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盛唐余烬>第二十八章 石子

话已经挑明,刘稷倒是不好再言走,他也想听一听,这些人的真实意图。

后世所说的丝绸之路,西州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它东接河西走廊,西联域外也就是大食之地,上承漠北草原,下邻安西、勃律、天竺一带,因此,对于这里,大唐并没有同安西四镇一般置为羁靡制,而是如关内一般设成了郡县,直接掌控于手中。

要知道,在贞观年间,那里存在着一个西域大国,名唤做高昌,国王鞠氏,汉化程度比之安西四国几乎没有太大区别,甚至还要深些,可是一战灭于侯君集之手,举族被强迁入关内,一个沿袭了上千年的古国就此消亡,即使后来鞠氏回到了故地,也不过顶着一个西州都督的虚衔,再也不复昔日之威。

实际上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西州都是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大约在五十多年前,才迁到龟兹镇,同时以伊、西、庭三州为中心,设置了北庭都护府,将两镇的职能重新加以规划,域外、漠北方向上的防务,在很大程度上,都归于了它们。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北庭各地的戍军,便成为了各地行商拉拢的重点,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靠着这些商人的孝敬,过关时抽取的油水,日子过得比别处还要安逸些,像王惟良那等重要的职位,自然便会是多方争逐的焦点。

没有哪个愿意无故开罪他,特别是即将到来的通商大潮。

长久以来,在这条商路往来行走最多的,是粟特人,也就所谓的“昭武九姓”,不要看他们大都拥有一个形似汉人的姓氏,却是不折不扣的异族人,这些粟特人,仿佛天生有着从商的天赋,他们嗅觉灵敏、敢想敢做,早在大唐立国之前,就成为了这条路上最主要的行商者,哪怕在西域最动荡的那些日子里,也阻止不了一颗冒险的心。

当然了,这个时代的汉人,还不曾被那些条条框框所束缚,同样不乏冒险精神,他们离开关中陇右那等富庶之地,前往边塞从军最后定居下来,便存了一分搏命之心,王惟良如此,白孝节相信,这位做事出格,胆大妄为的刘五郎,亦是如此。

“五郎,这便是我方才问你,此番战后,是返来安西,还是留在北庭的原由。”

白孝节坦然说道:“你出身安西,我等只当你是安西人,战后你和你的人将归属北庭建制,可是在之前你已经恶了他们,到时候无论任职何地,都不会有好日子过,除非”

说到这里,他拿起那个早就空了的杯子,在手里转了转,一道光亮在刘稷眼中闪过,他这才看清楚,自己席上所用的器具,竟然全都是金子打造的。

“除非,北庭掌握在自家手中。”

这句话,是刘稷替他们说出来的,白孝节嘿嘿一笑,在心中暗暗赞了一句,此子比他想像得还要敏锐。

在此之前,王正见出身太原王氏,是所谓的五姓七门之一,大唐的顶级世家,五姓之间互有通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任职北庭十余年,这条商路便一直掌握在那些世家高门手中,包括后来的身兼两镇,都是世家背后使力的结果,为的就是垄断整个西域的商路。

这样一来,势必会与当地的势力发生冲突,在关外,五姓也好,七门也罢,都不如白氏、裴氏、龙氏、尉迟氏的名头响亮,因为他们才是西域的高门大户!

这是很自然的,虽然这四国心向大唐不假,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放弃利益,在这条淌着金银的金光大道上,谁不想来分一杯羹?

王正见主政的时期,这种心思只能压下来,现在不同了,无论是北庭还是安西都换了主人,将来,谁能成为这万里之地的主人,谁就能掌握这条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商道,成为勾通东西方的霸主。

刘稷明白了,这些人的胃口之大,已经不满足于安西到吐蕃、勃律、天竺的那点利益,想要插足北庭事务,但又不可能直接出面,正好自己与王惟良起了冲突,便被他们当成了一颗探路的石子。

在这些人的心目中,自己虽然是封常清的准女婿,有着非同一般的名望,说到底还是人微言轻了,一个小小的戍主就算连升数级,又能如何?面对四国国王的主动示好,只怕一早就会被挑动,说不准还会心存感激。

如果,不是熟知历史的走向,知道程千里在北庭的任期只有不到一年,他说不定还就心甘情愿地入毂了,左右结果已然是那样,当不当石子又有什么区别。

可如今么,小石子也是会咯脚的。

想到这里,他同对方露出一个笑容,端起杯子,却不曾与白孝节相撞,而是停在了眼前。

“我要瀚海军。”

“我可以看做,五郎应承了么?”

刘稷笑着点点头,将杯子往前一举,与白孝节碰了一下,至于里面有没有酒,谁也没有在意。

事情一定下,刘稷再也不想停留,拉上封浩便出了白府,后者的脸上印着好些个鲜红的唇印,让他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封常清如此牛b,怎么生了个这么不堪的儿子。

白孝节与裴国良、龙如林亲自将人送出府,等他们的背影一消失,胖子裴国良就急不可耐地开口打探。

“他怎么说?”

白孝节看都没看他一眼,目光一直在那个远去的身影上,有些答非所问地说道:“命人快马告知老胜,旁人皆可放过,唯独王惟良,一定要把他做死。”

两人都是一惊,年青的焉耆王嗣龙如林反应极快,一


状态提示:第二十八章 石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