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盛唐余烬>第二百七十章 刺杀(十九)

堂中的气氛有些沉闷,刘稷不知道说什么,封常清也不知道该问什么,许多事情他并不知情,刘稷也不想让他牵扯过深,这样对大家都好。

历史上,在封常清最风光的那一段,也不过是个身兼两镇的边帅,与朝中关系不大,更不曾投靠谁,因此,在兵败时,没有人为他说话,虽然如今历史改变了,可人的性子,不会因此而变,刘稷也不希望他有什么变化,从而涉入不知名的风险当中。

这种时候,就是岑参该发挥作用了,他向封常清一拱手,开口说道。

“大夫,北庭咱们没有人,若是所有的人手全都从安西调去,且不说安西离不得,也会让北庭原有部属心有所忌,下官以为,此次赴任,可以分三步走,自安西调一二得力之人,在京中招募几个生面孔,余下的,可在北庭旧人中挑选,这样是否妥当些?”

封常清笑了笑:“有人打招呼了?”

“不瞒大夫,还不少呢。”

“用人之际,不要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要尽收些中看不中用的,你自己斟酌吧,最好是那种吃得苦头,静得下心的,某家不怕他们来抢功劳,但绝不能平白无故、任人攫取,那样会寒了将士之心的。”

封常清答得很爽快,岑参应得也很坦然,两人的默契可见一斑,难怪会是好基友。

平叛之战在即,安西镇本就出了一个大彩,除去他一步登天身兼两镇、封公晋爵之外,下属的升迁也是举不胜举,叙功仅次于刘稷排在第二位的李嗣业,升上了安西兵马使,田珍接了镇守使,杨和提前一年升上了四镇节度副使,段秀实成为了安西行军司马,荔非元礼升为葱岭守捉使,马璘升上镇将,都是应有之义,因为他的影响,每个人似乎都进入了人生的快车道,如此景象,怎不会让人惦记。

如今是什么情形,大唐四夷宾服威加海内,最难缠的两个敌手吐蕃和南诏都降了,这一仗,只怕是最后的边功,还不是能蹭一点是一点。

岑参说完,又向刘单举举手。

“文部那边,还要仁甫多费心。”

刘单呵呵一笑:“义不容辞,实不相瞒,上头已经打过招呼了,北庭的事,优先办理,你这话啊,白嘱咐。”

“白说也要说的。”

“唉,早知道你们如此风光,当初某家就不该回京,否则如今也能混上个一官半职,何至于还是个区区员外郎。”

“行了,你不在,有个能干的儿子,还不够你得意的,真要是父子都来抢功,让不让咱们活了。”

几个人说笑了一番,刘单收敛了笑容,正色说道。

“既然说到这里了,某也有一人想荐于你,做事应当是勤勉的,就不知道大夫肯不肯纳。”

他很少这么开口,封常清只当是什么族中子侄,正待答话,岑参突然想到了什么。

“你说得不会是杜子美吧?”

“正是他,这些日子他到处投告,连杨大夫府上都去过了,封大夫这里想必也有吧?”

封常清一愣:“杜子美是何许人?”

一旁的刘稷听到他的问话,差点没咳出来,后世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大诗人,他居然问人家是谁,或许是反应过大,封常清疑惑地看了他一眼。

“五郎知晓?”

“略知一二,听闻薄有诗才。”

他的话,没有让人惊讶,因为刘单本就与杜甫交好,岑参自然以为他儿子也会听过,而刘单则以为岑参一定会告诉他,封常清喔了一声。

“能做事就成,二十七郎,若是他愿意,给他补个告身,充作幕僚吧。”

岑参松了一口气,谨身答道:“属下明白了。”

见他们三言两语就将一个大诗人扔到了碛外,刘稷不知道该说什么,要是历史改变了,那些流传千古的诗文,还会存在吗?

细极思恐啊。

见到事情已定,刘单的神情也很放松,感慨了一句:“他也是运气背,李相在世时,明明有个族弟是相府东床,偏偏清高不肯去投靠,如今李相去世了,杨大夫又掀起了大案,将李府一干人等全都扫了进去,杜位也没脱了干系,张博济,一个即将主持正旦大典的紫袍大员,瞬间身陷囹圄,多少李相旧部,抓得抓贬得贬,第日里在文部见到那些告示,心惊肉跳啊,你我何尝不是李相故人?”

岑参默然不语,封常清心有戚戚地点点头。

“杨大夫的动作,也是某家的顾忌之处,若是没了这场大胜,只怕咱们这些人,也脱不得干系,当真侥幸。”

刘稷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罗希奭案,牵涉的官员达数十人之多,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角色,已经定罪发配,余下的还在狱中煎熬,杨国忠这一次发力,让人见识了他的能量,动作之快、手段之毒辣,都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如果不是出了劫案,肯定是如今长安城的头条。

这种事情,刘稷是插不上口的,原则来说,李林甫兼了多年的安西大都护,安西镇所有的将校都是他亲手提拔,也包括了刘稷,可要说自己是他的人?

鬼都不信,然而,政治是什么,就是将那些让人不敢相信的事情,经过一番包装,变成大义凛然的事实。

当然了,他不用担心,杨国忠会找自己一个小小戍主的麻烦,人家盯上的都是高官,他还远远不够格。

封常清等人也只是说说而已,杨国忠就是再疯狂,也不可能株连到他们的身上,几个人感概了一番,差不多也到了告辞的时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章 刺杀(十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