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盛唐余烬>第一百七十八章 半渡

吐蕃人喜欢将城池筑于山体之上,就连他们的都城逻些也不例外,以贡塘的地理位置,要同时对付象雄与尼婆罗两方面的威胁,自然会将防御做为重中之重。

然而那是百年之前,随着吐蕃的兴起,逐渐成为高原上唯一的强邦,原来的那些威胁,慢慢消去,这些重镇的功能,也有了截然不同的改变。

拱卫都城、维持商路以及守护臧河谷地的游牧部落,就成了它新的职责,常年驻军数千人,城主同时也是这一片部落的召集人,是个四十余岁的男子,名为“吉隆宗嘎”。

“息东赞?他不是逃了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男子看着前来报信的人,面色有些不善。

“大头领,我们东本力战不敌退回了象雄,并不是逃亡。”

来者是息东赞的一个亲信,跟着他到过尼婆罗,此时当然不会说实话,只是将唐人势大难敌,他们不得已才且战且退,一路败回来的情况说了一遍。

吉隆宗嘎的脸上阴晴不定,息东赞算不了什么,他后头的家族却是有势力的,在赞普的跟前说得上话,得罪他并不合算。

“你是说象雄人袭击了你们?为什么我没有得到消息。”

“事情来得太突然,我们也毫无准备,可是消息是千真万确的,现在他们尾随而来,贡塘就是首当其冲,大头领,不为别的,只为咱们带来的唐人使者,也是不容有失的。”亲信苦苦哀求道。

“你说什么?”吉隆宗嘎吃了一惊:“尚结赞不是说,唐人的使者会在穹隆银城等候吗?”

“原来是在那里,可象雄人态度不明,为了吐蕃的利益,我们东本只能带着他逃出来,这样的理由足够吗?”

吉隆宗嘎无法淡定了,息东赞也就罢了,如果唐人的使者在他的辖地出了事,为了平息唐人的怒火,赞普只能将他的人头送过去,对方说得没错,现在不是接不接应的问题,而是如何保证他们顺利地通过。

“你要知道,这个城中原来有三千驻军,因为要应付唐人的攻势,被抽调了一半,我现在能召集的部民,最多也只有五百,他们中的大多数,同样去了前方,而照你所说,象雄人来了五千以上,我的贡塘怎么办?”

“我们东本说,如果失去唐人使者,不但贡塘,就连整个吐蕃都将不保,大头领,请快一点做决定。”

亲信的劝说起到了作用,吉隆宗嘎首先派出了信使,前往都城报信,现在受到威胁的,并不是遥远的青海,而是近在咫尺的大后方,如果贡塘都无法保证安全,就意味着象雄人有可能与唐人联成一线,如果那样的话?

吉隆宗嘎的背上升出一股寒意,如同大山上的雪,难以消散。

为了让亲信能单骑去报信,息东赞从队伍匀出了一匹马,而他们却不能做同样的打算,除非丢弃所有的装备,再放弃一半的手下,可那是一个吐蕃武士无法接受的。

在他们的身后,数不清的象雄人就像蝗虫一样扫荡了臧河沿岸,他们袭击了每一个来不及逃走的部落,杀掉里面所有的人,吃光了他们的牛羊,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彻夜狂欢,息东赞不得不尽力压制部下们的怒火,以防他们独自去偷营,也许那些贱民,就等着他们这么做。

不能怪他多想,象雄人的行动,已经完全无法用逻辑来解释,明知道前方不远就是贡塘,那里有着数千吐蕃守军,就凭这些毫无组织性的百姓,怎么可能冲得过去?

那么他们的行为又是为了什么,只是想羞辱自己么?

如果不是队伍中还有唐人的使者,息东赞并不怕与他们一战,哪怕就凭着手下的一百来人,他也夷然不惧,当初能毫无准备地冲出重围,如今一样能直面其缨,他还真不信,这些人能挡得住自己的全力冲击。

最稳妥的方法,是派人去联系城中,让他们出兵接应,而自己则带着这些象雄人溯河而下,为他们寻找一个合适的安葬地点。

只要来一千人,他敢保证这些象雄人一个也回不去,对于拥有三千守军的贡塘来说,出动三分之一的兵力,保护唐人的使者,是怎么也没有理由推托的。

象雄人的行为,成功地激起了息东赞的怒火,这里已经是吐蕃人的辖境,臧河流域,如果任由他们侵入,杀害自己的部民,吐蕃人不仅将失去这一祖传之地,还将引起那些大大小小的被征服者,群起而叛,或许那才是足以致命的。

如果他们连一支普通百姓组成的队伍都挡不住的话。

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两天之后,在离着贡塘还有一半左右的路程,他们等来的,并不是自己的人,而是一面鲜红的旗帜!

息东赞无法形容自己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快要溺水的人,突然抓到了一根树枝,没等浮上来,那根树枝一下子就断了。

他分明听到了手下们急促地呼吸声,那是这几个月以来,无法排遣的噩梦。

唐人,怎么可能突然出现在臧河之滨!

看到吐蕃人的那一刻,杨预的眼睛都红了,他甚至做出了一个非标准的战术动作,这样的动作在战场上是被严格禁止的,那就是,阵前换马。

杨预用手中的横刀反手切断备马的系索,失去辖制的备马马上加快了速度,等它与自己并肩时,他一翻身,从马背上跃过去,干净利落地实现了换马的动作,同时一抄手,将原来马儿身上的箭支擎在了手中。

还刀入鞘,抽弓在手,杨预在刻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八章 半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