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三三六章日本远征军第一战(2)
说起奥匈第三集团军的这次炮击,也不能怪日本人没有防备到,因为这完全是一个意外的结果,一个奥匈第三集团军在传递命令时出现的一个错误,造就了这么一个出人预料的结果。不过这个让日军第三师团吃了大亏的结果,奥匈第三集团军司令官科维斯将军和他的下属们却并不知道,不但不知道,他还处罚了那个传达命令错误的参谋军官,将他当场革职成了一名小兵。要是让他知道那个错误的命令不但造成日军两千余人的伤亡,还给了一次打击日军的好机会的话,不知他又会如何处理那位参谋。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在获得了大量步兵支援,又得到参谋总长大人的亲自指示之后,奥匈第三集团军司令官科维斯将军就决定趁日本军队刚刚到达不久,立足未闻稳之前先主动干一票,响应一下参谋总长的号召。要行动当然是炮兵最先行动,为了加强炮火的力度,司令官决定将自己集团军下属各个军所属的火炮调集起来使用。给他们的命令是出发离开自己阵地十五公里之后等候炮击命令。由于集团军所属各军和日军相距的距离并不是一致,有前有后远近不一,各炮兵在到达行军距离之后就向集团军参谋部打电话询问如何行动。问题就出在打电话上,距离近一些的炮兵部队到达后就先打电话,结果得到了在几点几分轰击敌军阵地的命令;距离远一些的炮兵部队自然到达的晚一些,在打电话询问自己阵地时接电话的却是另外一个参谋。
众所周知,奥匈帝国是由很多地区组成,按照现在的位置,除去奥地利、匈牙利这些地区之外,整个帝国还包括斯洛伐克、特兰西瓦尼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加里西亚和达尔马提亚等地区。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的军队人员组成就非常的杂乱。不是说人员乱七八糟,而是指军队的人员民族构成方面非常复杂,这就造成了他们在语言方面的某些差异。帝国的官括了德语、匈牙利语、捷克语、波兰语、克罗地亚语、罗马尼亚语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小地方的民族语言也因为士兵的加入而带入。为了工作需要,众多的民族语言逼迫很多军官都要多多少少掌握几门他们除去母语之外的其它民族语言,参谋人员就更是需要这样。
恰好第二次接电话的参谋人员是奥地利人,母语是德语,而对方打来电话的军官却是一位老牌的达尔马提亚人,说的是意大利语言,这就让两人之间的沟通出现了一点偏差。如果这个时候双方任何一个换一个能完全明白对方语言的人来交流的话,也许就一切正常了,但这位奥地利出身的参谋正好懂一点意大利语,他磕磕绊绊的用意大利语和对方说话,告诉他要去的地方是科维尔,但是对方却听成了考维尔,正好这两个地方相差了五公里左右,而且炮击时间也阴错阳差的间隔了两个多小时。
正是这五公里的炮位差距,让后面赶到的奥匈帝国炮兵晚到阵地,没有赶上正常炮击时间的他们也只能在炮位阵地修筑好之后朝日军的大概方向开炮了。也正是这个前出五公里左右的炮位阵地轰击,打在了日军第二道防线上,造成了日军重大伤亡,算起来也是一个战场奇迹了吧!这个意外的奇迹,却让大庭二郎中将认为这是敌人针对大日本帝**队一次蓄谋已久的攻击计划,自己必须要做出反应,而且要很快做出反应,不能怠慢。
不能不说日本军队实力还是很强的,不只是战斗能力,还包括他们的侦察能力。刚刚到达新地点才几天时间,日军的侦察人员就将对面奥匈帝国第三集团军的阵地情况侦察了个七七八八,再加上从俄国人那里获得的一些资料,大庭二郎中将就要求自己的参谋人员制定一个进攻的作战计划。
八月七日晚,第三师团指挥部,一场进攻前的军事会议正在进行。师团作战参谋加藤小野中佐正在发言,“根据刚刚俄国人提供的情报,飞机侦察,在我们要进攻的前方四公里处,有一片小高地,海拔高度约七十米。奥匈军队在此处修建有几个堡垒工事,所以我建议我们的攻击方向避开这个位置,改由稍微偏南一点的格雷斯特......”。
“我不同意更改进攻方向”!加藤中佐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第六联队联队长渡边太郎大佐的话打断了。这次对方的炮击损失最大的就是他的部队,心里面早就憋着一肚子火。事前他已经掌握了情报,轰击他部队的敌人炮兵阵地就在那个高地附近,他必须要摧毁这个炮兵阵地,将上面的匈炮兵全部杀死,所以对加藤中佐改变攻击方向很是不满。
“之前的情报已经说明这个方向有敌人的炮兵阵地,这是我们必须要摧毁的目标,以方便帝**队后续的作战。另外若要改变攻击方向,部队的调动很容易让敌人觉察,从而失去了攻击的突然性,所以我还是坚持原来的作战计划,不需要什么更改。只要我们战术得当,计划周密,攻占那些堡垒也不是什么难事”。
“渡边君,作为师团作战参谋,我必须对师团长阁下负责,也必须对师团的军事行动结果负责。明知前面有敌人坚固的防御工事,还要让士兵去做无谓的牺牲,是为不智,虽然帝国的士兵并不怕死,但我认为.....”。
“八嘎”!加藤参谋的话又一次被渡边联队长打断了,而且是以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