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救命啊,救命啊。”

将近傍晚,一对年轻的夫妇找到了京城一家医馆的门,让给治病。

那位中年大夫却瞧也不瞧,极不耐烦的说:“去,去,去。我这里不治病。”

年轻夫妇以为自己找错了地方,但丈夫认得一些字,他抬头看了看那挂着的招牌的确是一家医馆没错啊。

“大夫,我婆娘拉了两天的肚子了,今天开始拉水,还带红的,麻烦大夫给看看。”

那位中年人语气有些不淡定了:“我都说了这里不治病,你们眼睛瞎了啊。”

“可你这分明是家医馆,你就是大夫对不对?”年轻丈夫有些不高兴了,语气便冲了一些。

“滚,给我滚出去!”那个中年人突然抄起了门后的一根门闩就开始边赶边打。将病人给赶走之后,他却一下子跌坐在了门前的地上。

这家医馆是他刘老汉从父亲的手上接过的家业,如今却败在了他的手上。这生意没法做了,自从惠医署建成后,前来看病的人就越来越少,药也卖不出去,小医馆渐渐的就维持不下去了。像刘老汉这样的医馆被迫关门的可不止他们一家。

小医馆生存不下去,其实就连大医馆也受到了波动。

方家的保和堂位于朱雀门外东大街上,此处乃京城最繁华的地段。经过方家人几代的经营,不仅在京城,在杭州,在泉州几处都开有自己的分字号。

保和堂坐诊的大夫乃方正的哥哥和弟弟,自己也偶尔过去看看,名声十分的响亮。两处惠医署的建立并不能撼动保和堂的影响力。保和堂背后有太医院的身份,百姓信任其医术,更重要的一点保和堂是靠祖传研制的一种益安丸起家的。那益安丸卖十两银子一瓶,一瓶只够吃一个十天量,但依旧不乏患者前来购买。

方家握着祖传的秘方,自己的医术又过硬,所以不管外面怎么折腾方家依旧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月那些小医馆撑不住关门歇业的不在少数,听闻最近又要三家关门了。”

长兄方宏正向方正汇报此事。

方正听后道:“对我们来说倒是件好事。如今太后有新政,那些小医馆生存的空间自然就给挤没了。”

方宏笑道:“良币驱逐劣币,又道是大浪淘沙,剩下的就是几家顶端的了。对我们反而有利。”

方正道:“可从长远来看,对我们还是有不少的影响。这几个月的受益有没有受影响?”

方宏回说:“影响要说完全没有是不可能的,这两个月来受益比之前直接减少了两成。”

两成?这个数目还是让方正有些意外。

方宏又说:“我和老三都商议过了,打算从下个月起益安丸开始提价,每瓶加卖二两,希望能挽救一下颓势。”

益安丸,益安丸,这是方家的命根。只要这个秘方他们方家还保留着,在任何时代方家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方正茶也不喝了,便起身道:“店里的事还仰仗大哥多多费心操劳,手上还有事得走了。”

方宏说:“二弟放心去吧,店里的事有我和老三,你就不用操心了。好好的应付好上面就行了。”

“是,弟弟告退了。”方正向其长兄作揖道别。

方家的祖上当初也只是个普通的农民,但在偶然中接触到了一个京中来的大夫。在那大夫饿得走不动道的时候,方家的祖上给送了一碗小米粥,使得那大夫得以活下来。大夫后来教方家的祖上识草药,慢慢的方家人就不大种地了,专门各处去挖草药来卖,从小地摊慢慢的发展起来。方正的曾祖便去了一家医馆里做学徒,拜了师父学医。慢慢的自己也能出来坐诊当大夫了,学成之后,家里的草药铺子才渐渐的变成了看病抓药的医馆。曾祖父养了一个好儿子,方正的祖父极其的聪慧,医术也很高明,经过几十年的刻苦钻研,终于研究出来一套方子,后来方正的父亲出生了,自小跟着祖父学医,耳濡目染的,直到能独立行医开始,父子两人反复的试验调整,终于益安丸横空出世。

这一味药对于心绞痛、心悸,以及中风后的一些病症都有很好的疗效。

此药一出便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求购者不在少数,方家坐地起价,也因此攒下了厚厚的家底。

到了方正这一代,兄弟七人全部投入到家业的建设中。作为长子的方宏一肩挑起了重任,又将二弟推了出去让进太医院为官,供奉内廷,同时给方家带来更多的益处。

方正入了太医院二十年,如今已官至院使,做到了一个大夫最高的位置,方家在大齐医疗界的地位已无人能撼动。

方正坐在小轿中,又想起了祖上之事,以及方家这些年的风光,此刻的他并没有什么担忧。

到了来春坊,方正下了轿。

与那些小医馆门可罗雀最后不得不关门的凄清相比,惠医署却是另一番天地。

这时候都是酉初了,天色渐近黄昏,前来看病的人还不少。

关吏目正在处理一个被石头砸到腿的农夫,他忙得焦头烂额,其他几位大夫也没闲着,各自都有事做。

方正出现在了门口,极平淡的看了一眼屋里的情景,他连门槛也没迈,见一切照旧没什么异状,回去在太后跟前也能交差了。

看完病的成圆见方正来了忙上前来招呼:“院使大人过来了,您来得正好,下官有一个病例不大清楚正想请教大人……”

他话还没说完,方正便冷冷的说道:“


状态提示:437章 巡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