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十七章 民主潮流催生的发展
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北京虎坊桥湖广会馆(安庆会馆),一群人正在召开一次会议,一次在后世中国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会议(注意,是后世,现在就不知道会怎么样了)。这是同盟会成员因为无法和袁世凯的北洋势力对抗,在争取政权中落于下风而准备采取的一种改革或者变化。为了达到重操政柄的目的,同盟会决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四个小党合并成立一个新的政党,今天就是这个政党成立的日子。
辛亥革命以后,清帝退位,同盟会以及其它反清的组织、政党在一九一二年一月中华民国成立时全部都成为了合法的组织,开始光明正大的出现在世人面前。很多人从幕后走到台前,一个个粉墨登场,都想趁混乱的时机捞上一点什么好处。没有想到最后因为个人意见不同,许多政治团体在胜利到来之时内部为了争权夺利乱了起来,最大的组织同盟会也是一样。结果“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政权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从此同盟会逐步分化,没有在这些争斗中获得任何好处的孙大炮更是在即将分散的同盟会中间显得垂头丧气萎靡不振。就在一个月之前,也就是七月十五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最高领导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也就是著名的列宁同志在俄国布尔什维克的《涅瓦明星报》上发表了一篇批评孙大炮的文章。列宁在这天的报纸上极其严厉地批评孙中山的主张,称之为“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反动分子的理论”,至于中国的前途,他认为必须“批判孙中山的小资产阶级空想和反动观点”。
列宁的这个文章,让很多同盟会成员都很是奇怪,之前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对于孙中山去年领导的辛亥革命采取的是支持的立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合法报纸《星报》在彼得堡创刊时,就开始系统报道并讴歌中国革命。孙中山一九一二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四天后,列宁及其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就通过《关于中国革命的决议》,对孙中山进行声援。孰料短短半年时间后,原本有些“惺惺相惜”意味的两人却卷入*味甚浓的“争论”中,孙中山成了列宁的批判对象,难怪我们的民主先锋孙大炮会如此不高兴和对继续革命失去热情。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孙大炮在《民生主义与社会革命》的文章中,他指出要预防用激烈手段进行暴力革命,不赞成立即由国家没收土地分配给农民的道路。另外孙大炮多次向报界表述,清王朝灭亡后,“余更拟发起一更巨之社会革命,此社会革命不用兵力,而用和平方法”。孙大炮的言论让正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主张走“迅速开刀,使无产阶级受到的痛苦最少的道路”,即推翻沙皇制度,直接由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的思想成为对立,孙大炮的文章,无意中触上了列宁和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的“雷区”,不挨骂才怪。
也正是因为孙大炮的不作为,这才让同盟会的另外一位大佬宋教仁不得不站出来,想办法挽救低谷中的同盟会,于是才有了这一次的北京湖广会馆聚会,召开国民党成立大会。统一共和党的干事蔡锷、张凤翙,国民公党的岑春煊、伍廷芳、程德全,国民共进会的徐谦、陈*、罗文干,共和实进会的杨寿枏、劳乃宣、吴士鉴等一干成员都参加了这次的成立大会。大会上,众人选举宋教仁为国民党代理理事长,而作为同盟会大头的孙大炮虽然获得了名义上的理事长位置,但一项不负责任不务正业的他并没有获得多少实际上的权利,当时国民党的实际掌权者为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手里。他主张实行政党政治,成立责任内阁。在孙大炮的建议之下,新成立的国民党不仅删除了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革命内容,而且为了实现议会选举的目标,把一大批官僚政客、立宪派拉进党内,成为一个成分复杂的无原则政党。孙大炮希望能够利用这些官僚政客和立宪派壮大自己的声誉,为与袁世凯再次争夺总统之外打伏笔;而宋教仁则想着改组后成立的国民党,能够容纳一切有利的方面,为实现全国都在国民党领导之下而奔波。
国民党的成立,让赵天一微微的感觉有些麻烦,这对他今后的计划和在全国发展肯定会有很大影响。但此时他还不能组织什么党派,还的抱紧袁世凯这条大腿,只有当袁同志准备当皇帝时才能高举反帝大旗,揭竿而起做反对这一历史倒流潮的先锋军,让自己以正面人物的身份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当然,一战开打后的一九一四年,派兵进入山东,将小日本派出的军队击败,趁机控制山东也是他在全国人民面前露脸的一次机会。不过那个时候他还在袁总统的帐下,“二次革命”时还的和南方的革命党势力敌对过,以后手的评判标准,名声可是“**”势力,至少是“依附**的势力”。不过现在还的埋头苦干,抓紧发展自己的势力和实力,然后借“二次革命”将陕西、宁夏、甘肃、新疆、河南控制在自己手里;如果再能够将四川拿下的话那就更加的完美。
国民党成立不久,北京的袁世凯反应很快,马上邀请黄兴和孙大炮几人到北京“共商国计”。为了离间国民党内部,袁世凯这才的邀请没有宋教仁,只有黄兴和孙大炮两人;而且在孙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