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重生三国当二爷>第434章 孙十万再议出兵

马超领兵攻入陈留的消息让曹操大吃一惊,但是他的大军已经到了梁国,这时候就退回去他又十分的不甘心。和荀彧、程昱、董昭等一干谋士商议过之后,曹操准备派一军人马先抵挡住马超。他并不认为这是马超看破了自己的计谋,觉得只不过是此人愣头愣脑的冲杀,误打误撞才会如此。所以曹操认为多派几员猛将,然后稍稍用计谋就能牵制住马超。

刚定下来这事之后,又有人急匆匆的送信过来了。说是太史慈领兵先夺取了朝歌,然后派了一支人马在朝歌驻守,用以牵制住邺城的人马,然后他领兵把西路的粮道给断了。

曹操听了之后大惊失色,向来都是他用兵断别人的粮草,如今倒好,自己这边大军刚动,就让别人给断粮了。

原来曹操起兵来梁国那会儿,不但没有想到马超、庞统会在颍川,而且也没有小心的防备徐庶。虽然程昱和他说过,徐元直之才胜自己十倍。可是曹操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程昱有点言过其实了。徐庶跟随刘备这几年来没有什么出彩之处,难道还能看破自己的计谋?没想到曹操前脚刚离开,人家徐庶就和太史慈先领兵北上取了朝歌,然后再让太史慈断了曹操西路的粮道。

而在邺城的郭嘉,知道此事的时候也没敢轻举妄动。这时候他留在邺城镇守老巢还行,可要是一旦离开,那大后方就要空虚了。如今曹操刚称公之后不久,如果没有这支兵马留在老巢震慑,恐怕会有不少心向汉室的人趁机起兵。到那时候冀州、幽州动荡,曹操就完全的大势尽去了。所以饶是他再惊才绝艳,此刻也只能让徐庶给吃得死死的。

到了这个时候,曹操要是在熟视无睹,等到马超夺下了陈留,太史慈攻取了东郡。这两边一南一北的合兵一处之后,他可就要让人家给挫动根基了。于是曹操和众将官商议之后决定分兵。先派一半的人马纠缠住马超、太史慈,自己先击溃了关羽在梁国的这军人马再说。

如果说马超、太史慈的出兵完全出乎曹操的意料之外,那孙权在曹操发兵之后突然响应,那就是在众人的意料之内了。

等着把张纮派出去之后,孙权又撒出了大量的细作密探,前去打听北方是否有战事发生。不久之后就有人快马加鞭的把消息传回山阴,说是曹操起兵一百万抵临陈留,已经开始和刘备决战了。

孙权一听这消息啊,可真是高兴的不知所措了都。自己这个所谓的江东之主,却被封锁在长江南边很远的地方,基本上就从来没有能够借助长江之利的时候。要说心里边没有怨念那是不可能的。就因为这个,孙权屡屡挑起站端,甚至是让周瑜领兵北伐。到头来却让人关羽给打得东西靠不着边,丢了大半个豫章之后只能龟缩在这吴、会两郡。最后孙权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先在这吴会之地安心发展,等着刘备和曹操决战之时再趁势而起。只是他没有想到,刘备和曹操决战的时间,竟然这么快就来到了。

这时候孙权还在心里暗暗的庆幸呢,幸亏之前因为府库空虚,所以发行了直百钱。如果没有这么个办法充盈府库,现在哪还有钱起兵打仗啊。要是一点点的休养生息攒几年的话,那人家刘备和曹操早就分出胜负来了,到那时候我可就是半点的机会都没有啦。心里这么一想,孙权就急忙的吧张昭等一众江东谋士给召来了。等着众人见礼坐定之后,他就说起了起兵的事。

什么!起兵?这一众谋士听说之后都不淡定了,这北伐失利才刚刚多久啊,这连半年都没过去呢。如今可以说是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了,你竟然还想着招惹人家刘备。你以为现在是天下刚乱那会儿啊,各路诸侯的根基都不稳定,只要是战略得当再加上那么一点点的运气,谁胜谁负还真难说。如今刘备是什么情况啊,那可是占了大半个天下的人。他就算打输了两三场也不能伤筋动骨,可咱要是这次再败,那就要万劫不复了。而且即便是你父兄都活着,如今这种状况也根本就不是人家刘备的对手,何况是你了。

这里边虞翻立时就坐不住了,开口就想着要怼孙权。张昭一看不好,如今孙权可以说是一心做着偏霸一方的美梦啊,说要给他挑明了一切是让他梦碎了,那肯定没有好果子吃。所以张昭就用出了一招缓兵之策,抢在虞翻前面开口说道:“主公,此事干系甚大,等着张子纲回来之后再议不迟啊。”

“蔼~”孙权摆摆手,“现在时机紧迫,如果再瞻前顾后的,恐怕会良机尽失啊!”

众谋士一听,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说你为了偷袭刘备,就想着对张纮这个忠心的老臣不管不顾了吗?

“主公!”虞翻再也憋不住了,他噌一下就跑到中当间来了,旁边的张昭一连两把都没拉住,“绝对不能起兵啊!如今东吴是连年大动干戈,百姓穷困不堪,家无隔宿之粮啊。而刘备先定关中,再收益州,我们上回北伐大军也被关羽所破,还损失了大半个豫章郡。现在刘备士气正锐啊,我们要是跟他打不是以卵击石嘛!如果百姓听说你如今又要兴师,恐怕是万民皆怨啊!况且张子纲是忠心耿耿的东吴老臣,他如今正在帮你修缮和刘备两家的关系,你贸然起兵,难道要对这个忠臣不管不顾了吗?”

虞翻这一席话虽然有理,但确实不该说。你这嘴皮子溜达一圈痛快了,可孙权怎么办,这让他怎么御下?孙权气得眼睛都快鼓出来了,他啪


状态提示:第434章 孙十万再议出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