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开艘航母去抗日>382 暴怒的统帅

林远在筹建第三师之初,就考虑到了将会派他们执行渡江作战任务,所以在这个师中建立了舟桥连,专门负责架设浮桥,在炮兵一营向渔港she击的时候,舟桥连用最快的速度架设了浮桥,

俄军经营哈巴罗夫斯克已经四十余载,为了防止中国部队从西岸进攻,故此在岸边,中国部队可能渡江的地段上修筑了一百余座炮台,铸成了一条绵延二十公里的防线,炮台上装备的都是300毫米岸防重炮,炮弹在水中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足以掀翻搭建浮桥用的船,

所以林远命令炮兵一营,在炮击渔港的同时,调转炮口,she击炮台,掩护渡河部队,俄军的岸防重炮威力虽强,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防线过于单薄,缺乏防御纵深,一百余门重炮在河边排起一字长蛇阵,一点被破,全线皆输,

不知道是俄国人太过轻敌还是他们的设计师能力有限,这个天大的漏洞就**裸地摆在林远面前,炮兵一营迅速集中火力,向渡江部队前方的俄军炮台发动了覆盖she击,俄军炮台的构造早就被侦察部队探查清楚,所以炮兵一营这回换用了碎甲弹,

炮台是用厚厚的混凝土堆成的,与当初在奉天的i军一样,俄军对它们很有信心,自以为炮台固若金汤,可是炮弹落下來的时候他们就不这样想了,碎甲效应把墙壁上的石块崩落下來,纷飞的石块把炮台里的炮手打成了筛子,

俄军还有后备炮手,当他们冲到重炮面前,准备向正在渡江的中国人she击时,却惊讶地发现,重炮的瞄准具已经被炸得粉碎,重炮们都变成了瞎子……

这个季节的黑龙江已经进入了枯水期,所以江面变窄,流速变慢,舟桥也相当平稳,渡江部队很快就登岸了,他们随后冲向炮台,炮台里的炮手见到重炮已经失效,手边又沒有轻武器,他们可不是铁血团那样的jing英,于是纷纷举手投降,

第三师第七旅作为先头部队,在打下沿岸炮台之后,并沒有继续向纵深挺近,而是向两侧分兵,抢占其他炮台,其他炮台的守军在做了少许抵抗之后,纷纷投降,就在这段时间里,俄军终于把被袭击的消息报告给了格罗杰科,

此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半了,距离俄军遭受炮击已经过去了两个半小时,消息这才传递到指挥官那里,格罗杰科听见这个消息jing神一振,他和林远交手了两次,无论是指挥作战还是谈判较量,他都以惨败告终,这次总算有机会一雪前耻了,

格罗杰科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电话,通知黑龙江舰队,阻击渡河的中国部队,可是却被告知舰队不知所踪,格罗杰科无奈,只好命令江防炮台加强防御,争取把渡江部队消灭在江面上,可是当电话接通的时候,却发现接电话的变成了中国人,他这才明白原來炮台也被攻占了,气得他如同泼妇一般跳脚骂街,

格罗杰科见到消息如此不灵通,当即宣布解除情报参谋的职务,并命令哈巴罗夫斯克里的俄军部队,停止城中的搜捕行动,全部投入防御作战,并准备反击,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刺客已经被救走了,

不过格罗杰科已经顾不上刺客了,外围的防御战已经成了他关注的全部,本來俄军在哈巴罗夫斯克是要进攻的,可是却被林远抢占了先机,这让格罗杰科十分恼火,于是格罗杰科咆哮着命令,必须坚守住哈巴罗夫斯克外围阵地,哪支部队守不住就从最上面的主官开始清算,一律枪毙,

驻守哈巴罗夫斯克的正是在前一阶段战争中被林远打得落花流水的西伯利亚第一军,他们不仅大败而回,还有几千人投降,沙皇不得不掏出大把的银子赎回他们,气得尼古拉二世差点撤销这个番号,

第一军军长亚历山大·波塔宁急忙带领军指挥部,到前线亲自督战,环绕在哈巴罗夫斯克外周的是二十余个村子,这些村子里居住的都是从本国移居过來的俄国农民,俄国人这样做,是妄图把这里永久地变成他们的地盘,

这里沒有险要地形可供依托,所以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从战壕,单人掩体,机枪掩体,到隐蔽she击点,一应俱全,

就在亚历山大·波塔宁赶往前线的时间里,第三师第七旅已经完成了巩固登陆场的任务,向纵深扩展,很快就攻克了最靠近江边的巴普洛夫村和伏尔加村,这两个村子的守军一触即溃,沒有丝毫抵抗就举手投降,

俄军第一军主力赶到之后,立刻开始了对这两个村子争夺,战线一时胶着起來,

格罗杰科此时已经知道中国部队的火炮袭击渔港军营的事情了,也了解到了这型火炮的巨大威力,他心想:“难道中国人装备了新型火炮,这型火炮的杀伤力太大,一定要想法子把火炮阵地找到。”格罗杰科于是派出了手中最jing锐的王牌,,军官连,这个连的士兵都是由军官组成,在上一次战争中,格罗杰科深感自己部队的士兵战斗力太差,于是命令手下,从部队中抽调年轻军官,单独组成一支部队,听从自己的直接指挥,格罗杰科命令这支部队,渡过黑龙江,找到炮兵阵地,最好能缴获一门回來,如果不行,就把它们都毁掉,

就在这时,陈飞他们终于把沈晚晴带回到了林远面前,林远知道四个小时前他们就已经回來了,回來之后军医就带沈晚晴去处理伤口,可是处理什么样的伤口用的了四个小时,难道是伤口感染,处理起來比较麻烦,或者是又查出來别的伤


状态提示:382 暴怒的统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