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船的优点是高大如城,火力凶猛,甚至可以直接撞沉敌舰,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机动性太差。
按照戚继光的《纪效新书》记载,福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全仗顺风顺潮,而回翔有所不便。又其吃水深,惟利空阔大洋,在里海则易胶浅,须跟哨船接济”。如果敌方进入浅海领域,福船往往就会失去作用。
同样,由于福船体积太大,机动性很差,它也往往会成为敌人集中火力打击的对象,需要一些小船来配合保护。
这样的小船就是苍山船。
苍山船比福船要窄小,有着宽阔的首尾甲板,帆橹兼用,是典型的桨帆战舰。苍山船的船前部每边有5枝大橹(就是大桨),每枝桨需要4个人才能划动。划桨的水手有板闸遮蔽身体,只把头露在板闸外面观察周围情况,这样在战斗时划桨手就不易受到敌人伤害,从而可以专心划船。苍山船分为上下三层甲板,最下层填充土石,中间层是船员休息的地方,最上层甲板是战斗舱面,同时也是张帆下椗的地方。苍山船吃水六七尺(约3米),水面以上高度不超过5尺(约6米),就算加以船舷外侧的木制棚架,水面以上高度一般也不会超过2米,与当时游弋在中国沿海的中国海盗和倭寇船只大小差不多,所以也不能用来冲撞敌船。在明军士兵单兵素质不及倭寇(就是日本海盗)的情况下,如果与敌人进行接舷肉搏战,绝不是我们的长项。因此在外海作战,苍山船一般作为福船和海沧船的帮手,用来捞斩敌均首级,而不是冲锋陷阵。不过一旦敌船驶入近海或者内陆海口地区,福船就无用武之地了,这时候体积小、吃水浅的苍山船刚好可以派上用场。
苍山船配备的武器和装备如下:大佛狼机2座、碗口铳3个、鸟铳4把(火绳24根)、喷筒40个、烟罐60个、火砖20块、火箭100枝;粗火药150斤、鸟铳火药40斤、药弩4张、弩箭100枝、弩药1瓶、大小铅弹160斤;钩镰4把、砍刀4把、过船钉枪8根、标枪40枝、灰罐30个;大旗1面、大篷1扇、小篷1扇、遮阳篷8扇、大橹2枝、舵2门、椗2门、竹篙20根、大索4根、小索2根(每根长15丈)、扳舵索1根;捕盗自备用:钉30斤、油30斤、麻30斤、灰2担;每名士兵随身携带篾盔1顶、腰刀1把、钉枪1根。
船上有捕盗(船长)1名,舵工1名,椗手1名,缭手1名,甲长3名,士兵30名。第1甲负责佛狼机炮和鸟铳,第2甲是标枪杂艺,第3甲负责施放火箭。
因此可以看出,岛上的这八艘福船和十五艘苍山船是陆家军的主要作战力量,二者一正一奇,互相配合,福船提供坚固的防御和凶猛的火力,苍山船则凭借着其灵活的机动性弥补福船的不足,并且保护福船。
陆芝菡提到的那二艘蜈蚣船属于快艇,是明军中的另一类主力战舰,可以说是明军的杀手锏。
蜈蚣船顾名思义,形似蜈蚣,之前是葡萄牙的主力战舰,嘉靖初年,广东按察副使汪鋐在第一次跟葡萄牙的战斗中就是吃了蜈蚣船的亏,不过大明有很强的学习心理,初战失利之后,汪鋐积极学习仿制蜈蚣船,最后终于打败葡萄牙侵略者。
史料记载蜈蚣船其船用夹板,长十丈,宽三丈,两旁驾橹四十余杖,周围置铳三十四管,船底尖而面平,不畏风浪,人立之处,用板捍蔽,不畏矢石,每船二百人撑驾,橹多而人众,虽无风可以疾走。各铳举发,弹落如雨,所向无敌,号曰:‘蜈蚣船。
“其铳管用钢铸造,大者一千余斤,中者五百余斤,小者一百五十斤。每铳一管,用提铳四把,大小量铳管以铁为之,铳弹内用铁外用铅,大者八斤,其火药制法与中国异。其铳举放,远可去百余丈,木石犯之皆碎”。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外国的坚船利炮的记载,从史料中可以看出,蜈蚣船比明军的主力战舰福船还要长,可达十丈,也就是三十米。
但是,由于蜈蚣船有四十多个大奖,二百人撑驾,其机动性很强,虽无风可以疾走,是福船所不能比的。
而且,蜈蚣船的火力也很猛,船身周围共有三十四门大炮,一打起来可以做到弹落如雨,实在是在海上居家旅行,杀人劫财,必备利器。
汪鋐在认识到蜈蚣船的威力之后,积极派人仿制,并且上书给嘉靖皇帝,要求全国范围内仿制,是中国历史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第一人,而且取得了成功。
嘉靖这人虽然痴迷道教,但是对边防还是很重视的,立即下令兵部尚书监造蜈蚣船,只不过当时的兵部尚书不知道为什么,对这活不上心,消极怠工,嘉靖这才派汪鋐代替他。
在后来的露梁海战中,蜈蚣船为歼灭岛津家的水师立下了大功。
老丈人是海盗出身,自然知道蜈蚣船的厉害,也不知道他用了什么办法,竟然一下子搞到了这么多,这二艘蜈蚣船已经算是一股很有威胁性的力量了。
只不过,一艘蜈蚣船光是水手就需要二百人,岛上根本没有四百名水手,因此这蜈蚣船最多只能用一艘。不得不说十分可惜。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明朝后期卫所制度败坏,许多军户不堪穷困纷纷逃亡,造成军士的数量和质量严重下降。
不管怎么样,有足够训练有素的士兵都是赢得战争的前提,秦枫暗暗发誓,一定要将岛上的经济搞起来,招募更多的士兵。
至于那一艘乌船就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