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李沐相助。
李承乾彻底没有了取胜的信心。
此时他唯一想做的事,就是固守城池。
能多撑一天是一天,多做一天皇帝,就是赚了。
他心里明白,李沐不助自己,那等李世民回师长安之时,就是血战暴发之日。
李承乾不得不依靠长孙无忌势力来稳定长安政局。
对于长孙无忌私下安置了大量重要部门官员,李承乾心中是既忧又怕。
可以不夸张地说,长孙无忌已经掌控了半个长安城。
无论是朝堂上,还是军队中,有一半以上的官员都是长孙无忌的人。
对于这一点,不仅是李承乾,李元昌、赵节、杜荷、贺兰楚石等人都颇有微词。
大家都是从龙之臣,而长孙无忌却是半路出家的。
结果大部分的利益都被长孙无忌汲取。
这如何能让这些从龙之臣信服呢?
次日,李承乾传李安俨进问话。
“李爱卿可知李沐为何突然拒绝归顺朕?”
李安俨答道:“臣委实不知,前日还说得好好的,可昨日便突然变卦,而且言词犀利。”
中书令杜荷问道:“与你同去的长孙冲可有异状?”
此话一问,众人都紧张起来。
毕竟长孙冲是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无忌可是掌控半个长安城之人。
就算皇帝李承乾都得给长孙无忌三分面子。
杜荷公然询问长孙冲是否有异状,等于是质疑长孙无忌。
而此时,李安俨想了想,说出了一句令整件事情发生质变的话来。
或许是福至心灵,又或许是早有准备。
李安俨道:“中书舍人长孙冲并无异状。只是……臣与他每次前往李沐军营,他都会背着臣与李沐私谈一段时间。”
这话令包括李承乾在内的所有人勃然变色。
李承乾追问道:“李爱卿此话当真?”
“臣不敢欺蒙陛下,陛下若不信,臣可与长孙冲当面对质。”
这下所有人都静了下来。
杜荷问道:“李将军为何不早将此事禀告陛下?”
李安俨怔怔道:“臣以为陛下有密旨交付长孙冲,故不敢多问多言。”
杜荷随即转身向李承乾进言道:“陛下让太尉去调防三门守将,如今看来恐怕……不妥,如今三门守将即换成了长孙无忌的心腹,臣担心万一有不测,陛下如何自处?”
李承乾意兴阑珊地摆摆手道:“朕以为太尉是忠于朕的,此事不必再议。”
李元昌上前道:“陛下,臣以为中书令所言有理,如果什么都让长孙无忌得了,不但容易一家独大,更会令陛下失去对朝政的控制。”
李元昌如今是北衙十二万禁军的总领,负责宫城宿卫。
他的话,李承乾不得不认真考虑。
“依皇叔之见,该当如何?”
“臣请皇上下旨,重新安排三门守将。”
李承乾想了想道:“那就议议有何人选吧。”
杜荷道:“其实无须再议,由赵节、李安俨、贺兰楚石三人镇守三门,陛下即可无忧,这三人是从龙之臣,忠诚勿容置疑。”
李承乾想想也是,只是犹豫道:“可太尉那如何说服?”
李元昌道:“陛下是君,他是臣,陛下降旨便是,何须说服?”
杜荷忙摇手道:“汉王此言差矣,毕竟是太尉嘛。以臣之见,太尉若问,陛下可答复,如今守门三将,另有重用,升一级半阶便是。”
李承乾点头道:“也罢,依众卿所言便是。”
杜荷幽幽说道:“陛下,以臣之见,为防突然生乱,还是派禁军保护太尉府为妙。”
李承乾哪会听不懂杜荷话中的意思,骤然更换三门守将,万一长孙无忌真居心叵测,那一旦发动起来,不用外同攻城,里面就自己破了。
可忌惮长孙无忌的势力,李承乾犹豫起来,“兵围太尉府,这恐怕……不妥吧?”
杜荷道:“其实此事不难,只要派人在崇仁坊制造些事端,然后陛下降旨令禁军前往封锁崇仁坊,捉拿乱民,只要过了今夜,生米煮成熟饭,陛下便可撤除禁军,如此也可向太尉解释了。”
李承乾想了想点头道:“就按卿说得办。”
……。
这天夜里,太尉府书房门口。
长孙无忌背着手,望着东面黑沉沉的天空。
心中泛起无数杂念。
这次事变,原本只是想除去李泰,不想外甥李承乾却挖了个巨坑,不但坑了他自己,还坑舅。
长孙无忌怎么也无法想象,以李承乾的能耐可以与身经百战的李世民对抗。
所以,易帜是必须的,自己可不想让整个长孙氏为李承乾陪葬。
与李沐的谈判属于病急乱投医,虽然有些失望,但这也在长孙无忌的预料之中。
毕竟二人积怨已深,如果易地而处,长孙无忌可能做的更决绝一些。
好在两位兄长长孙恒安、长孙安业与尉迟恭、程咬金达成了共识。
有这两位国公为自己具保,那么就算洗不清与李承乾一起谋反的罪名,至少拨乱反正的首功是不会被泯灭了。
有了此功,足以抹平谋反罪,以自己在李世民心中的份量,重新起复只是时间问题。
想到这,长孙无忌自言自语道:“快了,快了,到明日寅时三刻,一切都结束了,长孙氏不会败落,过上一年半载,依旧会矗立在朝堂之上。李沐,你想借此次事变整倒老夫,怕是要失望了。”
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