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一般不会用印度这个词来称呼那片地方,但是天竺这个词汇也没有广泛使用的迹象。
但这一切对于刘备来说都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他现在想要思索的是中年为什么会将那里的情况介绍给自己?一个已经分崩离析了的固有强国,一个正在北方雄势崛起的大汉王朝,在这样的力量对比之下,他们还有什么好选择的吗?当然是一鼓作气冲到那个叫做印度的地方去,将那里所有的土方都消灭掉,然后在那里建立起但汉朝廷的另外一块风水宝地。
给你介绍的就应该是苏宁所最希望做的事情,那就是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只可惜的是在关东地区混战的各路诸侯当中,没有哪家不把志向的人口数量当做是最为重要的事情,所以他们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愿意把手里的难民晕到凉州地区进行开垦。
所以从刘备的角度看来,苏宁现在能够指望的也只剩下富庶的关中地区了,毕竟那是秦汉两个王朝的根基所在,相信能够为他治下的战术体系带来更多的发展潜力,但不幸的是,祝你得拥有足够的实力,来保住这块发展的根据地才行,要知道返工观众的声音在关东诸侯当中就一直存在着,尤其是那个刘表叫唤的最为欢腾。
他们甚至认为苏宁是比董卓还要厉害的人物,毕竟当时董卓就已经飞扬跋扈的不像样子,但苏宁却还可以凭借自己手中的实力来左右动足的意愿,并且最终在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当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所以他们更多关注政府,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联合起来,共同讨伐那个叫做苏宁的家伙。如果能够顺利的拿回关中地区的控制权了吗?他们将可以重新塑造大汉王朝的辉煌,这对于很多有志之士来说,不是一条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意见,所以很多人都不远千里的赶往荆州,会见那个叫做刘表的家伙,但是刘备却知道重新拿回关中地区之后。大汉朝廷就要回到以前的样子,所有的权力都要被朝廷重新掌握,歌剧在各个地方的这些一方,大员们都将失去他们现在拥有的力量。
所以说里面的这个建议其实是一个非常无耻的阴谋,他们借此招揽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各位名士,这并不是准备把他们投入到重新构建大汉王朝的事业当中去,而是准备私底下拉拢他们,让他们成为刘表手底下的谋士,并最终为荆州的继续发展贡献出他们的力量。
只可惜的是,刘备并不方便站出来拆开刘表的这个无耻把戏,毕竟她也是大汉王朝的宗室,总不能直接跳出来说不能去挽救即将倒下的大汉王朝。
可是这并不影响他在和苏宁来往的信件当中,交代关于这件事的一些看法。
不过就在他陈述这件事的过程当中,刘备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个叫做印度的地方竟然也在几百年之前出现过一个强大的帝国,虽然没有大汉王朝那么让他感到敬佩,但是当地人应该仍然念念不忘才对,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的话,说不定能够利用当地人对于住王朝的崇拜,将各个土邦分化瓦解,拉拢到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想到这里的刘备,立刻更改了自己的笔触,将这个方案娓娓道出,然后装在信封里,派人送给了苏宁。
由于关中地区的战乱时代是混乱不堪,这封信在到达苏宁手中的时候,已经是几个月之后了,好在,这封信的内容的确是非常有创意的,因为它真的给苏宁带来了一个不错的建议。
印度文明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完成固化,虽然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也有了自己一定的历史,但他们并没有记录历史的优良习惯,所以他们也无法从过去的历史当中得知更多的道理,和酝酿出继续前进的动力与方向感,所以,对他们的文化入侵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正是因为他们本身也拥有着一定的文化底蕴,客观上也为这种入侵提供了识字率方面的保障,所以针对他们,这是精英的一次文化清洗,并在不久之后被酝酿了出来。
在这方面做出最大贡献的当然还是扬州体系的报纸,首先,苏宁在各大报纸当中,向百姓们介绍了当年的孔雀王朝是如何的强盛,然后打着准备恢复孔雀王朝强盛的旗帜,准备在印度的各大土包当中招揽盟友,与他们商讨如何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对于那些不肯答应与他结盟的人,当然会被他扣上一顶反对孔雀王朝的帽子。
由于孔雀王朝在老百姓心目当中实在是太过美好,所以他被当成了美好生活的代表,凡是反对他的土邦,都立刻遭到了各地贵族的口诛笔伐。
在这期间,还有一件事情需要格外的探讨。这是扬州体系的各大报纸,在刊登关于印度的事情之后,纷纷推出了适合印度人阅读的,经过翻译的版本。
这些新版本带给印度贵族的震撼,与苏宁发出的恢复孔雀王朝的号召相比显得更加具有震撼力。
在之前的那次战争结束之后,越来越多的印度贵族意识到,他们并不是汉朝人的对手,所以他们派出了求和的时间,苏宁倒是答应了他们投降的要求,但是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要求他们学习汉化,并且与他们进行通商,以任何借口阻止通商的行为,都将会视为对于投降协议的背叛,必将会遭到大汉王朝的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