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四国演义系统>第571章 示威不成,反遭小看

既然对方选择了负隅顽抗,那么对于苏宁来说打下去就是他唯一的选择了,只不过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耗费太大,军营里的必要了,左右只不过是个小小的攻城战而已。

但是这毕竟是苏宁和赛维鲁皇帝第一次联合起来行动,因此这场攻城战的意义还是非常之大的,当然这个意义也只局限在政治层面,无心在政治舞台上表现自己的将领们,早就已经达到恢复,或者干脆回到自己部队的住进去,和士兵们一起欣赏波斯高原上的各类文化产物,尤其是那些金发碧眼的美女们,早就已经成为他们垂涎的目标,而且据说波斯高原上的羊也特别好吃,虽然苏宁和他们的在这方面的观点完全不同,但是店里面仍然认为有必要在闲暇的时候仔细尝试一番。

另外一点就是后世曾经有一个叫做波斯猫的可爱品种大规模的征服过许多养猫人的爱心,因此有些个将领们也希望能够将这种神奇的小动物找到,因为他们经营当中需要这类的动物来防止鼠患的蔓延,要知道老鼠是许多微生物的载体,如果不能把它们消灭干净的话,很有可能将会带来很多危险的问题找寻猫咪一直都是扬州企系非常重视的问题。

之所以需要找寻,主要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经济并不是猫的原产地,要知道这种东西最早出现在埃及地区,而中国的那些古代历史书,比如说礼记当中虽然也曾经记载过,但是这些数据当中还记载过龙凤之类的玩意儿,那么请问这些玩意儿如今在哪里呢?

很难界定,那些所谓的神树就从来没有出现过,毕竟在古代中原地区大象的东西都是不缺少的,但是到了后来随着气候的变迁,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这些动物都迅速的南迁,到了人迹罕至的地方,因此古代书籍当中记载的那些动物,尤其是猫咪,很有可能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南下迁徙,至于它记载的原来究竟是什么,由于缺少相应的图画,以如今其实已经不能继续考证了,要知道在那些描述当中,猫咪可是作为一种非常厉害的野兽参与了蚩尤大战的,而那场大战当中出场的还有熊猫,如今我们看看熊猫,这样子看他像是能参与战争的吗?很显然,虽然他的攻击力还在,但是如果将它与战争联系起来的话,实在是有些牵强。

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记载的猫很有可能不是后来我们常见的那个物种类似的情况,也就是后来物种顶替之前物种所用名字,但实际上已经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也曾经出现在其他物种的记载上,比如说苹果原厂以前的苹果又名?,或者也叫苹婆果具体是一种什么植物,其实已经无法考证了,但元朝以后重新进入到中原事业当中的那个苹果,虽然果实与之前的这个记载相互印证,也就是说长得差不多,但实际上极有可能是另外一个物种。

第一次在苏宁当初推广苹果种植的时候,有很多连州人都不认识这种果子,但后来随着苏宁的大力推广,大家也都把这种果子称之为苹果,而原来的那种苹果早就已经不知道叫什么去了。

这种猫咪其实也是一个道理,苏宁虽然从系统商店当中购买了不少猫咪,但那基本上都是宠物猫,一经上市便被一些世家大族们抢购一空,很难进入平民百姓的生活当中,更不要说用来在军营当中镇守仓库了,你要知道如果有哪个贵官家的公子少爷们看到这些可爱的小猫,竟然在军营当中弄得满身是灰,说不得就要把它们抱回去,好好的洗个澡,当然猫咪是不愿意洗澡了,他们宁愿在军营里抓老鼠,可是那又能怎样呢?宠物的命运永远决定于饲养员的双手,从不曾能够得到半分的所谓自由。

其实就连像宠物一样的人也是一样的,此时的苏宁就得到了一个类似这样的消息。

有时候想想他都有些憎恨那些要四处找猫的酱,里面有那个功夫,为什么不把自家儿子给看的好一些呢?当然苏宁所说的这家儿子并不是我的儿子,而是他与夏冰就是后来改名为王异所生的儿子。

要说这个小家伙究竟怎么了,其实非常简单,这个家伙在上学的路途之中竟然选择了逃跑,他倒不是为了逃学,而是想去见识一下江南的风景,与那里埋藏着一些神奇的古生物。

是的,像某些后是中层家庭当中出生的孩子一样,他们有了相对较多的机会接触一些杂七杂八的知识点,因此沉迷其中而忽略了生产对于生活的积极意义,所以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走上了艺术的道路,当然有些人纯粹是干不了别的,而有些人则是对此有着过激的偏爱,这其实都是一种病,麦和苏宁的那个儿子已经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怎么办?那当然是解铃还需系玲人呢,于是大本营为继承人的问题吵翻了天,他们甚至立刻修书一封,要求苏宁撤兵后再寻找儿子,因为从小到大这个儿子都是苏宁带大的,除了征战在外的时间,大部分教育功课都是由苏宁和在校老师们完成的,但相比于普通的家长们,苏宁对于儿子的教育似乎特别重视,甚至带孩子刚过十岁的时候,大臣们已经能够从奏折上看到他幼稚的笔迹了。

翻遍已有的历史数据,就算在重视孩子培养的一国之主也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看苏宁,偏偏如此张狂的选择了这样做。

这也恰恰让臣子们意识到,苏宁对他这个孩子的重视。

可是越重视就越是让他们担心,毕竟这个孩子如今已经走脱了,所以在赛维鲁


状态提示:第571章 示威不成,反遭小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