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了!
柳氏的话说得不错,是她误会了。
庞氏疼爱子孙,这些日子她生病除了花了不少银钱,她还每天把好的吃食给她送来。
庞氏这么做难免在大房三房面前落了口实。
王氏这几天就一直在家中念叨。
有时还跟庞氏顶几句嘴,这是搁在平日里是不可能的。
可见王氏确实忍不住了。
大房那边虽然不说,但指不定记恨着他们二房。
她现在病着,虽喝着药。但苏锦夏自己知道,要想痊愈,至少得五六天。
这五六天里,他们二房肯定劝不了庞氏往他们这里给她送吃的。
这样一直送,肯定更加惹恼大房三房,到时候闹起来,有了这络子,庞氏才更有底气为他们家撑腰。
要真的闹得不可开交,大不了就把络子拿出来。
到时候肯定能息事宁人,让大房三房再也开不了口。
自然,若真的闹起来,可真的等不到她病好了。
苏锦夏听柳氏这么一说,算是想明白了。
也对柳氏,她这个娘高看了两眼。
没想到看她平日里不吭不响的,倒是个有主意的。
“娘,是我想差了,还是你想的周到。”
苏锦夏想通了,心里舒服了不少,大大方方的跟柳氏认了错。
“傻丫头,你能想明白就好。不过,我还真怕你奶说我说你二姐让你干了活计。”
本来柳氏是想等三丫病好了,再告诉庞氏说这络子是三丫打的。
可想着早早说了,到时候大房三房闹起来,还能拿出来堵着他们的嘴。
所以和二丫一商量,就决定说出来。
不过她还真的不好说是三丫打的,庞氏维护子孙维护得很。
要是说了是三丫打的,庞氏指不定会把她们娘几个说上半天。
就连三丫估计也幸免不了。
自打自家男人跟着那年轻寡妇跑了之后,她这两年没少被人念叨。
她现在早就习惯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私自下了决定。
再说了,二丫三丫都是自家闺女,这络子是谁打的又何妨?
柳氏这么想,要是让苏锦夏知道肯定会再次暗骂自己小心眼儿,还不跟柳氏一条心。
柳氏这么做没错,她是站在自家人的角度上做事的。
只这一条就足以把苏锦夏说服。
不过可惜了,苏锦夏此刻并不知道柳氏的想法。
“娘这几年受苦了。”
一个自家男人跟着寡妇跑了的女人,还带着四个孩子。
又生在这封建的古代,可以想象这几年柳氏是怎么过来的。
虽然庞氏是个好婆婆,平日里也不拿捏人,但始终护着他们一时,却护不了一世。
要是庞氏再这么护下去,这个家的矛盾,肯定会更深。
矛盾一深,到时候受难的必然是柳氏,还有他们姐弟四个。
“为了你们几个,娘苦一点也没什么。”
这两年的冷眼早就把她磨砺得不把什么事放在眼里。
现在她这么活着,就是为了她这几个儿女。
不看着她几个儿女成人成家,她怎敢不慢慢的忍受着?不把二房的担子给挑起来?
更何况为了自己的儿女,她也不觉得有多苦。
柳氏把话说明白了,苏锦夏也没再说什么。
不过经过这场对话,她对柳氏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她万万没有想到,她这个平日里不爱吭声的娘倒是个有主意的。
可揣摩着柳氏话里话外的意思,苏锦夏却发现柳氏好像并不是很信任庞氏。
不信任庞氏会一直无条件的护着他们家。
其实仔细一想也是,她家没了顶梁柱,几个孩子都还那么小。
还三个女娃,用王氏的话来说,女娃就是赔钱货。
他们家人多,干得又少,还要跟一家人挣口粮。
再加上家里穷,久而久之,肯定惹得大房三房不痛快了。
其实,他们现在已经不痛快了。
三房王氏嘴上是个没把门的,有话就说。
大房估计现在心里也气,但是碍于庞氏的面子没有闹出来。
苏锦夏想,再过个一两年,要是大房跟着闹起来,她家在老苏家的日子就开始难过起来了。
尤其是苏大郎成亲之后。
苏大郎一成亲,有了孩子,家里人口更多。
估计到时候家中更乱。
苏锦夏分析着,渐渐地就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她和前世一样早早地起了床。
感觉身子好点儿了,不想在床上躺着,就跟柳氏说下炕走走。
柳氏见她非要下炕,也不拦着,不过只允许她在屋里走走。
苏锦夏知道自己的身子不能吹风,自然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日子一天天的过着,不出五天,苏举人家的地窖就修好了。
苏锦夏的病也好的差不多了。
“我说的没错吧,你大伯娘其实也早就忍不住了,现在终于找个由头,就把话给说开了。”
从正房回来,见苏锦夏坐在炕上打着络子。
柳氏看了她一眼,脱鞋上了炕,开口第一句话就提到张氏。
“还是娘有先见之明,让奶拿出络子堵上大房跟二房的嘴,要不然指不定今天要大闹上一场。”
苏锦夏还没有开口说话,苏锦月先把话给接了过去。
“虽说这次是堵住了大房三房的嘴,可这事一拉开个口子,以后就有得和他们熬了。”
今天一大早,庞氏又给她做了碗白面条。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