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听皇太极说完,气的一下子握住了刀柄,就想抽刀,“你说什么?派人劝说?他们这是背叛,立刻点一万铁骑去追,杀尽了内喀尔喀人!”
众人闻言大惊,大家都知道这样会造成什么可怕后果。
现在大金国的八旗大军正与宝军僵持不下,难以分出兵力,否则内喀尔喀也不会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八旗军主力在辽东的情况下率部叛逃。
内喀尔喀就是看准了现在八旗军很难分出兵马,才这么做的。
“父汗,万万不可!”皇太极知道努尔哈赤已经是盛怒之下,这个时候反对父汗,恐怕会惹来杀身之祸的,但还是不得不说!因为皇太极知道,这件事关系太大,不仅仅关系内喀尔喀,更关系到大金国的生死存亡。
韦爵爷一直认可皇太极的水平,认可皇太极的能力,如果把皇太极换到刚刚即位的崇祯那个位置,韦爵爷觉得皇太极大概率可以给明朝续一波命,至少绝对不会在崇祯十七年就倒台。
努尔哈赤是的时候留下的什么局面?
皇太极死的时候又是什么局面?
一个叛乱奴隶制集团变成了一个雄居北方的封建大帝国。
没有皇太极在政治、经济、军事、地缘政治上打的底子,满清绝无可能入主中原。
所以韦爵爷会觉得皇太极很强大,而且是非常强的那种,属于能文能武型的,论综合能力绝对不亚于其父,甚至不输给多尔衮,更不输给他孙子康熙,孙子的儿子雍正,和孙子的孙子乾隆。
努尔哈赤本来就是个猛人,生的一群儿子,一个个都能征善战。
皇太极能在这群猛人中夺得汗位,本就不容易。
军事上就不多讲了,因为努尔哈赤诸子里能打仗的并不缺人,像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多尔衮,基本上每个人都能镇守一方。
但皇太极综合能力要更强,不仅军事手段高,驭人之术跟内政方面,一样不容小觑。
对于早期女真的官僚系统,以及在军队的建制上贡献不小。满清能入主中原,也是建立在他打下的根基上。
多尔衮顶多只是个摘桃子的,论能力比皇太极差远了。
多尔衮强行剃发易服,把满汉关系搞的一塌糊涂。
而皇太极在位期间,一直强调满汉均为一体,民族关系相对要融洽很多。
当然这么做,倒也不是因为他仁慈,而是为了争取辽东民心收为己用。
论收买人心的本事,在满人当中,皇太极称第二,就绝对没有人敢称第一。
当年,努尔哈赤逝世,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被皇太极逼的自杀,皇太极在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的支持下继承汗位。
其中大贝勒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阿敏是努尔哈赤之侄、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第五子、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三大贝勒之所以不自己当皇帝,而支持皇太极是因为皇太极这个人文武双全,老谋深算,而且胸怀大志、野心勃勃。
大贝勒代善做太子的时候宽宏大度,威望很高,但谋略和决断上就略逊一筹,后来被女人左右,犯了糊涂,办了不少蠢事,和他父汗努尔哈赤争宅院,虐待自己的儿子硕托,当然,最重要的是代善的威望日隆,其他贝勒都看他的脸色行事,以至于努尔哈赤在斥责代善时竟无人敢说话,让努尔哈赤不满,所以努尔哈赤才废了代善的太子之位。
从此代善心灰意冷、暮气沉沉,不思进取。
努尔哈赤去世后,他宁愿拥立皇太极,也不愿自己出头,登上汗位,缺乏胆识和魄力,担心自己制不住其他几个不甘居人下的大贝勒。
二贝勒阿敏,他不过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并非嫡系,不具备与皇太极抗衡的资本。
三贝勒莽古尔泰生性鲁莽,有勇无谋,又曾为了博取努尔哈赤的欢心手刃自己的生母、被努尔哈赤休掉的大福晋富察氏,臭名昭著,更不是皇太极的对手。
在皇太极称天聪汗(1626年)到皇太极称帝(1636年),这十年皇太极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除掉了处处掣肘自己的阿敏和莽古尔泰这两只大老虎。
而且期间除掉了明朝的左膀右臂蒙古和朝鲜,用反间计让崇祯杀掉了曾在宁远城下击退努尔哈赤,导致努尔哈赤气病而死的袁崇焕。
并且在松锦之战大败明军,让明朝从此一蹶不振。
为后来多尔衮定鼎中原奠定了基础。此间可见皇太极的雄才伟略。
随着原来的政敌被肃清,皇太极的矛头开始指向了多尔衮。要不是因为皇太极挚爱的宸妃海兰珠去世,伤心过度,不久也撒手人寰,没来得及铲除多尔衮。
多尔衮根本当不了摄政王更当不了皇叔父摄政王。
虽然多尔衮心思缜密、处事沉稳,但有时过于谨慎小心,不敢冒险,不够果断。
在皇太极逝世后,皇位真正的竞争者只有两个,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正当壮年的豪格。
多尔衮凭借当时的威望、赫赫战功、武力完全有可能登上皇位,但他采取了稳妥的折中办法,拥立皇太极的幼子福临继位。
后来也是因为一直觉得时机没有成熟而迟迟没有踢开即将亲政的福临,然后39岁就英年早逝,最后被福临夺爵除封、籍没家产,甚至掘坟鞭尸。
不是到了这种存亡的关头,以皇太极的情商,绝对不敢公然反对父汗。
“皇太极,你放肆,你敢忤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