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奥古斯都之路>第2章 下马骑兵(下)

“不要瞻前顾后,全部给我压上杜克斯山!”李必达怒喊到,“犹豫者,即刻就地执行军纪。”

这时,在色韦弗车营的前方,五个军团的罗马主力黑压压地逼了上来,而阿利欧维斯图斯此刻也只能出动主力,和凯撒的正面主力决战了,横亘中间的六罗马里长的对垒线左右,双方左中右各三翼冲突厮杀,色韦弗的青年半裸着举着盾牌站在一线,而披着长身锁子甲的壮年兵士立在第二线,最后压阵的是阿利欧维斯图斯的贵族骑兵和侍从们,他们牢牢占据了人数优势,外加茁壮的体力和血气之勇,数万妇女站在车营的上头,哭着叫着,伸出双手,露出胸脯,让她们的勇士在今日要全力奋战,不要让她们与孩子受到矮小拉丁人的侮辱强j,最后卖为奴隶。

而凯撒这边,为了迎接决战,每个军团除了司令官外,还安排了名行省财务官进去,他害怕这场决战会有高级将佐战死,而导致某一翼发生崩溃现象,所以这些被送去一线作战的财务官,凯撒对他们的要求就是:一旦正司令官战死,你们就肩负起责任来,与首席百夫长一起继续指挥军队,若是你们畏葸脱逃,我执行军纪起来绝不会手软,不会顾及任何人的身份如何。

而且在布阵方向,凯撒放弃了传统的三线阵,他把战斗力最强的七、八和第十军团摆在中央,列成整整六列的矩形横阵,就像之前米卢所建议的那样,每段横阵间有所距离,就是互相监督,防止前队的兵士畏战后退,也是为了增强重点突破的兵力。左翼凯撒安置的九军团,还要负责适时增援杜克斯山方向的十二军团,右翼则是阿庇斯的第十一军团。最后是凯撒和他的骑兵将军小克拉苏,带着六千高卢各部族骑兵,准备接应己方的缺口。

这样,双方加一起不下七八万人的作战队伍,互相踏着密集的脚步,在平旷的地带急速冲撞在一起,事实上由于速度太快,不管是罗马人还是色韦弗人,都丧失了投掷标枪的机会,瞬间便短兵相接起来。

“哈哈,大家看到九军团的鹰旗了没有?根本不用担心色韦弗人自后方打来,十二军团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夺下杜克斯山!”李必达看到山脚那边边战边来的九军团,知道这是凯撒安排来的支援,便大声鼓舞着兵士,朝着山顶攻上去。

这会儿,即便勇敢的色韦弗人,突入了空心方阵的“夹层”当中,可是预料中罗马人阵线的慌乱并没出现,维比奇纳斯人的箭矢甚至连罗马人与色韦弗人一起射击起来,不分敌我,这下色韦弗人终于受不了,开始朝山顶的方向败退了。站在第一线战斗的米卢,看到日耳曼的马匹几乎尽数死亡或受伤后,便举起第一大队第一百人队的火舌旗,以此为标志,十二军团的空心方阵很快重新折回成为双线的横阵,而维比奇纳斯骑兵收起弓箭,纷纷上马,穿过各百人队间的通道,浩浩荡荡地投入了对色韦弗人的追击,对方根本没有重新集结的机会,在后背处一个个被如电般追来的维比奇纳斯人用砍剑或长矛劈刺而死,步兵大队则紧跟其后,逐步收紧了对杜克斯山顶的包围网,直到尽杀山顶上色韦弗人残留的后卫部队。

此战,精强的色韦弗骑兵,在面对李必达步兵和下马骑兵组成的阵型前,大败亏输,战死千余人,丢失了杜克斯山阵地,战马被缴获四百多匹,伤殪者满布山坡草丛当中。

就在双方主力激战正酣时,李必达的部众在杜克斯山上竖起了血矛斗篷,和十二军团的山隼旗,满山山呼万岁,声震整个雷努斯河战场,而后辎重队专门军奴在粮食供给和丰厚犒赏的刺激下,一个白日刻内就把野驴抛石机运到了山顶,通通通地朝着色韦弗人的车营内狂轰滥炸。而十八门骑兵砲则掉了个头,对着色韦弗人阵线侧翼开始射击,除了四个大队守卫既得阵地外,其余六个大队,包括首席千人大队在原地休整了会儿,就随旁边的九军团一起,加大了对色韦弗人右翼的压迫。

李必达的十二军团一占领制高点,就同时对几个方面大打出手,整盘棋一下子就活了——右翼的两万日耳曼军,主力本就是马可蒙尼、内美德斯等小日耳曼部落,战斗意志并不是很强,在九军团的正面突击,和十二军团骑兵砲的侧面轰炸下,没坚持很长时间就开始朝车营内溃散,这时的九和十二军团齐声猛进,准备收取此战的最大功勋。

“是否要带着骑兵,去支援我方右翼?”一名贵族酋长对阿利欧维斯图斯说,但国王摆了摆手,只是不停地自说自话道:“那个巫女跟在我身后,占卜了整整二十年,神意是不会错的,阔大的雷努斯河一定会帮助我的——传令右翼的苏维汇人,让他们结成pnx方阵抵御罗马步兵的深入,而我会亲自带骑兵去左翼,那儿只有罗马人一个军团,而且看旗帜和装具,只是个薄弱的辅兵军团,只要我把对方的右翼给冲垮,就还有胜机,放心吧,巫女的占卜是绝不会出现失误的,绝不会!”

敌方的右翼,一队队相隔着布置起来的仆从小蛮族,在九军团的利剑前依次被刺翻,或者转身逃逸,但是当李必达与寇达携手突到右翼的最下方时,却看到大约三千名带着苏维汇图腾刺青的蛮族武士,结成了个长方形的密集方阵,这种被阿利欧维斯图斯称为“pnx”有点类似罗马人的龟甲阵,但远没有罗马人那么层次分明,秩序井然,所有的方阵成员都手持面椭


状态提示:第2章 下马骑兵(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