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三九三章袁世凯去世
朱尔典对赵一天的拜访结果,和他之前预料的差不多。青霉素药品的专利权,在朱尔典保证英国政府一定会按照国际惯例执行,杜绝国内红眼商人不良企图后,他终于从包头拿到了过来急需的东西。价格吗,自然是按照之前的那样,零点五英镑一支。
对于英国商人到绥远、山西两地工厂参观一事,赵一天将皮球踢到了两省省长(民政长)身上;确切的也不能说是赵一天踢皮球,对于自己地盘上的事情,他确实没有什么发言权。这倒不是说他在这些地方没有威信,而是他彻底的将地方管辖权和治理权交给了下面人,特别是那些地方民政事务(非军务),基本上都由各省省长自己说了算。所以英国商人想看工厂,那也得和这两个地方省长联系,而非赵一天这个国防总长。朱尔典的意思也是希望赵总长能够给下面人打个招呼,方便一下而已。
对于这件事,朱尔典并非特别上心,英国商人虽然在长江流域地区转不到钱,可是在更南面,贵州、云南、广西、宁远等地方,英国货还是有市场的,另外南方各省对于英**火也是比较青睐的。一些有心思的各省将军和军队,以及许多地方势力,在得不到山西兵工厂制造的武器之后,为了装备自己的武装,还是会去寻找外**火商。靠近东南面的会和日本人偷偷摸摸的做军火交易,但靠近西南方向的,就容易和英法军火商走在一起。所以英**火商人还是能够在中国分到红利,对朱尔典的要求也就少了很多,不像其他商人那样天天向国内抱怨。
第三件和海关有关系的事情,朱尔典知道赵一天是没有什么办法替他解决问题的,最多也不过是不在朝堂上就这件事添油加醋而已。有关海关问题,朱尔典很高兴能够和中**方最高层有一致的意见,那就是这件事急不得,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慢慢一步步来。赵一天去处目前看起来是有一些机会,但不是最佳的时候;中国的整体实力比以前是提升了,但还没有人西方列强正视的时候。所以,这一切还要等待,等一战最后关头,等俄国革命给他送机会。
这件事现在赵一天也只能在一边看着,看总统、总理和国会那帮子人如何去灭火,把张国淦那个“热血青年”按住,然后再善后。他自己还的要忙全**务调整的事情,也就是如何将各省的军队进一步减少,各省督军的兵权进一步弱化。这件事已经在舆论上开头了,他也已经宣布了诸多的军务政令,现在必须趁热打铁,进行下一步行动早。
说到民国各省地方军队和兵权的事,就有些话长。在晚清时期,地方督抚即尾大不掉;辛亥革命后,地方割据之势已成,比如当初的赵一天就是此列。即便袁世凯做上总统,是当时中国最有权势的人,同样无法号令各省。于是老袁才推行“军民分治”,改都督为“将军”,负责军务,同时设“巡按使”、“民政长”管理民政。此举虽然收效有限,巡按使依旧要听命于将军,但一定程度上开始让中央同地方的关系走上正轨;但革命党同盟会的几次暴乱闹事,让地方军阀割据又慢慢成型(袁世凯派去镇压暴乱的军队都留在了当地,没有回原驻地,逐渐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这其中就包括了赵一天系统陕西山西进入河南西部和西北地区没有撤走的军队,才得以让他控制上述地区)。
赵一天现在的做法就是想取缔各省的大小割据势力,让一切政令和权力归还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比如督军只能负责军务,而地方事务全部由省长或民政长负责。而要做到这一切,军队是第一个要整编(收编)的,这才有之前他的那一系列命令。就在赵一天准备大刀阔斧的干自己的事情时,一件突如其来的重大事件,让他不得不停止手头的工作,开始处理应对眼前这件大事。发生什么大事,让赵一天不能继续他的工作呢;其实不止赵一天得停下手头的工作,就算是整个北京政府和中国各地,也都得停下几天功夫,来应对这件突发事件----因为袁世凯死了!
一九一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美国人感恩节后的第一天,中午十二点五十六分,中华民国前总统袁世凯在中南海居仁堂寝室因病去世,终年五十七岁。临时之时袁的身边只有前总统府秘书处副秘书长、内史长阮忠枢一人在跟前,其他袁的子女妻妾等均不在身边,得到通知之后才匆匆忙忙赶到的。赵一天也是在袁世凯死二十八分钟之后赶到的,因为身份特殊,加上在袁世凯女婿中权势最盛,所以第一个得到通知,只是在从铁狮子胡同赶到中南海路上花费了一些时间。在东北任职的袁家大公子袁克定,都是在通知了赵一天之后再通知的。
这一切安排,都是由素有袁世凯小智囊之称的阮忠枢一手安排的。袁世凯和阮忠枢的相逢也可说是缘分所致。当初袁世凯从上海到山东,身上阮囊羞涩,偏偏遇上阮忠枢,阮忠枢一见袁世凯,大为投缘,且在相互的交谈中,阮忠枢知道袁世凯将来可能要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倾其所有以赠袁世凯。袁世凯发迹以后,找到阮忠枢,聘请阮忠枢做文案自此成为莫逆。袁世凯从总统位置上退下来之后,原本担任总统府秘书处副秘书长和内史长的阮忠枢便也辞去了一切官职,选择留在袁的身边,明天为袁世凯读一些报纸或者重要的政府文件。
是阮忠枢看着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