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就是这样,毕竟我一直表现得畏手畏脚,又连连失利。”
这样想着,李神通刚才产生的疑惑便又烟消云散。
然而,就在这时,又有探子前来禀报道:“大帅,黄将军让卑职禀报大帅,情况有些不妙。”
李神通心中一跳,喝道:“发生了何事?”
探子说道:“黄将军带领探子绕到远东军大营的南边,发现有大批骑兵曾经离开远东军大营前往吕梁山中,至今没有回来。”
“去了吕梁山?这是何意?”李神通闻言,身体一震,怔了片刻,又说道:“至今还没有回来?王君临想派大军通过吕梁山杀到吕梁郡或者忻口郡?”
“这怎么可能?”李神通对吕梁山一带地形还是非常熟悉的,因为他曾经考虑过在山里面藏下伏兵。
探子立刻说道:“启禀大帅,黄将军说看行军痕迹,至少有五万的远东军骑兵进入了吕梁山,并且至今没有回来。”
李神通一脸目瞪口呆,看了看远东军大营所在方向,隐隐感觉有些不妙,但他又深信吕梁山步兵还可能翻山越岭,骑兵根本不可能。
不等李神通将这事想清楚,远处一名小将带领一队五百左右的骑兵疾驰而来。
众人连忙抬头看去。
“大帅!是负责打探军情的黄将军!咦………好像还有一名伤卒。”李神通旁边一名将官眼神最好,最先透过扬起的灰尘认出了来人的身份。
很快,那黄将军一
行冲进了城门,身形魁梧的黄将军远远的便飞身下马,亲自抱着一名伤卒,跑上城楼,来到李神通面前,神色凝重之极的大声说道:“大帅!这是忻口郡派来的信使。”
然后又对怀中伤卒说道:“这位兄弟,这是李大帅,赶紧将你之前所说的话告诉大帅。”
这样说着,他已经将伤卒小心的放在地上,并对其喝了一口水。
这名伤卒显然受了很重的伤,喝了一口水,断断续续的说道:“大帅!八万远东军铁骑身穿我军衣甲,兵分数路同时攻打灵吕梁和忻口两郡的郡城和九个县城,如今吕梁郡和忻口郡已经全部陷落………”
说到这里,这名伤卒头一歪,昏死了过去。
李神通闻言,感觉晴天霹雳,如遭雷击,大声道:“这怎么可能,八万铁骑这怎么可能穿过吕梁山…………王君临,好厉害的手段。”
话音一落,李神通身体一个踉跄,差点没栽倒在地,还好旁边亲兵反应快,一把将其扶住住。
众人一阵手忙脚乱,李神通的亲兵将军中医官找来,诊断过之后,说道:“大帅年龄大了,今日寒风较大,大帅已有感染风寒迹象,刚才又急怒攻心,所以才在刹那间眩晕。现在要近快将大帅转移到屋内没风之地,否则大帅很有可能一病不起。”
李神通的亲兵对李神通极为忠心,一听医官这样说,二话不说,便护着李神通下了城楼,回到了城内住的地方。
………
………
十月末,大业十四年河东第一场雪出现了。
一片雪花自空中飘然而落,天气已变得很冷了,这些天罗士信和武四在军情府、武林公会、小雨剧院、范阳商会等势力的帮助下,已经逐步将忻口郡和吕梁郡基本控制,肃清了残余之敌,打退了或者歼灭了李家军来犯之敌。
河东李家军的主力和精锐都在朔州城,关中的人马被上官虎、周虎、姜木郎、苏长青、武三等人牵制,不敢稍动,李世民在东面的十万大军更是如此。
而在朔州城,因为王君临带领两万人马在朔州城外不远处,李神通硬是没有敢带领主力大军去夺回吕梁郡和忻口郡。
………
………
这两万人马和一千亲兵其实是为了拱卫王君临的安全。
清晨,当王君临走出温暖的大帐之时,看着身后沈果儿在凛冽的寒风之下打了一个寒颤,便问道:“这么冷的天气,将士们保暖做得如何?可别冻坏了!”
身后沈果儿紧了紧身上的风衣,笑道:“王爷放心,将士们来之前,手套,头套,崭新的棉袄,棉被都发了下来,我们的将士,除了两只眼睛外头,剩下的可都捂得严严实实。而且其中一半人是跟着武四在西域打了多年仗的战士,那里每年冬天远比这里还要冷,绝不会冻着。”
顿了一下,沈果儿又继续道:“而且这吕梁山上有取之不尽的柴火可供取暖。虽然这天气的确够呛,但对我们倒也没有什么影响。”
王君临点点头,早在三年前,他已经吩咐上官虎、苏长青、武三、周虎等人在自己掌控的西北诸郡种植棉花,并且按照聂小雨画的设计图,制造出了一批弯弓、磨盘、弹花锤等弹棉花机,让弹棉花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制造了一批棉衣,广受西北将士的喜欢,并且远销西域。
虽然目前棉花出产量还不算高,主要用于军用,而剩余的才高价对外出售,赚取高额利润。但是棉衣如今已经成为王君临在西北继兵器小镇之外最大的利润来源。
对于将士来说,棉衣穿身上,的确比丝麻要舒服多了,在王君临的推动下,远东军上下已经开始普及。
王君临对于军队的投入一向是相当大方的。
“王爷,这种天气,其实对我们有利,李家军的保暖装备比起我们相差必然很多。时间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