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三江镇的集日,街道两边几乎都被商贩占领了。不过赵丽萍这次前来是为了探究多味萝卜的,自然是对街道两边卖日杂百货的摊位毫无兴趣,拦了人问清楚多味萝卜主要是在镇中心集贸市场里卖,就拉着包飞扬向镇中心的集贸市场走去。
进了集贸市场,果然发现有很多卖腌菜的摊位,其中还有不少位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赵丽萍就选了一位看着年纪最大的老人的摊位走了上去。
“大娘,您好!请问您今年高寿了?”赵丽萍笑着问道,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在这充满西北口音的市场上听起来特别悦耳。
“八十六岁。”眼前这位身穿一件劳动布短袖衬衣,围着白色围兜的老太太一边给一位顾客称秤,一边回答赵丽萍的话道。
“八十六岁了?”赵丽萍和包飞扬都吃了一惊。
旁边摊位一位妇女见识多一些,看到赵丽萍打扮不俗,斜挎着一部照相机,讲话比电视中那些主持人还要好听,就知道眼前这位应该是记者,就帮着这位老太太说道:“她都当太奶了,重孙子都上小学了!”
八十六岁了还出来摆摊,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包飞扬就问道:“大娘,你这么大年龄了,应该在家享福啊,怎么还出来摆摊呢?”
“闲不住啊!”老太太咧开没剩几颗牙的嘴里,慈祥地笑道“每天闲在家里不知道干什么,出来摆摆摊反而自在些。”
老太太显然是一个很健谈的人,她告诉赵丽萍和包飞扬,她老伴儿以前就是三江镇制作萝卜腌菜最有名的师傅,现在已经从厂里退休了。他们的儿女都很孝顺,都愿意让他们二老去家里住,可是她和他老伴儿虽然年龄大了点,但是身体都很好,住在儿女家什么事情都不干反而不习惯,所以就又回到三江镇,利用老伴儿以前的手艺,一个在家里腌菜,一个到市场上来卖,老两口的日子倒是充实自在。
听说老太太的老伴儿是三江镇做萝卜腌菜最有名的师傅,赵丽萍不由得欣喜异常,只是她在老太太的摊位上看了,只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腌菜,就是没有萝卜,反而其他摊位上都看到有腌萝卜,难道说老太太的腌萝卜最好吃,所以卖完了吗?
于是就问道:“大娘,你这里有多味萝卜卖吗?我想买一点。”
“没有,我不卖多味萝卜。”老太太摆了摆手,说道:“你要想买多味萝卜啊,还要再往里面走,最北边就是三江酱制品厂门市部,你到那里去买就好了。”
“大娘,你为什么不卖多味萝卜?”赵丽萍有些奇怪地问道“你老伴儿不是三江镇做萝卜腌菜最好的师傅吗?”
老太太就笑了起来,说道:“姑娘,你不知道,要制做出正宗的三江多味萝卜,光靠好手艺还不行,必须要有好原料。三江多味萝卜,必须采取鹰涧山上产的高山萝卜制作才行。但是鹰涧山上的高山萝卜产量有限,基本上都被三江酱制品厂收购了。我老伴儿虽然会这门手艺,但是他原来干过三江酱制品厂的副厂长,虽然退了休,也不好到鹰涧山去和厂里抢原料,索性就不做多味萝卜,只做一些菜薹、菜芯、韭菜、雪里蕻等腌菜。”
说到这里,老太太忽然间压低了声音,对赵丽萍说道:“其他摊位上的腌萝卜,大多是普通萝卜腌出来的,你要想买到正宗的多味萝卜,还是要到酱制品厂的门市部去。”
果真是如此!
赵丽萍来三江镇的路上就听包飞扬说过高山萝卜,这时听了老太太话,更觉得高山萝卜非同一般。她谢过老太太,又买了老太太几样腌菜,让包飞扬提着,这才按照老太太指的方向走去。
菜市场的最北边,有一个不大的门面,看着非常不起眼,如果不是有老太太指点,根本就想不到这是三江酱菜厂的门市部。透过那半卷的卷闸门望过去,还以为是一户人家。
赵丽萍和包飞扬走了进去,看着也没有什么特别,只是地上摆放的一些多味萝卜的包装箱,说明了这个地方的身份。
有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傅正在摆弄这箱子,看见赵丽萍和包飞扬进来,就直起腰问道:“你们是要买多味萝卜吗?”
“我是天源市政府的”包飞扬知道,如果仅仅是扮作买东西的顾客,是肯定了解不到更深入的东西,所以就拿出自己的工作证冲老师傅亮了一下“这位是华夏青年报的赵丽萍赵记者,想到你们厂参观采访一下。”
“赵记者,欢欢迎,欢迎啊!”
看得出来,老师傅很激动,话都说不囫囵了。
“呵呵,老师傅,您太客气了。”赵丽萍笑着说道“怎么称呼啊?”
“我姓王,王桂才,门市部的经理。”老师傅拿手在围裙上搓了两下,说道:“你们等着,我去后面给你们叫厂长过来。”
包飞扬说道:“王经理,咱们一起去吧。”就和赵丽萍跟着王桂才向后面走去。
穿过厅堂,来到后院,才知道后院就是一个很专业的酱制品厂。后院的围墙根下,一排排的大瓷缸反扑倒扣在地上,口朝上,底部朝天的倒立着。
赵丽萍和包飞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腌菜厂,不由得感到很新鲜。这时,王桂才已经把酱制品厂的张厂长喊过来了。
和张厂长寒暄过后,赵丽萍直接问了张厂长,为什么后院里这些大瓷缸一口一口都是倒立着。
王厂长就为他们解释道,这是三江酱菜厂独特的腌制手艺,倒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