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相魏>一百七十四、放权

庞癝比较相信尉缭的话,他心中也觉得挖王翦过来比较容易一些。

原本,庞癝并不是这么打算的。

几年前秦国发动的灭赵之战中攻破了邯郸城,而为了能够得到李牧这员良将,庞癝与当时的上将军魏无忌合计一番之后便决定隔岸观火,待赵国灭亡之后将出征在外的李牧收入魏国囊中。

可不想李牧竟然在灵寿拥立了废太子赵嘉为王,使得赵国死灰复燃,再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至此以后,庞癝欲要挖李牧来为的想法便算彻底被抛到了脑后。

而现在的李牧在赵国贵为国相,又同时兼任着上将军一职,可以说赵国的军政大权全都在李牧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国又能拿出什么样的好处给李牧呢?

魏国给不起,故而不得不舍弃李牧,将目光瞄向王翦。

不同于李牧,王翦和秦王嬴政面和心不和,如果魏国真的行了离间计,很有可能能够将王翦给挖过来。

庞癝说道:“本相比较赞同太尉的说法……”

而后,庞癝便将心中的想法给一一道出。

可范增还是有些疑虑:“如果将王翦给挖过来,大魏又能给他什么职务呢?”

闻此,庞癝顿时默然。

依照王翦之才,一个上将军的位置是跑不了的。

可谁都知道,现在魏国的上将军是襄陵君魏郊。

而魏郊又是否能心甘情愿的让出上将军的位置呢?

只怕魏郊十有八九不会。

如果是信陵君魏无忌在世,那该有多好!

魏无忌明大义,贤德之名满天下,并不会贪恋权位。

故而,廉颇来魏之时,魏无忌能心甘情愿的将上将军之职拱手相让。

而魏郊却是一少年人,自然会有心高气傲之感,只怕不会屈居王翦之下。

尉缭却笑道:“眼下离间计还未实施,王翦也没有入魏,现在说这些是不是有些为时尚早?”

“说的也是!”庞癝点头道,“咱们现在还是说说怎么将王翦给挖过来吧!”

……

三人合计一番,直到傍晚时分方才散去。

回到家中的庞癝却眉头紧缩,还在想着挖王翦的事情。

后人曾评价历史上的那些文臣武将,称他们为一人兴邦,一人灭国。

原本庞癝是不大相信的。

庞癝以为凭借着魏国的强大国力以及济济人才,一定能力压列国,最终一统天下。

可庞癝却忘了,魏国虽然人才如过江之鲫,可却唯独缺少统兵作战之人。

如若想要定国安邦,治理国家之人,出谋划策之人,统兵作战之人,三者缺一不可。

无论缺了其中哪一人,最终的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

就好比楚汉之争中,项羽势大而刘季势弱。

可刘季却是三者具备,而项羽却只具备了其中两项。

而就是只有这两项人才的项羽还不知道珍惜,杀了为其出谋划策的范增,最后落得一败涂地。

想明白了这些,其他的事情就都很好做了。

三天后,朝堂之上。

已经十六岁的魏王平已经开始临朝听政。

虽然朝政还是由庞癝为首的三公决定,可这却代表着独立于魏氏王室之外十余年的军政大权已经开始逐步被收回。

对此,庞癝有着清醒的认知,并未因此而在心中产生任何的恐慌亦或其他不改有的想法。

这些年来,魏国绝大多数政令都是出自庞癝之手。而庞癝本人也确实过了一把权臣的瘾,可打心底里来说,庞癝并未有丝毫栈恋权势的想法。

因为庞癝知道,一旦自己心里有了不该有的想法,那下场只怕会极其惨淡。

庞癝已经年近五十,家中两个儿子又不是很成器,如果自己真的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让魏王平恼恨自己。

可能自己活着的时候魏王平不会拿庞家如何,可一旦自己去世,只怕自己的两个儿子即便不死,魏王平也不会让他们好过的。

回到正题,朝堂上,看着风华正茂的魏王平针对朝政,在滔滔不绝的说着自己的看法,庞癝便想着是不是到了该放权的时候了?

虽然军国大事还不能让魏王平插手,可一些寻常的政务却可以让魏王平自己看着处理了。

下朝后,庞癝并未离开王宫,而是去了太后寝宫,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太后。

“大王眼看着就要成年了,也已经在朝堂上听了好几个月的政务。故而臣便想着是不是应该让大王开始学着理政?”

太后为难道:“无论是相邦你还是太尉和御史大夫,哀家都是信任的,要不过几年再说?”

庞癝道:“这些日子,大王在朝堂上对一些朝政发表了不少看法和意见,臣觉得其中不少都很有道理,故而才会提出这个请求。

臣也知道太后是担心大王还未成年,怕他出现什么错误,可大王终究要接触这些政务的。

当然,军国大事仍旧有臣等处理,至于其他政务,还是放手让大王处理吧。到时候即便出现了什么错误,不是还有臣等在一旁辅佐指正吗?”

见庞癝直意坚持,太后方道:“既然你如此说了,哀家再不同意也不行,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吧!”

待庞癝离开之后,太后急忙命人将魏王平请了过来。

刚一进来,魏王平就问道:“母后唤儿臣前来所为何事?”

“好事!”太后喜悦道,“方才庞相邦刚刚来过,和哀家商议让你亲政的事情!”

“真的?”魏王


状态提示:一百七十四、放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