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华夏历史上,一代皇者,在发展初期才会亲自率领人马南征北战,一旦时局稍为稳定之后,一般都会坐镇皇宫,号令天下。
当然,皇帝亲征的事也有不少,但是,却绝非如刘易这般,当了皇帝之后,就几乎没怎么在皇宫待过。一年或有三两个月在皇宫,但是其间也是随便的进出,想留在皇宫便留在皇宫,想离宫便离宫。显得随意又随便。
要知道,不要说现在,哪怕是在后现代的百多年前,皇帝每一次离宫,都会是一件大事,并且,没有什么事,也不会轻易离开皇宫的。事实,就算是在后现代,虽然没有皇帝的称谓了,但是以另外一个称呼的国家首脑,他们也不会轻易的抛头露面,每一次离开中央,无论是出行或是拜访他国,都会是一件大事,都不能等闲视之。
可是现在的刘易,堂堂的大汉皇帝,掌管着整个大汉天下,不仅如此,还为大汉开拓了无数的疆域,将大汉的领土扩展到无边的地步。
可以说,刘易本人或者没有太多的感触及感觉,但是,相对于大汉朝廷的文武百官而言,相对于整个大汉汉人而言。刘易这个大汉皇帝,早已经被升为几乎超越过了华夏以往任何一个皇帝的感望高度。
起码,就为汉人所立下的功劳,为汉人打下来的荣誉来说,以及对如今大汉的贡献来说。刘易在大汉百官及百姓的心目中,已经超越了秦皇汉武之名,被当世的文人视为真正的华夏第一帝。
可以说,现在的刘易,尽管给人的印象是有点好色,没有太多作为一代帝君的威严,甚至,亲民到让人觉得没有正形。
可是,这些相对比起刘易为大汉所做的事情来说,那又算得了什么?
如今的刘易,就等于是盛载着整个大汉所有人的希望,是所有汉人的精神领袖,是信仰。
这样的皇帝,是丝毫出不得半点差池的。
一旦刘易有点什么的意外,必然会天下震荡,万民恐慌。
说真的,若非刘易一直来都有着无敌之名,每一次出征,天下百姓都对刘易信心满满,是不败的象征,那么,恐怕刘易早就被朝廷文武死柬,不会让刘易到处游荡了。
刘易关乎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以前,或者是现在,一般的百姓,或者都觉得刘易亲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他们,也不会去考虑到万一刘易出现什么的意外大汉会如何。可是,心底里的那一份担忧还是存在的。
当年试过一次刘易遇险的事,整个新汉朝的确是顿时陷入了一种人心惶惶的状态当中。
要不是及时控制了局面,并通过大汉新民报将当中的情况公示出去,恐怕新汉朝肯定就会陷入了内乱当中。就算内乱不至于当真的动摇了当时新汉朝的根基,但也一定会造成新汉朝的巨大损失及发展的衰退。
可以说,那一次,的确造成了让许多汉人陷入了一种绝望的情绪当中。
百姓自然难以阻止得了刘易常常亲征的举动。可是,朝廷的文武百官,他们就不得不为大汉负责,不得不考虑刘易的安全。
如果刘易留在洛阳,就等于是给整人大汉一根定心针。整个大汉的人,都会定心。
所以,在刘易征调好军马,任命了各部军马的大将统将,宣布要亲率大军向西域进军的时候。
就出现了朝廷的文武大臣,集体劝谏刘易,要阻止刘易亲征。
这一次大汉朝廷文武百官集体劝谏刘易的事儿,这些朝臣,肯定也有人与刘易的一众女人通过气了,在他们劝谏的同时,以皇后万年公主等为首的一众女人,居然也到了朝堂上,一起劝谏刘易留在洛阳。
这事儿很突然,让刘易还真的感到有点头痛。
“皇上乃是万金之躯,岂能时时远涉番邦?长期处于一个危险之地?若有半点意外,叫我等文武又如何自处?”闵贡跪在龙座之侧,大声的劝谏道:“为了我们大汉社稷,为了我们大汉的发展,为了我们大汉的振兴,请皇上三思,此次远征,万勿再以身涉险了!何况,万里征程,舟居劳顿,我等为人臣子的,本应为皇上分忧,又岂可让皇上如此劳累?请皇上留在洛阳,主持我们大汉发展大局!”
“请皇上三思,不可再以身涉险,徒让我等百官,以及整个大汉百姓为之忧心!”
许多老臣,也都跪倒一片,请刘易打消这次亲征之念。
“皇上!”
随刘易从印度一起回来的贾诩也出言劝谏道:“皇上,其实现在我们大汉兵强马壮,猛将如云。这一次远征,我们各方面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以我们汉军之威,所向无敌,一众将军,沙场无敌手。论谋略,贾某虽不才,但追随在皇上身边十数年,多少也习得几分本事,自问一般的问题,臣可决断。何况,不是还有荀攸及程昱先生他们一起出征么?他们之才华,远在贾某之上,有他们一起,为我们这次远征的事出谋划策,绝对出不了问题。”
“皇上!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子龙也认为,此次远征,皇上大可不必亲往,有子义,子良他们一起统军,还有张辽,张合等等一众大将军,我军必可战无不胜。所以,请皇上三思,请皇上留下!”
赵云也跪劝刘易。
一个个大将,也都出列来劝谏。
其实,这些文武所言,都是有道理的。
现在的大汉,兵强马壮,尤其是谋臣军师,以及军将方面,几乎都是一些当世最厉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