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面上英国政府对朱尔典的回复,要他将那份意见转交中国将军(赵天一),但实际上,赵天一的这个要求却提醒了英国人,战后广大的阿拉伯地区不能没有自己的势力,阿斯奎斯首相在和几位内阁成员商议以后,派经验丰富的情报人员进入阿拉伯地区,协助原英军北非情报员劳伦斯加快在该地区的工作。另一方面,英国驻埃及高级专员亨利·麦克马洪爵士,也奉命开始和阿拉伯汉志国和圣城麦加的谢里夫侯赛因·本·阿里秘密通信;信中毫不掩饰地透露了英国方面的意愿:英国将承认并支持麦加圣裔建立统一阿拉伯的梦想,并支持阿拉伯人的独立运动。
这些事情在一八年初赵天一同学才知道,在后悔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死命地圈地;抱着生米煮成熟饭的态度,在一九一八年,他硬是让暗影将整个阿拉伯半岛东部和南部全部控制。当然是背后控制,在此成立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将后世也门、阿曼、阿联酋、巴林、卡塔尔,以及沙特阿拉伯东部的领土全部包括在内。这是后话,回到现在。
为了进行新式火炮(还没有出来)和坦克的“试验测试”,建立试验区域;驻守在科威特城附近的三十九师奉命从阿拉伯海(波斯湾)开始向内两百公里内的居民点清除。说是清除,其实也只是做样子,因为那一带除了靠近海边有少数人居住之外,茫茫沙漠里面根本就不会有人住。仅有的几个沙漠绿洲,里面的居民也在之前土军乱兵(希腊人、亚美尼亚人)的祸害中家园被毁人被杀而消失了。就在这些坦克在英国人陪伴之下进行各种实验时,在拉希德的那十辆坦克已经开始了它们的第一次战场秀。
十二月三日晚上,在坦克到来的第三天,马跃就下达了部队的攻击命令;由于远征军中,和坦克之间进行过的配合训练作战的部队只有原山东陆军的部队。为了能够让更多部队熟悉与坦克这种新装备配合作战,扩大作战效果;这两天多时间里面,马跃让参与主攻的部队以营为单位,分别和十辆坦克进行了短促的攻防配合演练,以图减少在实战中的失误。经过短暂的磨合训练之后,马跃就下达了攻击的命令,当然不是全面攻击,而是让在底格里斯河西岸、巴格达西城以南的部队展开试探性的攻击。
这几天远征军自己在训练步坦协同作战,对面的土耳其军队也没有闲着,战壕继续在挖,铁丝网继续在设,尽量想法增加自己的工事防御力量。这两天中国人没有发动攻击,土军高层在欣慰的同时也在猜测中国人会有什么新的手段;第七集团军司令官冯·里斯特和新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兼第三军军长哈利勒·萨米两个人在这几天里也没有闲着,他们两个人都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计划,不过两个人参谋团队提出的计划竟然是相互矛盾的。冯·里斯特建议以第三军的部队为主力,对中国远征军来一次侧翼攻击,试探一下中国人的火力分布;有必要的话可以和中国人来一场正面的决战。凭借第三军老兵多参加过对英法作战的经验,势必会给中**队一个适度的教训。
而哈利勒·萨米则提出继续加大在巴格达城周围的布雷密度以及战壕的挖掘,并且在城西底格里斯河边秘密修建大炮阵地。如果中**队突破雷区、穿过几道战壕以后,肯定已经损失不小,士气也会受挫;这个时候再用火炮轰击一定能去的更好的效果。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埋*的建议勉强通过,不过让两人失望的是,这半个多月的战斗下来,巴格达城里的*以及全部用光了。以土军现有的实际情况,*只能存遥远的北方运过来,巴格达城里面可没有兵工厂和*加工厂。
就在土军高层遗憾和不满当中,时间飞快地过去,到了十二月三日,中国人开始了进攻。出乎他们预料的是,这次的攻击竟然来自于天空,地面是没有一个中国兵出现;一架架携带了*的大飞机,将巴格达城里城外看得见的土军工事挨个炸了一遍。许多*也被引爆,一些用来准备在战斗开始后放置火炮的地方(已经平整好了的),也遭遇了*的轰炸;地面弯弯曲曲的壕沟,自然也躲不过飞机的轰炸。如此规模的轰炸还是第一次,就连德国将军冯·里斯特上将也惊叹于中国人的大手笔,飞机够大,*的威力也够大,比起德国人现在使用的要强很多。难道国内的传言是真的?中国人已经掌握了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
马跃选择地面攻击的时间是晚上,但白天他也没有放过,让飞机在空中先攻击一番,并在攻击完之后将轰炸效果拍摄下来交给指挥部进行研判,以确定轰炸效果和晚间攻击方向。之所以把坦克进攻的时间放在晚上,主要是考虑到保密问题;不管怎么说,晚上人的视线肯定没有白天好,坦克轰隆隆地开上战场,土军士兵的枪弹不管用,心理上的震撼就足够他们逃命了。再说了,晚上敌军的机枪呀、火炮呀那些射击点,在夜色的映衬下是多么的明显,坦克近距离(相对于大炮)肯定是一瞄一个准。当然,为了保证坦克冲锋路上没有什么壕沟障碍,每一辆坦克身边马跃都安排了半个班的工兵跟随服务;遇到壕沟就快速填埋,保证坦克不会被这些壕沟拦住。至于*区,坦克只管走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