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蛮族战皇>第142章 科技兴邦

在科技上,元朝居然在文化不受当权贵族重视和发展的前提下,民间科技和生产技术居然发展了。

前面我们具体的说到了织造技术,也谈到了建筑和天文等方面,但是很多地方毕竟不是科技专场,我们不便于去一一列举。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必须要有一种技术来推送。

和历代封建帝王重视地方民族经济动向,但是不求技术发展来比,元朝在封禁汉人文化的同时,确是让地方的民间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从天文历法方面来论,元代统治者为了观测天相,掌控一门技术,兴建了上都、大都、登封等几处天文台。

当时也设立了远达极北南海的27处天文观测站。

在测定黄赤大距和恒星观测方面取得了远超前代的突出成就。涌现出了郭守敬、王恂、耶律楚材、扎马鲁丁等一批杰出天文学家。

郭守敬等人当时主持编订了《授时历》,研制出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几、正方案、候极仪、立运仪、证理仪、定时仪、日月食仪等十几种天文仪器。

事实上在天文学的发展来看,中国当时并不落后西方国家。

元代的《授时历》,将一年分为365.2425日,废除了我国编历的传统办法上元积年日法,采用了近世截元法,是人类历法史上的一大进步。也和世界的时间表,走到了一起。

此历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颁行,此后一直延用了500多年。

在数学方面,元代是我国数学发展的高峰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数学家及其著作。

如李冶及其《测圆海镜》、《益古演段》;朱世杰及其《算学启蒙》、《四元玉鉴》;蒙哥对古希腊伟大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研究;李冶提出的天元术(即立方程的方法)及朱世杰提出的四元术(即多元高次联立方程的解法),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成就。算盘在元代也初具规模。

这也是华夏古文明很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为古国文化一直蕴含深远,因此在近代中,也出现了不少数学家。

中国人自己独立研究核弹、氢弹的数学物理等理论,也是来源于它的拓展延伸。

农牧业方面,刊行了《农桑辑要》、《农书》、《农桑衣食撮要》等三部书,标志着元代农牧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农桑辑要》由元政府主持编纂,全书分七卷十篇,对元及其以前的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做了总结,并保存了大量古农书资料,对推广农牧业技术,指导农牧业生产有重要作用。

《农书》为当时的著名农学家王祯所著,全书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

王祯认为要不违农时、适时播种、因地制宜、及时施肥、兴修水利才是取得农业丰收的保证。

这也是一千多年来,中国人首先有了各种植物耕种的正规知识系统理论。

其中关于棉桑种植具有现实意义。绘制了306幅各种农具、农业机械图,对提高耕作技术有显著作用。

这也是地区技能进入国家知识典籍的一种开始。

民族文化的内涵也在向更深,更广阔的领域迈进发展的步法。

《农桑衣食撮要》,为畏兀儿族农学家鲁明善当年所著。

此书重在实用价值,按月记载农事活动,特别还涉及到游牧生产,可补《农桑辑要》及其它古农书之不足。

同时,华夏古老的医药学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史称“金元四大家”中,就有两位生活在蒙元时期。

李杲师承刘完素,强调补脾胃,创立了“补土派”,著有《脾胃论》、《伤寒会要》等。

朱震亨拜罗知悌为师,发展了刘完素火热学说,主张以补阴为主,多用滋阴降火之剂,后人称其为“滋阴派”,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等书。

外科骨伤科方面成就更为突出,危亦林在麻醉与骨折复位手术上有创新。滑寿精于针灸。另外,少数民族医药学传入中原,涌现出了萨德弥实(蒙古族)、爱薛(回族)等少数民族医学家。

此前我们也谈到了华夏文明的食疗、养生学文化。

食疗学方面,以蒙古人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元政府编纂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贾铭的《饮食须知》,倪云林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为代表。

出现在当时的《饮膳正要》,作为我国第一部食疗营养学著作,列举了314种饮食品种,还详细介绍了其制作过程、烹调技艺、避忌适宜及其医疗作用,在中国食疗营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养生学方面,就是以长春真人邱处机,关于养生的论著,李道纯关于气功养生的专著《中和集》,李鹏飞的《三元延寿参赞书》,萧廷芝的《金丹大成集》为代表。

地理学方面有《元一统志》的编纂、河源的探索、《舆地图》的问世及大批游记类著作的出版是其主要成就。

《元一统志》由政府主持,扎马鲁丁、虞应龙具体负责。该书对全国各路府州县的建置沿革、城郭乡镇、山川里至、土产风俗、古迹人物均有详细描述,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至元十七年(1280年),忽必烈命女真人都实探求黄河河源,认为星宿海(火敦脑儿)即河源,比较接近实际。潘昂霄还据此撰成《河源志》。道士朱思本考察了今华北、华东、中南等广大地区地理形势,参阅《元一统志》等


状态提示:第142章 科技兴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