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大宋炮灰逆袭录>三百七十三 绥德大战(二)

没藏讹庞退兵之后,李不弃带领部队第二天就继续向绥德出发。

赵盛认为这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宋军骑兵不占优,无法和西夏人对等打运动战,宋军最大的优势是火药武器,要逼西夏人往炮口上撞,就只能攻其必救。绥德,就是没藏讹庞必救的地方。

嵬名山后来说,没藏讹庞没有想到宋军在发觉西夏军队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还继续杀奔绥德。但是宋军杀向绥德无疑是对讹庞最有利的了,因为宋军离开怀宁寨就无法得到怀宁寨和绥平寨两万战力的加强,最多只有三万多人,西夏的兵力优势更加明显。在得知宋军继续沿淮宁河向绥德杀来后,讹庞决定在绥德南面开阔地迎战宋军,以尽量发挥骑兵驰突和兵力数量优势。

三月二十七早上,两军都以预期遭遇战的态势在绥德以南,一块陕北难得的平地上相遇了。

地形开阔,李不弃指挥所有宋军以团为单位分成四个大方阵,以刘舜卿的步兵旅加强一部分弓弩手配属所有火炮向西夏军阵发起进攻。

步兵旅以三个方阵簇拥火炮向着西夏步兵集群缓缓推进,在到达5.5公厘火炮有效射程后,便停止前进,有条不紊地将火炮放列,然后向西夏人轰击。12门5.5公厘火炮和3门7.5公厘火炮集火射击威势惊人,立刻就在西夏步兵中造成了恐慌和混乱。

讹庞见战斗又一次成了单方面屠杀,只得派出西夏最精锐的强弩兵向前推进,试图压制宋军火炮。大队的西夏弩手冒着密集的炮弹向前推进企图到有效射程向宋军发弩。西夏的强弩兵一直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精锐部队,但是西夏的强弩因为制造工艺比起大宋来还是差了些,射程比宋军神臂弓要近而且缺乏曲射技术,在进入射程前就遭到宋军强弩的射击,伤亡了不少。但是精锐部队就是精锐部队,虽然遭受很大的伤亡但在激烈的战鼓声中还是坚持前进,与宋军对射起来,看似打成了平手。

讹庞见突出的宋军被弩手吸引住了并且为了减少伤亡又分散成数个小方阵,立即下令步兵从正面进攻,骑兵两翼冲击,泼喜军支援,准备先吃掉这部分脱离大队的宋军。

随着号角吹响,大队的西夏骑兵乌云一样卷向刘舜卿的两翼。刘舜卿立刻指挥部队组成几个空心方阵准备迎击敌人骑兵。李不弃也命令大阵前移,缩短与刘舜卿旅的距离。

万余骑兵的冲击让大地都不住颤动起来,冲在最前方的是西夏最精锐的铁鹞子骑兵。这铁鹞子一共不到万人,都是西夏勋贵子弟组成勇悍自不必说。在战时人马皆披重甲,就是神臂弓也未必能奈何得了,而且冲锋时人马连在一起,冲击敌阵时人虽死而不落马,连人带马冲入敌阵,这冲击力都极为可怖。

如果是以前,铁鹞子几乎就是无敌的存在,但是现在再强大的铠甲在口径2公厘,枪管1.3公尺的火绳枪面前也是白给。当然火绳枪也有很大的问题,射程近,再装填缓慢,面对骑兵开火的机会几乎只有一次,因此铁鹞子和火绳枪的对决其实是勇气的对决。

正是看到问题的实质,李不弃训练火枪手的时候采用了严格的淘汰制,只有胆大坚韧之辈才能入选,而且他还专门让骑兵与火枪手合练,让火枪手习惯忍受骑兵冲到跟前再开枪的压力,现在看来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当铁鹞子们冲到距离宋军方阵只有不到五十米时,第一排火绳枪才和盏口铳一起打响。这么近的距离,火绳枪的命中率急剧提升,登时宋军阵前一片战马嘶鸣,人仰马翻。

重甲骑兵的缺点就是战马不可能全速奔跑,宋军还有机会让第二排火枪手进行自由射击,又打倒一批骑兵,然后长矛手就大声嚎叫着冲到火枪手前面,立刻就有人被冲过三角钉地带的铁鹞子的战马撞得倒飞起来,或者被翻滚的马匹砸在地上。

他们用生命换来的这一刹那,让火铳手们有了瞄准的时间。火铳手大多数严格遵守了操典规定——射马不射人——在嘭嘭的火铳发射声中,铁鹞子马头和马脖子上的马甲被轻易洞穿,狂奔的去势戛然而止,被打碎骨头的马匹连着他的主人翻滚在黄土地上。然后这些火铳手把火铳往腰间一插,拔出身后的长柄斧就冲到长矛手身后对着撞过来的铁鹞子砍过去。

也有些铁鹞子发射了他们的手铳,但是因为稀稀拉拉,有些人在颠簸的马上一手持铳一手操持火绳手忙脚乱把铁子不知道打到哪里去了。

地面上尽是死马,铁鹞子也只得把速度降下来,以免被尸体绊倒。当高大的目标在火枪手面前失去速度之后,就是最好的靶子。火枪手们和火铳手们在长矛手和大斧手身后寻找各自的目标,对着长矛手和大斧手脑袋上的目标开枪,尤其是火绳枪手,几乎是把枪口顶在敌人的头盔上开火,每枪响过,几乎都有一个脑袋被轰碎。

一些铁鹞子和西夏骑兵沿着宋军队形两侧飞驰过去,寻机突击。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不是一个好主意,从宋军没有受到攻击的方阵中不断飞出铅子和弩箭收割他们的生命。宋军的骑兵也出现在了西夏骑兵的侧翼,这些宋军骑兵也使用手铳,但是却不用一手持铳一手点火,放铳更加便利,一个照面就把西夏不少人打下马来。

一击得手,暂时遏制了西夏骑兵冲击的速度,宋军骑兵也不恋战,立刻回头返回大阵。

讹庞在看到宋军骑兵出动之后,立即派遣骑兵去拦截,企图缠住宋军骑


状态提示:三百七十三 绥德大战(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