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水浒有天庭>第四九二章 双簧

《资治通鉴》卷五九胡三省注:“将、校谓中郎将、校尉。”因此,段煨应该是董卓的亲信。

徐荣,《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说:“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公孙)度为辽东太守。”

公孙度为辽东襄平人,徐荣与之同郡,应该也是辽东人。同书《武帝纪》说:“(曹操)到荣阳汁水,遇(董)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

徐荣很可能是董卓军事力量中唯一非凉州人的大将。《后汉书董卓传,说:“(王允)乃遣(董)卓故将胡珍、徐荣击之(李催)于新丰,(徐)荣战死,(胡)珍以众降。”

据前引《九州春秋》,董卓死后,尽管胡珍奉王允之命,阻止李榷进军长安,“实召兵而还”,支持李榷。

言归正传,前情回顾:东汉末年,董卓把持朝政,凶狠专横。各诸侯,举袁绍为盟主,带各路兵马杀向洛阳,讨伐董贼。董卓派吕布领十五万兵驻守洛阳城外的虎牢关。

袁绍派八路大军前去攻打。虎牢关下吕布连杀数位将领。这时,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关羽见张飞胜不了吕布,便舞动青龙偃月宝刀前去助战。

三匹战马,丁字摆开,厮杀三十回合,仍胜不了吕布。刘备掣宝剑,骑马斜刺过来,三个人把吕布围在当中,走马灯般的轮流厮杀,吕布毕竟难敌三人,渐渐觉得难以招架,便朝刘备虚晃一戟,拍马冲出了包围圈逃回虎牢关。

虎牢关战败后,按照历史进程,董卓将为保无虞,决定由洛阳迁都长安。他杀死或罢免反对者,劫掠洛阳富户,焚烧居民房屋、宗庙宫殿,挖掘官民坟冢,驱赶洛阳数百万人口,劫持天子、后妃,往长安而去。

然后便是王允巧使连环计:董卓胁迫汉献帝建都长安后,依吕布为心腹,凶横暴虐,大臣都敢怒而不敢言。司徒王允用貂禅巧使“连环计”,离间董卓、吕布的关系,用吕布除掉董卓。

而李陵则要在虎牢关之战后,改变历史,一是偌大一个洛阳,绝不容烧毁,二是他有足够的实力与手段,除掉董卓,完全不需要如王允般大费周章。

于是,在董卓按照原轨迹要再次迁都长安后,李陵果断出手了。

这日朝堂之上,汉献帝刘协一改往日鹌鹑一样的模样,大胆喝道:

“董卓,你可知罪?”

文武百官大惊失色啊,董卓是谁?那可是无法无天的董丞相啊,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今天皇帝吃错药了?以为虎牢关十八路诸侯打败了董卓,就万事大吉了?

虎牢关之战,虽然是董卓输了,但并未伤筋动骨,前文有述,董卓的实力仍然十分强大,而十八路诸侯却是貌合神离……

不过,没等文武百官劝说皇帝,董卓也一改往日姿态,脱下鞋子,跪伏在地,口呼万岁请罪道:

“罪臣知罪!罪臣愿伏法认罪,都是罪臣一人的错,还望陛下饶恕罪臣一家老小。”

文武百官们蒙逼了啊,一个个傻了一般,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而李陵以及汉献帝刘协、董卓本人、甚至吕布等几个被李陵控魂的人,则明白发生了什么!

双簧!

李陵通过皇帝刘协与董卓,再演一场戏,汉献帝刘协需要杀董卓正朝纲,并立威天下,警告地方诸侯门阀。

董卓则是自愿的,去死也“甘之如饴”,他的坞也不要了,只求赦免一家老小的性命,李陵当然要成全他了,这样他也心里过得去了。

身为现代人,他可不想动不动就牵连三族九族的。同时,董卓自愿赴死,并率手下军队向皇帝投降,换得李陵的承诺,给他董家留下血脉。

这比买卖挺划算,李陵想也不想便答应了,然后今天就让董卓出来伏法认罪了,并努力让手下军队向朝廷向皇帝向李陵投降,而不是四分五裂,然后祸害地方。

要知道,董卓这样做也是挺知足的,不管他怎么想他都必死,何必牵连家人呢?即便皇帝不灭他满门,朝堂上的敌人,也要灭他全族。

而吕布便是其中一员,而历史上,也正是吕布杀了董卓,然后带人还杀了他全家,三国写道:

董卓入朝,遥见王允等各执宝剑立于殿门,惊问肃曰:“持剑是何意?”

肃不应,推车直入。

王允大呼曰:“反贼至此,武士何在?”

两旁转出百余人,持戟挺槊刺之。卓衷甲不入,伤臂坠车,大呼曰:“吾儿奉先何在?”

吕布从车后厉声出曰:“有诏讨贼!”一鼓直刺咽喉,李肃早割头在手。

吕布左手持戟,右手怀中取诏,大呼曰:“奉诏讨贼臣董卓,其余不问!”将吏皆呼万岁。

后人有诗叹董卓曰:“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谁知天意无私曲,坞方成已灭亡。”

却说当下吕布大呼曰:“助卓为虐者,皆李儒也!谁可擒之?”李肃应声愿往。忽听朝门外发喊,人报李儒家奴已将李儒绑缚来献。

王允命缚赴市曹斩之;又将董卓尸首,号令通衢。

卓尸肥胖,看尸军士以火置其脐中为灯,膏流满地。百姓过者,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

王允又命吕布同皇甫嵩、李肃领兵五万,至坞抄籍董卓家产、人口。

却说李、郭汜、张济、樊稠闻董卓已死,吕布将至,便引了飞熊军连夜奔凉州去了。吕布至坞,先取了貂蝉。皇甫嵩命将坞中所藏良家子女,尽行释放。


状态提示:第四九二章 双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