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移民全球>第六百零四章:大国崛起(四)

移民全球正文卷第六百零四章:大国崛起不过在欧洲,这种所谓的“帝国”,往往会因为继承一世而终。

因为大帝们在死后,总是会遵循传统,把国土公平的分给几个儿子。

西班牙的情况也是如此,在短暂的统一之后,还远未完成收复失地运动的西班牙,于1035年,再次陷入了分裂。

在桑乔大帝死了,除了原有的纳瓦拉王国以外,得到阿拉贡地区的继承人,将之升级为了“莱昂王国”。

体量过大莱昂王国则被分为了二块,在1035年,东部成为了“卡斯蒂利亚王国”。

后世的旧卡斯蒂利亚盆地,行政上被称之为“卡斯蒂利亚-莱昂z治区”,正是源自于这一背景。

厘清西班牙光复运动中的那些z治标签,以及所对应的地缘板块,有助于帮助你们在阅读相关资料时,对号入座。

在莱昂、卡斯蒂利亚、纳瓦拉、阿拉贡、b塞罗那,这五个地缘z治板块先后脱颖而出后。

随着收复失地运动的推进,整个伊比利亚jd教世界的整合工作,也开始分化为二条主线。

分水岭原则,又一次在地缘z治整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伊比利亚半岛的南北分水线,并非处于半岛的中线。

而是半岛西北边缘的坎塔布连山脉东,向南延伸至东南边缘的贝蒂科斯山脉东。

也就是说,整个梅塞塔高原上的河流,最终都西流入了大西洋方向。

这条分水线的存在,使得由北向南推进“收复失地运动”的西班牙北部jd教国家,被自然分割为了两个方向。

梅塞塔高原及其以西的伊比利亚大部,为一个整体。

南北分水岭与比利牛斯山脉之间,则是以伊比鲁斯河谷,及东部沿海低地为核心的三角地带。

其中后者是阿拉贡和b塞罗那的扩张方向。

体现在后世西班牙的行政规划上,主要包括阿拉贡、j泰罗尼亚、b伦西亚三个z治区。

上述地缘背景体现在z治层面,就是阿拉贡与巴塞罗那,在1137年的合并。

基于加泰罗尼亚在经济上的沿海优势,这个联合z治体的控制权,落在了巴塞罗那手中,史称“b塞罗那王朝”时期。

不过由于阿拉贡在z治上拥有“王国”的身份,“阿拉贡王国”遂成为了这个联合z治体的z治标签。

就像在“海峡帝国”时期,获得英格兰王位的“法国人”,更愿意突出自己这层身份。

而不是那些,置于法兰西王权之下的法国爵位一样。

比阿拉贡-j泰罗尼亚的整合,原本同根生卡斯蒂利亚-莱昂王国之间的整合要更早。

自卡斯蒂利亚崛起之后,这个新生王国就掌控了二者整合的主导权。

11世纪末,卡斯蒂利亚王国越过中央山脉,向梅塞塔高原南部扩张。

并最终在13世纪控制了包括特茹河、瓜迪亚纳河上游在内的高地区。

这一被称之为“新卡斯蒂利亚”的区域,行政上包括现在的马德里、卡斯蒂利亚-拉曼两个自治区。

从领土面积上来看,卡斯蒂利亚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是最大的。

问题在于,这个高地国家,要想成为伊比利亚的主宰者,还需要收获一块农业、商业潜力巨大的沿海低地。

在阿拉贡-j泰罗尼亚整合东部边缘,绿教还控制有半岛南部边缘低地时,西部的大西洋岸线,应该是卡斯蒂利亚的自然辐射区。

从新、旧卡斯蒂利亚西流而出的三条大河:杜罗河、特茹河、瓜迪亚纳河,将帮助卡斯蒂利亚王国,完成这一整合工作。

11世纪末,在卡斯蒂利亚王朝,开始越过中央山脉,开拓“新卡斯蒂利亚”时,它们在杜罗河下游,也就是葡萄牙北部的扩张,也获得了成功。

依照封建传统,当时的卡斯利亚君主,在这个方向分封了一个伯国。

并希望这个新生的“葡萄牙伯国”能够沿海岸线而下,帮助王国进一步向南,压缩摩尔人的生存空间。

然而让卡斯蒂利亚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新生的政权,却很快决定摆脱卡斯蒂利亚,将自己升级为独立的“葡萄牙王国”。

从地理结构上来说,既然阿拉贡-j泰罗尼亚能够自成一体,那么在大西洋海岸线上,拥有想象空间的西班牙,试图摆来自中央高地的控制,也并非不可理解。

只不过,后来发展成为“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肯定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出现的。

最终在12世纪中,经由j延调解,葡萄牙还是如愿的与“西班牙”签订条约,获得了d立王国地位。

在整个伊比利亚收复失地运动还未完成的背景下,西班牙的这种妥协并非没有道理。

让葡萄牙人自己有动力,向着d立推进收复失地运动,可以帮助自己分担西侧的压力。

以位置来看,面朝大西洋葡萄牙的想象空间有限。

基于这一背景,卡斯蒂利亚会更为在意,在地中海拥有扩张空间的阿拉贡-j泰罗尼亚。

然而问题又回到了原点,卡斯蒂利亚要想整合阿拉贡,而不是被对方整合,仅仅凭借梅在塞塔高原的扩张是不够的。

得到一块能够拥有地中海气候,以及海岸线的沿海低地,是其崛起的关键。

幸运的是,卡斯蒂利亚的天然扩张方向,不仅符合这两个条件,甚至可以说是当时伊比利亚半岛,最为富庶的区域。

这个板块就是位于伊比利亚南部的“安达卢西亚”。


状态提示:第六百零四章:大国崛起(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