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我真的是演员>第三十二回 十年磨一剑

一列列军马从自己面前鱼贯而过,缓缓的走进西北天边的天际线中。

彭怿辰心里一时间百感交集。

来到《汉武大帝》世界已经十年了,虽然卫青还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壮年,但算上地球四十年的人生,现在他的心理年龄应该已经五十多岁了。

在建章营的十年间,彭怿辰混的可以说如鱼得水。

卫青原本就是一个个性温厚平和却也刚毅勇猛的人,而彭怿辰更是有着四十多年人生经验的老油条。

两个人的性格融为一体,在军营里的人际关系自然不会差。

加上他的骑射剑术样样出类拔萃,为人义气,这样的人没有人不喜欢。

军营中多是血性男儿,意气豪迈。所以,彭怿辰也交了一批朋友。

在这些军中兄弟的拥护下,彭怿辰从建章监尉到侍中再到太中大夫,一步步接近这个帝国的政权中心。

还记得有一年,东瓯和闽越战事爆发,东瓯国向天子刘彻求援。

刘彻力排众议出兵驰援,然而窦太后却不同意,加上兵权却被窦太后牢牢把握在手中。

最后刘彻只得派中大夫严助为汉使,持天子节杖往会稽调兵。

彭怿辰被派做副使,率一百羽林持天子剑随从。一行人到了会稽,因为没有虎符,郡司马拒绝出兵。彭怿辰当机立断斩郡司马,再以天子节杖令郡太守出兵。

那是他第一次真正统帅大军阵前厮杀,战前他站在会稽众将士面前,第一次身为一个将军作战前训话。

三言两语,所有将士都被他调动起了士气,军心所向,无所披靡。

但他心里想的不是胜利,不是功勋,而是悲悯。

他不知道面前的士兵有多少能活着回来,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给这群跟随自己的将士带回荣耀和封赏。从那时起,他终于知道身为一个将军身上需要背负的责任竟有这么沉重。

这不是一部电影电视剧,而是几千个活生生的人,从那时起,他才真正明白作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应该肩负起的是什么。

所幸,他早就知道了剧情,先是使用“围魏救赵”的计策,解了东瓯之围;然后又用“虚张声势”的办法,吓的闽越不战而退,真正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争结束那一刻,他振臂高呼“汉军威武”,千万将士景从高喊“汉军威武”的画面,深深刻在了他的心中,直到今天还历历在目。

东瓯回来后,彭怿辰又收敛了自己的气势,继续深藏在建章营中,安心训练精锐的羽林军,这是大汉战胜匈奴的希望所在。

一转眼,十年时间如弹指一挥,窦太后薨,馆陶公主和陈阿娇惶惶不可终日,卫子夫却母凭子贵一步步走向皇后的宝座。

一切都在改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大汉天子刘彻和建章营卫青心中击败匈奴的决心。

元光六年,匈奴血洗大汉上谷,朝野上下震怒。刘彻决定对匈奴用兵,兵分四路,各领一万骑,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率一万骑出雁门,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

彭怿辰则被封为代车骑将军,率一万骑出上谷。君臣当年在上林苑射杀战马时达成的默契,终于到了实现的时刻。

彭怿辰感觉,胸口里心脏跳动的力量从没有如此强烈,这几日他领着自己的军队日夜兼程,到达上谷的时间竟然要比预定时间还要早了两日。

早就知道这次和匈奴对战结果的彭怿辰,并不满足于只是按照卫青的轨迹打完这场战争,因为他毕竟不是古代人,而是一个有拥有现代人眼光和知识的穿越者,他熟悉汉朝军队的实际情况,更了解汉朝骑兵最大的弱点。

在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多次率领汉朝军队痛击匈奴,战果丰硕,但很少能做到大量歼灭匈奴的军队,这是为什么?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记载说出了原因:“不复击匈奴者,以汉马少”。

马不够了,总不能靠两条腿去追杀骑着马的匈奴人,原因就这么简单。

史书上还有过这样的记载,某一次,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大军出塞攻击匈奴。出塞前阅兵时,官府和私人马匹据统计共十四万匹。当他们胜利回师的时候,剩下的战马已经不满三万匹了。

这么高的马匹损失就是因为没有马蹄铁造成的。

为了这次出征能够顺利,彭怿辰在刘彻面前立下军令状,赶制了几万套马蹄铁,给自己率领的骑兵的坐骑全都钉上了。可惜其他几支骑兵对马蹄铁这种没有经过实战考验的东西极不信任,甚至有的将军还认为这种东西会消耗马的体力,不利于骑兵长途奔袭。

彭怿辰不管别人的流言蜚语,他知道很多人眼红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不过十年时间,就能成为一支万人的骑兵统领,这在汉朝军队中可以说是火箭一样的提升速度。

另外,汉朝初年因为骑兵战术的落后,双边高桥马鞍还没有出现,马镫也还没有发明。彭怿辰在宫中养马的时候,不止一次给刘彻当过上马石,跪在地上供皇帝踩踏上马。

这让他这个现代人痛恨不已,所以很早他就给自己训练的羽林军的战马全部配上了双桥马鞍和双边马镫。

这两样东西倒是深受军中军中将士喜爱,刘彻甚至因为他发明出这两样东西,赏赐给他5百金。

有了这马镫和高桥马鞍,骑兵就不用在骑马的时候随时小心翼翼,害怕双腿夹不足马肚子掉下马摔死摔伤。有了马蹄


状态提示:第三十二回 十年磨一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