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群芳寻踪>第320章:出战鲜卑
一样,成了鲜卑人扩张的牺牲品。

金良与鲜卑非惟有家仇,亦有国恨。五胡乱华,鲜卑慕容氏曾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乞伏氏建立西秦;秃发氏建立南凉;拓跋氏先建代国,后改魏。统一北部中国,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鲜卑化汉人高氏与鲜卑化匈奴人宇文氏分别建立北齐、北周。另有出自慕容氏的吐谷浑迁到青海统治羌人,直到唐初才为吐蕃所灭。鲜卑人对大汉民族的荼毒,应是五胡之首。

家仇与国恨夹杂在一起。金良的心情无比地凝重,眼睛里一丝杀气若隐若现,这是金良极力控制自己的杀戮戾气,如果不极力控制,恐怕数年之后,漠北草原将成为人间地狱。

金良心里很清楚,真正的报仇雪恨,并不是**毁灭。而是把仇人俘虏过来,成为自己的奴役,终此一生甚至祖祖辈辈为我们卖命,简单的**毁灭,实在是太便宜他们了。

金良并不轻视鲜卑人,他知道虽然鲜卑人文化极其落后,现在连自己的文字也没有。但他们有蒙古草原狼一样凶猛的性格和智慧的头脑,具有超凡的军事才能,是五胡中最卓绝的一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依靠凶猛的鲜卑骑兵。统一了北部中国,在中国历史西周以后,开创了第一个由草原民族建立的强悍有作为的朝代。这样残暴而不失狡猾的民族,跟之后成吉思汗的蒙古族、努尔哈赤的女真族一样,都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金良心里暗暗发誓,终此一生,必灭鲜卑,把鲜卑人全部变成大汉民族的奴隶。

金良辞别前来送行的太傅卢植,辞别留守襄阳总督一切的田丰,拨马准备启程。

金良检阅了一遍即将出阵的八万人马,这八万人马里有四万战兵四万辅兵,金良近卫师里有一万战兵皆骑兵装备,高顺师有四千战兵为骑兵,张辽师有六千战兵为骑兵装备,这二万骑兵列成方阵。

马上骑兵皆身着明铠甲,明铠甲最显著的特点是胸前、背后椭圆形甲板,正好护住前心后背,这种甲板经过打磨,在阳光下有耀眼的反光,就好像一面镜子,而汉代镜子上常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的话语,所以金良顺势将其命名为明铠甲。

金良之所以取名为明铠甲,就是想把它跟那个盛行于鲜卑混血种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唐朝明光铠相区别开来,明铠甲更像是一种西式板甲。

最近几个月里。金良在技术革新上没有闲着,重新得到金良信任的郑浑和弟子马钧以及许多铁匠,遵从金良的指导。成功地开发出高炉炼铁技术,他们造出了被金良认可的高炉,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在高温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铁矿石中不还原的杂质和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渣口排出。产生的煤气从炉顶导出,经除尘后,作为热风炉、加热炉、焦炉、锅炉等的燃料。

依照现代的技术,没做出焦炭。金良便勉为其难地把焦炭换成精煤,虽然这样产生的铁含的杂质多,却也聊胜于无,高炉技术的关键点是使得燃烧温度上升,使得铸造铁出现了,铁产量大增。

铁产量上去以后,经过金良建议而建造起来的水力锻造机锻造。压制成了适合贴附在人体的铁板,再进行打磨,穿到人身上的时候,两块铁板通过铁铆钉扣在一起,非常坚固结实。

因为不论是骑兵还是步兵。受到攻击最频繁的地方都是上半身,所以没有必要像西方贵族骑士那样全身披挂得密不透风,只需要护住前心后背,然后带个有面罩的铁盔,至于四肢都裹上皮套即可,若是四肢都像西方骑士那样用上板甲,会极大影响灵活性和战斗效率,反而得不偿失。

金良主意定下来以后,便在并州、冀州五个铁矿附近的城池里建造了上百座高炉,高炉旁边便是军工场,军工场里严苛执行金良所说的标准化作业,刚开始效率很慢,但一旦推行了严格的标准化后,生产质量稳定下来,速度也逐渐提了上来。

金良在这几个月里从世家大族那里赚了很多钱,他在军工上投入了二十多亿钱,这么多钱投入进去,整个冀州、并州有上万名工匠都在没日没夜地为中央军打造兵器、盔甲,终于在金良横扫河套之前做出了两万套明铠甲,金良便全部装备在精锐骑兵身上。

军工场里没有再继续做锁甲了,也没有做鳞甲、札甲,因为金良发现无论是锁子甲还是鳞甲、札甲,不论是锁甲还是鳞甲,都很难有效避免弓弩的伤害,毕竟还是有孔洞,孔洞越大,越难以有效避免,但板甲却不仅能有效避免刀枪的伤害,更能避免弓弩箭矢的伤害,因为板甲毕竟是一个整体铸造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加工效率,锁甲、鳞甲的小铁圈、甲片等零件都太小,加工极其繁琐,不仅耗费人力,而且也难以加工强化,特别是锁甲,铁环越细小防护性能越好,每个铁环都要焊接相连,工作量可想而知,工序麻烦所以造价也相对昂贵,而且西式板甲纯属铸造锻造后打磨,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工,炼铁技术提高后造价也跟着降了下来,而且板甲稍作改良后,其防护力和同等重量下带给士兵的灵活性为其他铁甲所不及,而且还提供了冷热加工的更加便利的条件。<


状态提示:第320章:出战鲜卑--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