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重生之末代大明>第三十六章 背锅侠

孙承宗成了背锅侠,刘建甩手走了,传下旨意过度劳累,不见大臣了,有事给孙首辅定夺,并指定只有孙首辅能入宫见皇上。

孙承宗夜宿皇宫,皇帝亲抬软轿,赐宴,每一件都能立个碑光宗耀祖的大事都让孙承宗赶上了,而且一直沉默的皇宫突然把这件事传的整个京城无人不晓。

孙承宗不乐意,但也没有太反对,因为他终于得到了最需要的权力,终于可以无所顾忌的做事了,无所顾忌的为了他的大明朝做事。

圣旨都是孙承宗拟的,送王永义那里抄一遍,李云就等着给盖章,事办的利索极了。

孙承宗办了几件事,第一,挑了几个最无耻的阉党,证据确凿的,主要是给魏忠贤立生祠比较积极的,砍头,充军,罢免,然后宣布阉党一案就此罢休,以圣旨的形式确认,绝不追查。

第二,责令户部派人把魏忠贤派出的太监替换掉,该收税还收税,以前收多少还收多少,特意注明是刘建这个崇祯皇帝让干的,私下里孙承宗装孙子,表示一定劝阻皇上把这个税取消了,老头子拍胸脯拍的响亮,群臣也就不那么急迫了,买卖还得做,反正已经交着呢,就在交几年。

第三,筹措银两,备粮准备救灾,修整武备,准备镇压暴乱,目标是陕西,原因是钦天监观察到陕西会有灾荒。当然找的都是托,皇上说有那就有,就算没有,全中国这么大,哪年没地方受灾?准备了总会用得上。

剩下的就是替皇帝接见各地官员,让御史去各地巡视,自己的学生们提拔了几个,主要是在国子监当老师的时候看着比较顺眼的几个人。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动也是个好办法。各部官员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繁荣昌盛,不用搞运动,不用为了变法而变法,最主要不要折腾老百姓,老百姓不受折腾了,自然力气都放在自己的几亩地上面,多收点粮食,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就是休养生息的奥秘。

这是几天之中的事情,孙承宗手腕是有的,个人威望也高,虽然南方的大世家们都想把税取消了,但也不是必须马上办,辽东用钱都清楚,明白人还是有几个的,中间一说和,也都不那么急迫了,魏忠贤能收,新皇帝当然也能收,只要能挣钱,交税不是事。

其他的小事也有,比如给自己曾经的战友杨涟左光斗几个人恢复名誉,什么七君子八君子等等,该封官封官,太师太保封了一堆,反正都是荣誉称号,追赠的,该缅怀缅怀。

五虎五彪还有几个司礼监的太监,拉菜市口砍头,腰斩,凌迟,极大的丰富了首都人民的娱乐生活,顺带着为受压迫的人出了一口恶气。

仅仅几天,朝廷上就有了不少的朝气,至于刘建不上朝,只是有几个人上折子表示了一下抗议,也没有动真格的,岁数大的还有记得万历朝跟天启朝的事,皇帝上不上朝跟国家安危实在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张居正时候国家兴旺,皇帝还是个小孩,皇帝大了干不几年也不上朝了,申时行管的也不错,后来的东林党,阉党,国家乱了点,可原因跟皇帝也没啥关系,管事的忧国忧民就行。孙承宗没问题,纠结这个没有用。

明白人开始干事,不明白的人,为了斗争而斗争的人,主要是一帮闲的蛋疼的言官,开始想办法找孙承宗的毛病,就这几天就上了十来份折子,弹劾孙承宗曾经在辽东吃空饷,弹劾孙承宗举止不端,甚至说孙承宗曾经在大同,有通敌嫌疑。

孙承宗这时候就是一个太极高手,随便你怎么上折子骂,就是不管,不回应,不发,让这些大力打出来的拳头都落了空。回头就是说皇帝看了,留中不发。

刘建留了一个大明的锅让孙承宗背,但孙承宗也是滑头,转身就把自己头上的事让刘建背起来。

两个背锅侠的较量,无关胜负,只为办事。

这期间,袁崇焕也到了,见了孙承宗,讨论了一下辽东的情况,给了袁崇焕事实上的辽东督师之职,辽东督师的正主是由孙承宗兼任的。

辽东的事是大事,袁崇焕还是要见见皇帝的,孙承宗找人叫来了户部尚书毕自严,领着他们两个来见刘建。

金庸小说里的袁督师,刘建还是摆宴席接见,反正皇帝的规格高,平时吃顿饭也要摆出个酒席的样子来。

不过不能直接坐酒桌上划拳开始,召见还是在御书房的,三人行完礼,有太监过来给孙承宗拿了把椅子坐下,剩下两人直面刘建。

毕自严本来不在召见的行列里,孙承宗考虑到召见袁崇焕无非是辽东军务,兵部的事他自己知道的比较清楚,另外涉及到的花钱,就得找户部的人了,让毕自严过来主要就是问话方便。

不过这天接见,刘建还没来得及看看袁崇焕什么样子呢,毕自严就扑通一声又跪下了。

毕自严这一跪下,都愣了,然而更让人大吃一惊的是毕自严立马就开始哭起来,老泪纵横。

毕自严说道:“皇上,辽东兵变,臣弟右佥都御史毕自肃被围军中,已有三四天了,请皇上想办法平息兵乱,救臣弟一救。”

刘建没发话,孙承宗直接问道:“辽东兵变这么紧急的事,兵部怎么没有上报?我这里没有听说啊。”

毕自严将头深深伏下,强止住哭声回答:“回首辅,此消息是臣弟家中一老仆带回来的,家中老仆两天两夜没合眼,刚刚赶到家中报信,兵部的消息估计很快就到了。”

刘建听完


状态提示:第三十六章 背锅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