,纷纷进城躲避,如今小小的山城中有兵民近万人,其中战兵逾两千。

人多力量大,短期内自然是有利于守城的,但时间一久,却给山城造成了沉重的后勤负担。

神臂山四面陡峭,山顶却十分平坦,是一个一里半方圆的大平坝,上面开垦出良田百亩,周围林木茂盛,还有民居、池塘、水井。如果只是一千兵额在此耕战结合,春种夏收,几乎是可以自给自足的,即便两千战兵也能勉强支撑很长时间。但骤然增加的上万兵民是原额的近十倍,饥饿就必然成为山城存亡的一个关键问题。

主导泸州攻势的元军统帅、东西两川蒙古汉军万户拜延在山城久攻不克的情况下早已认识到意图用强攻杀伤守军并不是最佳选择,转而将战术由攻击改为围困封锁。

原本从上游的凌霄城和下游的重庆府还会有零星的支援,远近的义民和百姓也会偷偷的冒险从水路运送物资进来,但随着拜延逐渐加强了水面和沿岸的巡逻封锁,外部的补给和支援就彻底断了。

一月前,元军千户旦只尔奉拜延之命率领所属军队以优势兵力终于击败了宋军的水面部队,俘获战舰四艘,占据了神臂山西南的红米滩,建立了滩头阵地。拜延又亲自率军攻破神臂城的石盘寨、珍珠堡等据点,使得神臂城真正成了一座孤城。

黄昏落日的余晖中,有一个落寞的身影登上了城中神臂山的最高处,抬望眼这四下里的萋萋荒草。晨风冷冽,吹动他三尺长须和单薄的长衫。

他就是神臂城内军民的最高统帅泸州安抚使王世昌。

爬上这几十丈高的山石让他有些心慌气短,这倒不是因为体弱乏力,而是单纯因为没有吃饱。

一整天,他只喝了一碗稀的不能再稀的米粥,里头的米不超过一百颗,这还是以战兵的标准提供的。如果是其余老弱,甚至连一粒粮都无法得到。

形势到了此时,一切都要以战争优先,王世昌不得不以严刑峻法禁止兵民私藏粮食,所有百姓的口粮都被收缴,统一分配。到了这个阶段,战兵们每日还有一碗稀的可怜的米粥,而非战斗人员早已停止分粮。

城中已经发生人相食的惨剧,战殁者刚刚被埋下的尸体还没来得及腐烂,就被人连夜挖出来分食。到后面,死人不够吃,甚至蔓延到吃活人,老弱者不敢轻易离群,否则就有莫名失踪的危险。更多人每日只能挖空心思找些树皮草根、虫蚁鼠雀或者泥鳅蟾蜍来吃,这些东西也是有限的,实在没得吃了,就只能躺着不动以节省体力。

这已是最绝望的时候了,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七章 战略大反攻(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