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明海风云>121 攻守易势

“砰!!砰砰砰!!”

清脆而响亮的火枪击发的声音,时不时回荡在这片荒废已久的原野之中,随着枪声响起,前方逃窜等队伍里,不时便有一道身影就此倒下。

身边的同伴无人同情,也无人帮忙,一些只是伤了一些皮肉,不影响行动的伤员很快从雪地上挣扎起来,跟上队伍的脚步,而更多的身影则是软趴趴四倒在雪地当中,或嘶吼、或无声地等待着后方如附骨之蛆一般的追击队伍。

自从热兵器在洪门手中发扬光大以来,各家势力都渐渐将火器的配备提上了日程,捂实着军队的实力,但是却少有能像洪堂军队一样,将火器发挥到令人难以抵挡的地步。

相比弓弩射手,火枪在精准度和训练度上有着太大的优势,像现在这般追击着敌方后阵行进的交火,更是让洪堂火枪兵能够无所顾忌地使用。

在抛弃大部分辎补,以及不少战马之后,清朝军队终于走出了洪堂设下的漫长陷马坑阵地。此时清军骑兵也终于能够发挥其功用,在清军主力军队周边游弋起来,让大清主力队伍能够少些负担地往后撤退。

出了弓长岭之后往北,据说绝大部分地方一马平川,也算是让骑兵有了施展的余地,再加上近在眼前的辽阳城,狼狈逃亡的多尔衮亲王他们,则终于能够送一口气了。

只是在逃亡路上,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在多尔衮和豪格他们之间不听的争辩议论,那就是对于辽阳城的安置问题。

虽然不知道这洪堂寒热到底又从哪里招来的这么一批野人般的军队,在山林当中等熟悉程度不下于他们精锐的女真八旗子弟,而其规模在天色放亮之后,也终于被派出去的斥候侦查出个大概来,足有三万以上的规模。

弓长岭一日一夜的战事,让清军折损过半,当然其中损失最多的,自然是墙头草一般的汉军和朝鲜军人,但是其本部女真八旗子弟兵,也同样损失不少,到如今手中女真连同蒙古士兵,已是不足两万五千之数了。

这对于回撤之后,还有两万叛逆需要剿灭的清朝军队来说,哪里又有余力去经营辽阳这一座未来的边防城池。

而如今辽阳城中,好歹也有一万数目的汉军可堪使用,固然其本来能够发挥出来的实力有限,可是对于如今兵力短缺,朝中还不知道动乱成何等模样的清朝军队来说,如今每一分力量都是值得他们好生珍惜的。

在弃守辽阳,集中兵力回援,与固守辽阳作为桥头堡,防范红红汤明人军队的攻击入侵上,多尔衮他们多有彷徨,始终舍不得做出结论。

然而随着军队渐渐临近辽阳城,远处已是见到辽阳城高耸城墙之时,多尔衮他们也不得不狠心做出决断来。

看身后明人军队追击的姿态,先前他们在弓长岭以及随后的追击战中所获得的战果,还不足以填补他们的野心,依旧死死地咬着自己,哪怕明知道在清军骑兵护佑下,清军再不会给洪堂军队之前那么好的机会了。

与其派遣少数的汉军士兵驻守辽阳,最终还是会被明人军队强大火力给击破,倒不如此时他们壮士断腕,放弃辽阳这一座城池,喂给后面这一支饿狼一般的明军。

以前总是不被清朝将领所重视的汉人军队,如今在女真蒙古主力损伤惨重的情况下,也不得不被多尔衮他们拿出来撑一下场子,作为重要战斗力来对待了。

“派一支队伍先行入城,给城中将领说,城内所有物资人口迅速撤离北上,绝不给身后明人任何可乘之机。”

多尔衮与豪格亲王他们,最后还是达成了一致,决定放弃辽阳城,举城一起撤回盛京。

号令发出之后,大清这一支好不容易逃出生天的不足四万军队,兵分两路:一支数千人迅速前进,穿过半开的辽阳城大门,帮助城中守军进行紧急撤离,一支则在城外开始展开坚守阵型,为后方撤离争取时间。

对于清军来说,唯一的一个好消息是,洪堂军队白玉山一部为了追击清军撤离的军队,军队阵型拉得很长,前锋军队固然还有万余人规模,但是面对三万余清军摆出的鱼鳞阵,他们也不敢掠其锋芒,贸然出兵。

更别说清军此时在平原地带,最有威胁力的骑军万余将士,一直来回游弋,寻找洪堂军队的破绽,想要趁机一报之前的深仇大恨。

“传令大军,以我为中心,立锋矢阵!”

等到白玉山的中军行至辽阳城外十余里时,前方女真大军所布阵型已然完成大半,前来汇合前锋的洪堂中军主力却是没了趁机一战的机会。

此时的清兵,或许还有些微的颓废气势流出,但是更多的,反而是一种哀兵之势。从辽阳城开始,身后北方的土地,都是他们大清尚未丢失的地盘,若是不能在此时此刻再努力一把,给予城中将士百姓一点撤退时间,那他们这些八旗子弟也太过没用了吧!

正是基于此理考虑,观察到对方军心可用的情形下,白玉山如同反而不愿意将手中这支军队轻易拿出去牺牲了。

攻伐弓长岭城堡,加上一路尾随大清追击,让四万数量的洪堂折损了一万多的士兵,这个数字对于白玉山他们经历过农民起义军的人来说,倒也有些心理准备,可是放下马耀他们这些土著士官将领们眼前,他们却是说不出的心疼和悲痛。

这些可都是他们的亲人和同胞,这些年好不容易才生活更好,发展壮大至此很不容易,但是在战场上如同


状态提示:121 攻守易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