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大汉昭烈帝>第三十三章 洛阳

“这就是洛阳,九州的中心,四千万大汉子民心中的圣地。”

再次回到洛阳,刘备感慨万千。

虽然周边地区已经变成了残垣断壁,烟熏火燎的痕迹依稀可见,但洛阳城巍峨高大的城墙仍在默默伫立,无声地倾诉着那一段段历史。

“先生当年前来洛阳求学之时,应该是这里最为繁华的时候吧?”跟随在刘备身边策马由缰的是诸葛亮,如今他已经年过十五,身材越发高大,除了眉宇间仍然有些青涩,整个人看起来已经和寻常的成年男子差不多了。

“那应该是二十年前,为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说实话刘备根本不知道自己穿越之前十年的洛阳是怎样一副景象,但那个经历了党锢之祸,人人自危的时代,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吧,“城就像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后难以避免地衰败下去,不管是什么原因。”

“等到先生定鼎中原,还要在洛阳兴建一座新城,重新建都吗?”诸葛亮看着破败不堪,尽显沧桑的洛阳城墙,不由得想起了位于幽州的新蓟城。

那一座城池是刘备用于试验新的建筑材料,新的建筑工艺,新的建筑理念而建,整座城的风格极为驳杂,堪称光怪陆离,令每一个参观者都大开眼界,流连忘返,在诸葛亮看来,大汉王朝的都城,不应该是眼前这座方圆数里,被洛水限制了面积,仅能容纳下皇宫和达官贵人们官邸的洛阳。

他的老师刘备即将重建的大汉王朝是暂新的,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和美好的前景,理应有一座足以与之相匹配的、足以令所有人为之骄傲的新城作为首都。

“洛阳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定都于此是理所应当,至于新城嘛,也是有必要的,现在的洛阳城太小了,功能也不全,是应当与时俱进。”刘备答道。

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诸葛亮一下子来了兴致,不住地东张西望,巡视着周边地形,在自己的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副新城池的景象。

在他的想象中,天下中心的洛阳城应该拥有方圆十里的规模,高大宽阔、包裹着巨大城砖的青色城墙,络绎不绝的人群穿行在每一条大街小巷,欢声笑语传遍四野。

城市的中心是精美绝伦的皇城,大汉天子端坐在宫殿之中,与文武群臣共同治理国政,接待各国使臣,那些长着不同样貌、操着各种口音、乘坐大汉战船漂洋过海而来的使臣们匍匐在大殿内外,等待着天子的接见。

几座桥梁如同长虹贯日一般,飞架洛水两岸,运载着各种货物的马车犹如长龙一般,向无尽的远方蜿蜒而去。

诸葛亮想得入神,思绪无限扩张,从洛阳城延伸到整个天下,在他的畅想中,天下各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各司其职,弱有所养,老有所依,不再有种种惨剧。

解甲归田的老卒们被年轻人和孩童们围拢着,享受着理应属于他们的崇拜和荣耀,位于边疆的军营之中,又有一队队忠勇的将士们整装待发,准备将大汉的荣光洒遍每一个步履所及的角落。

碧波荡漾的大海之上,大汉的舰船连绵不绝,将海外各地的金银和奇珍异宝运回大汉,年轻的水手们大声欢笑,交流着各种见闻……

不知不觉间,诸葛亮竟是想得痴了,刘备叫了他好几声,才将这个少年从天马行空的畅想中拉回现实。

“想什么呢,刚才就见你张着嘴傻笑。”刘备又是好笑又是好奇地问道。

诸葛亮尴尬地挠了挠头,低声答道:“徒儿想到了以后……”

“只要大家都努力,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等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砖瓦的价格变得足够低廉,工匠们对新建筑的认识足够成熟,到那时候不光是洛阳,整个天下都应该有一个新的样貌。”刘备哪知道诸葛亮想了那么多的东西,还以为这个弟子说的是洛阳城今后的样貌,便笑着说道:“为师这一代人的责任是平定乱世,把天下拉回正轨,如何让世道变得更好,就是你们这一代人的任务了。”

“徒儿知道了。”诸葛亮在马背上深深欠身,向刘备郑重地答道。

一行人缓缓前行,沿着空空如也的门洞进到城中,刘备脚步不停,口中也是不停,循着有些模糊的记忆,给诸葛亮讲述起洛阳城中的布置,以及一些过往经历。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争吵,似乎是负责外围警戒的斥候们发现了什么。

“难道是洛阳城里住着什么人?”刘备皱起眉头,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之前经过了董卓的一场大火,洛阳城基本丧失了居住功能,即便有民众侥幸逃脱了董卓的魔爪,也不得不迁居到其他地方生活,按照之前斥候们的禀报,这座城已经成了一座死城。

那么现在是谁在与卫士们争吵?

片刻之后,几条身影从一处废弃的房屋拐角走出,朝着刘备等人这边过来,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负责外围警戒的人手,在他们中间,则是一名身材颇高,有些垂头丧气的年轻人。

“启禀使君,我们在城中巡视的时候,发现一处破屋内有动静,进入一看,就发现这位、这位士子,便将他请了过来。”为首的卫士低声说道,满脸都是羞惭之色。

作为贴身近卫,他们已经跟随刘备近十年之久,需要负责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全心全意确保刘备的安全。

他们今天先行进城,检查各处建筑,就是为了保证城中没有野兽等有可能危及到刘备安全的因素,确


状态提示:第三十三章 洛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