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这些就是孟津县的资料,县令萝申请把孟津县提升级别成为州郡,这样才能够匹配得上他们的地位。”房玄龄说道。
而李世民却说:“是朕的那位贤婿弄出来的吧?孟津县短短几个月,就发展的如此迅速,简直已经是让人无法接受了。如果不是景文,那谁会能够有那么多棍意,并且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呢?而孟津县的商业税已经占到了所有税收的四分之一,而且还在增加。如果这么下去,那恐怕孟津县会完成成为一个商业的县,这样还能够叫做一个农业县吗?”
房玄龄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因为他对管理商业城镇,并没有多少经验。毕竟古代都是讲究农业,唐朝对于商业的策略也就是不故意的歧视,也不会明令支持。可是现在景文应是靠着商业投资,还有各种银行的扶持,把一个县城弄成了商业的基地。而孟津县北临长江,水利运输非常通常,这样也就是让一个商业县城能够飞速发展起来。而唐朝对于商业不故意打压的政策,也让唐朝中后期的商业发展非常迅速。到了唐朝的中后期,其实商业税已经是和农业税几乎对等了。可是唐朝却没有能够及时的改变治国观念,这才造成了地方割据,唐朝亡国。因为唐朝中后期的商业,都是地方的势力发展起来的,中央却不支手机看强? 手机阅持商业。这才造成了社会的变革,进一步引起了唐朝的政治局势崩溃。
“皇上,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分析,其实商业和农业并不一定是天然的对立的。其实商业很多时候能够带动农业,也就是各种生产需要。如果是商人组织生产,那完全可以让百姓的粮食有足够的价钱,而各种物资也都可以由商人组织下生产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来刺激农业。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一味的注重粮食增产,那也可能会有谷贱伤农的危害,粮食不是越多越好。而这个时候就需要商业来调节,商业可以作为调节全国物产的渠道。”
而李世民却看向了房玄龄,有些吃惊的问:“你居然能够说出这些?”
“呵呵,皇上,其实景文不也是说过了吗?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士农工商各有所分工,而不是一味的提高士人的地位。而使劲打压商人。而过去我们还是一定程度的限制商人,比如不让商人的后代考科举。可是臣最近也在思考,如果不能够让商人在全国各地互通有无,那我大唐和一潭死水有什么区别呢?我大唐国土广袤,如果大家都一直维持在原地不动,那我们大唐中枢衙门能够做什么呢?正因为商人带来的交流,才让我们大唐能够彻底连成为一片。不然大家都是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田,不问其他的世事,那我大唐成立也真的没有多少意思。”房玄龄说了一句非常不客气的话。
“而且。商业也能够带来财富,从我们到西域换取大量的财富之后,那我们可以说是缓解了很大的压力。如果没有从西域换取的财富,我们大唐进行那么多的改革。那恐怕都要财力崩溃了。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大唐目前虽然人口不算很多,恐怕用不了二十年,我大唐的人口也就会越来越多。直到承受不了土地兼并的压力。而我们不可能直接限制土地兼并,不然那就是我们自己失去了支持。那我们只能够把这股压力转移,一方面可以考虑向南方开拓。可是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商业来吸收更多的富裕人口。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大唐长治久安。”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商业吸收富裕人口,那我们这些人口压力也就要自己承担,最后承担不起也就逼迫百姓造反了。所以这个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所以还请臣对商业的改观了不少。根据景文给臣的消息,他在孟津县已经招收了数千女工,这样从此以后女性也可以获得收入,这样对于朝廷稳定非常有帮助。如果我大唐一直把目光投放到农业上面,那农业一旦无法满足人口,那最后我们也只能够被迫转向商业。而到时候,恐怕发展商业的阻力也会越来越大。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现在也就发展商业。”
“玄龄,你的意思是说让朕直接同意孟津县单独设立一个州吗?”李世民问道。
“是的,臣的意思和景文一样,也就是拿出一个州县作为实践。如果这种靠商业维持的州县能够持续下去,那以后可以考虑继续放宽对商业的限制,这样百姓能够有更多的获得收益的渠道。只要百姓有了收益,那我大唐也就是可以稳定很多了。”房玄龄说道。
房玄龄也都支持景文这个商业特区,当然也是为了以后通过商业吸收大量富裕人口的因素。而古代工业和商业是无法分开的,所以房玄龄也就希望农商并重,这样才能够吸收更多富裕人口,让国家的人口压力不算那么大。
而想要成立一个商业特区,那当然也就是必须要把孟津县的级别弄得高一些,这样如果让孟津县一直维持在洛阳的下辖,那恐怕洛阳很多官员都能够插手。用句后世的话来说,也就是上面的“婆婆”太多了。如果能够单独设立一个州郡,那孟津县的上头只有一个,那也就是直属于尚书省,这样被别人干涉的机会也就少了很多。这个也就是房玄龄的意思,让孟津县可以单独列出来,不会受到太多的阻碍干涉。
“既然这样,那朕也就同意了孟津县单独组建一个州。那就叫做‘孟州’如何?”李世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