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林华的伊斯特拉连成功地占领了德军的阵地,安德留先科不由喜出望外,亲自带人赶过去清点战果。在做完这一切之后,他便打电话将这个好消息向列米佐夫进行汇报。
来右翼集群指挥部视察工作的罗科索夫斯基,一走进指挥部,就看到列米佐夫一手握着电话,一手拿着一支笔,正在边记录,便大声地重复道:“……我军共歼灭敌人163人,活捉29人……我军的伤亡情况如何?……什么?牺牲159人,负伤82人……见鬼,怎么会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罗科索夫斯基刚听到伊斯特拉连夺取敌人的阵地时,心里还挺高兴的。但听到他们伤亡如此惨重,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快步地走到桌边,抓住列米佐夫手里的话筒,想将它夺过来。正在打电话的列米佐夫,感觉有人试图夺走自己的话筒,正要发作,但一抬头,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居然是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连忙非常配合地将话筒递了过去。
罗科索夫斯基对着话筒大声地说道:“我是集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中校同志,你把电话交给索科夫中尉,我要和他讲话。”
安德留先科听到听筒里忽然传出了罗科索夫斯基的声音,不由楞了片刻,随后将电话递:“索科夫中尉,集团军司令员同志要和你讲话。”
林华接过话筒,态度恭谨地对着话筒说道:“您好,司令员同志,我是索科夫!”
“你好,米沙。”罗科索夫斯基亲切地叫着林华的小名,客气地问道:“听说你们已经夺取了敌人的阵地?”
“是的,司令员同志。”虽说成功地夺取了拉马河边的阵地,但林华一想到那牺牲的159名战士,心里就没有丝毫的喜悦,他语气沉重地回答说:“但是我们连的伤亡太大了。”
“为了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是付出再大的代价,对我们来说,也是值得的。”罗科索夫斯基在说完这句套话后,接着问道:“说说看,你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伤亡?”
“司令员同志,”在清点战果时,林华就认真地考虑过部队伤亡惨重的原因,此刻听到罗科索夫斯基问起,便如实地回答说:“在伤亡的战士中,主要是以原来的游击队员为主,他们没有打过正规战,缺乏必需的战场经验,因此才会在这种攻坚战付出较大的伤亡。”
“游击队员们经过这一次战斗,应该会变得更加成熟。”罗科索夫斯基感慨地说了一句后,突然问道:“你们连现在还有多少把刺刀?”
林华知道罗科索夫斯基所问的多少把刺刀,是如今在军队中流行的一种问法,意思是指还有多少人能参加战斗。他默默地心算了片刻,回答说:“报告司令员同志,我们加上轻伤员,能战斗的还有210人。”
“210人,比正常的编制多出差不多一倍的人。”罗科索夫斯基将这个数字重复一遍后,继续往下说:“我有一项艰巨的任务,准备交给你去完成,不知道你有没有信心?”
在没有搞清楚什么任务之前,林华不敢轻易地做出保证,他只能小心翼翼地问:“司令员同志,您能告诉我,我们将执行的是什么任务吗?”
“索科夫中尉,”也许是因为要向林华布置任务的原因,罗科索夫斯基没有再称呼他的小名,而是用了姓氏和官职来称呼他:“在沃洛克拉姆斯克的西南两百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卡尔马诺沃的小城市,周围全部是森林和湖泊。根据侦察兵的报告,德国人在那里建立一个战俘营,里面关押了四千多名我军的被俘指战员。你们连的任务,就是立即赶往该地区,将战俘营里关押的指战员营救出来!”
了解了罗科索夫斯基想让自己执行的任务,林华不禁心中暗自苦笑:没想到上级真的把自己这支部队,当做特种部队或者是敢死队来使用了。沃洛克拉姆斯克距离卡尔马诺沃有两百多公里,在路况良好的情况下,乘车大概只需要四五个小时就能赶到。但如果在满是积雪的地区徒步行军,没有一个星期根本就赶不到目的地。想到这里,他连忙对罗科索夫斯基说:“到卡尔马诺沃有两百多公里,就算我们强行军,也需要五六天的时间才能赶到目的地。”
“放心吧,索科夫中尉。”罗科索夫斯基在电话说道:“我会给你们安排好雪地交通工具,以便你们能尽快地赶到目的地。”
一说到雪地交通工具,林华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动雪橇,不过转念一想,让罗科索夫斯基为自己配备自动雪橇是不现实,一是那装备的数量少,而且载重也不大。让战士们站在撬板上搭顺风车,短距离还行,如果走上一两百公里,至少有半数以上的战士会被冻伤。因此,他谨慎地问:“司令员同志,不知上级打算给我们配备什么雪地交通工具?”
“雪橇,”罗科索夫斯基在说出准备调拨的运输工具后,深怕林华误会,还专门强调说:“不过不是自动雪橇,而是马拉的雪橇。”
听说是马拉的雪橇,林华的心中感到踏实了许多,这种雪橇虽说慢点,但行军时,战士们可以挤在雪橇上相互抱团取暖,还可以抽空打个盹。林华接着问道:“司令员同志,当我们救出这些指战员以后,接下来的任务是什么?”
“想办法将他们武装起来,”罗科索夫斯基慢条斯理地说:“你们可以在附近打游击,等我军夺取沃洛克拉姆斯克之后,赶过去与你们会师。”
“明白了,司令员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