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盟军本来便不是同一条心的,不管是之前攻击董卓,又或是现在攻战刘易,那些诸侯,都是有着各自的心思,此刻,他们见到刘易大军只是攻伐袁绍大军的大营,他们并没有就集中自己的军士,合力攻击刘易大军,而是各自在观望,包括那个率先离开袁绍大帐的兖州太守刘岱,他话说得响叮当,可是,回到了自己的大营之后,却马上召军拨营便逃。
这刘岱,虽然对刘易羡慕妒忌恨,可是,他自己的手下大将穆顺与及王彧,都分别被吕布及赵云所杀,他还那什么去与刘易争雄?所以,他打是想打的,但是却只知自己不是刘易的对手,所以,只能走。.
袁绍大军逃,袁术更加贪生怕死了,他除了认得了赵云之外,亦认得典韦、文丑,知道这些都是猛将,纪灵现在还与张合在一起,没有回到大营,他身边亦没有了可一战之将,所以,他逃得也急。
盟军各诸侯看到袁绍、袁术、刘岱都分别逃了,他们焉敢再留下来?哪怕大地一片漆黑,他们亦只能急急冒夜撤走。
袁绍的盟军逃得急,这是戏志才也没有预想到的,他本还以为袁绍这十多万的大军,最不济都会缠战一翻,不想才攻杀入他们的大营,袁绍的大军便全线撤走。黑夜亦不利大军追杀,戏志才只得命大军仅只是攻占了所有盟军大营了事,没有再摸黑进攻。
一连两场的战斗,平沙坡一战,获得完好战马过万,兵器战甲无数。攻击袁绍盟军大营,夺得营帐粮草无数,营帐是盟军没有来得及折除便逃留下的,而粮草,亦是没有办法来得及带走。这些东西,全落在刘易的手上。
不过,强袭袁绍大营的战斗,杀敌并不多。不过一两千人,战果比平沙坡的战果还少,但是却完全打击了袁绍盟军敢再与刘易大军对战的信心,相信,过了今晚之后,待明日进军虎牢关,或可不攻而下。
刘易引着那七千俘虏兵。另外几千准备释放了的俘虏,赶到袁绍大军大营之前的时候,袁绍大军正在撤退,盟军诸侯大军亦在撤退,让这些人亲眼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兵败如山倒。
参战的刘易军,其实不过是三、四万人,却可以把袁绍盟军十多万人像赶鸭一样赶走,让这些俘虏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强悍之师。已经报名参加刘易军的俘虏。他们的心里有一种震惊,站在自己人的角度上来看这样的事,他们的心里亦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想着,原来,自己的军队如此厉害,想着他们已经成为其中的一员,不禁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受。
另外,那些不愿意参加刘易军的俘虏,当看到袁绍盟军竟然如此不济,被刘易大军一攻就逃,根本就没有敢与刘易大军一战的决心,这使得他们人人心感失望悲观。当然。让他们更为惊骇胆寒的是,刘易的大军,在冲击的时候,竟然是以弓箭兵为主力的,刘易军中,似乎大多都是弓箭兵。弓箭兵紧随在刀盾兵、长枪兵之后。箭锋所致,人畜不留。这样的利箭,这叫他们将来如何敢与刘易大军一战?
没有办法,这个时代,没有枪炮,利箭便是这个时代最俱杀伤力的武器。刘易命大军如此配置,其实也算是开创了一个先例。弓箭兵作为主力进攻兵力,古时候极为少见的。
刘易的设想,弓箭兵就等于是后世的冲锋枪、机关枪,只要刀盾兵与长枪兵可以护篆箭兵,采取一个集团式的步步推进的方式攻击敌阵,压迫推土式的进攻,从一开始进攻的时候,就造成一种凌厉无匹的杀势,让敌军不战而逃。
就目前来说,这种战法,还算是成功的,最少,在没有遇到更强的敌人,没有遇到能够率军杀散刀盾、长枪兵阵势的敌人之时,刘易的这种战争方式,应该是无往不利的。
自然,这种战斗方式,亦是有利有弊的,利是可以大大减少自身的伤亡,并大大的杀伤敌军,只要是在箭程范围内的敌人,绝对躲不过上千上万密集的箭雨,除了死亡或者逃亡之外,没有别的选择。但是弊端却是这种攻击方式,非常讲究兵种之间的配合,非常讲究集团式的推进,还要将领的指挥能力非常强,可以随时洞释战场上的一切变化,另外,低级将领甚至士兵的执行力也要做到言行一致,如此,方可确保得了这种战法在混乱的战场上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还有弊端,因为讲究士兵间的配合,讲究集兵团式的推进,因此而使得必须要有一定的地型才可以展得开兵力,兵力没能展开,那么这样的战阵便会大失威力,要不是刘易手下有着这么多超级武将,碰到不利于大军展开的地型,可以让猛将只率刀盾兵、长枪兵冲杀,否则,这种战法就不是一招鲜吃遍天下的。
嗯,最大的弊端,就是在进攻的时候,不能够做到自由灵活,像这一次攻击袁绍军大营,因为预想着会与袁绍大军有一翻缠战,所以,当袁绍军撤退的时候,仅用一小部份的兵力阻挡着刘易军士的推进,袁绍的大军就可从容离去。而戏志才一时亦没能命令军士紧咬追击,如此,才使得袁绍盟军还能保持着实力撤回到虎牢关。
不过,任何的战阵,都是有利有弊,没有十全十美的战阵,只有临机决算的讲策,刘易相信,就这三国古时代来说,自己所想出来的这种战阵,应该是这世上比较先进的战阵了。
随着发展,随着实力的增大,特别是随着洞庭湖新洲新文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