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相魏>一百零三、灭齐之战

赵国君臣之所以能这么快就答应联合伐齐,无非也是想着趁机多恢复一些元气罢了。

如果按照平常的办法的话,没有个二三十年赵国是恢复不到长平之战前的模样的。可谁也不敢保证这二三十年里赵国不经历一次大战,再说现在秦国龟缩在函谷关西面不出来,而地处中原的魏国正在强势崛起,未来是个什么模样谁也说不清楚。

这使得赵国君臣心中都有一股紧迫感,故而对于庞癝的提议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不为其他,只为使赵国尽快回复元气。

济水以西的高唐、阿、饶安等地都是富庶之地,人口也很稠密,如果赵国能够一举拿下的话,对于赵国的恢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也是庞癝之后才想明白的。

庞癝毕竟不是大智之人,不能事先就料定赵国君臣的想法。

魏安厘王二十六年春,赵、魏、楚三国从高唐、平阴、莒三个方向同时进攻齐国。

齐国执政的君王后听闻消息之后当时就昏倒在了朝堂上,不几日就一命呜呼,比历史上早一年死亡。

临死之前君王后吩咐齐王征集全国之兵先破近在咫尺的魏军,在抗击赵、楚两国。

可君王后死后,齐王建把君王后的吩咐全都抛到了脑后,先任命舅舅后胜为国相处理政务,自己却躲在后面贪图享乐。

后胜是一个贪财之人,在魏国的重金贿赂之下并未按照君王后的意思先去进攻魏国,而是分兵同时抗击魏、楚、赵三国。

廉颇乃世之名将,晋鄙也是耄耋老将,春申君更是声名远播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如果齐国合兵一处的话,凭借着兵力及本土的地利优势尚有可能各个击破。

可坏就坏在分兵,齐国在没有大将的情况下居然敢如此做,只能说是自己找死了。

二月,廉颇率领赵国大军从武城出发渡过大河直扑高唐,在齐国援军还未到来之时就已攻破高唐城池,紧接着又攻克不远的平原城。

三月初,二十万齐国援军到达高唐城下,廉颇又故技重施的来了一处当时破大燕军的伎俩,使得齐军大败,只能狼狈东窜。

廉颇并未下令乘胜追击,而是分兵进攻济水以北的阿、饶安、麦丘、千乘等地,占据济水以西全部城邑。

赵**队打的顺利,但魏国、楚国方面就不那么顺利了。

楚国方面再一次证明了在没有谋士参与的情况下,春申君的指挥水平平庸至极。在旗鼓相当的情况下,春申君居然和一个无名将领打了一个不分胜负,战局一直在莒城僵持不下。

魏国方面大军在晋鄙的指挥下从平阴城出发,先克历下,后破于陵,直到昌国时魏、齐两国便形成了僵持的局势。

四月,高唐的败兵逃回齐国国内,又被派到了昌国,因而昌国的齐兵越聚越多,到了五月的时候昌国的齐兵已经有了二十万之众。

晋鄙不敢出战,一边命将士坚守营垒一边向国内请求援军。

“寡人决定增派十万援军,诸卿以为谁可为将?”魏王看了晋鄙的求救书信之后,皱眉看着众臣问道。

其实援军最好的主将非魏无忌莫属,但因为要防范西面秦国的突然袭击,魏无忌必须要坐镇大梁不得轻动。

因而,现今魏国派谁为将便成了首要之选。

不同于以往,此次乃是灭国之战,且灭的还是七雄之一的齐国,上将之选非一般将领能够胜任,但魏国除了魏无忌又没有其他合适的将领,因而魏国君臣都一筹莫展。

庞癝的眉头始终没有展开,显然他意识到了现今魏国的尴尬局面。

一方面魏国朝堂人才济济,国士之才不胜枚举。

另一方面魏国却无大将可用,除了一个魏无忌之外竟然没有一个拿的出手的将领。

太尉尉缭长于军略,但却无领兵作战的经验。

范增计谋不输于孙膑,但却不是田单,也做不了大将。

其余新垣衍、朱亥等诸将均不是大将之选。

晋鄙乃耄耋老将,此时正在齐国境内苦苦抵抗二十万齐军的进攻,想要用他灭齐只怕最后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不错,现在魏王有了想要更换晋鄙的想法,无他,因为晋鄙的打法实在是太消耗兵力了。所以晋鄙刚到昌国魏王就下令晋鄙停止继续进军了。

“要不还是微臣去吧!”庞癝只能硬着头皮上前。

庞癝本身也不是什么优秀将领,更无指挥作战的经验,之所以如此是在庞癝想来,起码自己有名声在外,不至于调动不了军队,使得军队混乱不堪。

“相邦您行吗?”尉缭问道。显然尉缭也知道庞癝的能力,故而才有此问。

“不行也得行了,要不然等齐兵越聚越多,只怕灭齐只是一句梦话罢了。”对此庞癝也是无奈,之前自己千算万算没有算到魏国无大将这件事情。

伐齐是庞癝自己力主进行的,都是自己种下的因那么也只能自己去吞结下的苦果了。

“相邦你行吗?”对于庞癝的指挥能力魏王也持怀疑态度。

“男人不能说不行!”当然这句话庞癝只是在心中说一下罢了,可不敢真的说出来。

“愿立军令状!”

“军令状就不必了,寡人还是相信相邦的能力的。”

三天后,庞癝率十万大军再次出发向齐国而去。

此次并非庞癝一人,新垣衍、朱亥、蒯彻、翟章都被庞癝拉到了军中。

一路上安营扎寨,搭桥修路都不用


状态提示:一百零三、灭齐之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