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第三千二百二十七章、凿穿秦州军阵型的意

“杀!”

虽然在单挑中是被萧连全面压制,乃至不得不承认萧连的武艺确实在自己之上,可在退回秦州军的战阵当中后,七王子图邺却并没有藏身到战阵里面,而是看对面的江余**队准备好,乃至说没有率先出击的打算后,七王子图邺才一声呐喊带着部队冲了上去,并且依旧冲在了所有人的最前面。@,

因为七王子图邺尽管不知道萧连为什么不把握机会先向秦州军发起进攻,但七王子图邺虽然自知不是萧连的对手,但却更清楚只有自己牵制住萧连,萧连才无法更好的指挥江余**队作战。

不然不管萧连放自己回秦州军的依仗到底是什么,在已被萧连的武艺‘蒙骗’过一次后,七王子图邺怎么都不可能再对萧连轻忽大意。

而且身处战阵中并有士兵的保护与帮助,这也是七王子图邺所能想到的最快战胜萧连的方法。

跟着看到七王子图邺竟冲在所有士兵最前面时,虽然萧连的眉间是立即跳动两下,但还是很快轻叹一声,也由原本的队伍中列移到了江余**队的最前方。

因为萧连即使没办法让三千江余**队战胜三千秦州军,但却更清楚除了自己外根本就没有江余国士兵能挡住七王子图邺的冲击。

所以萧连既已放言要带领三千江余**队消灭更多秦州军,自然也得亲自遏制住七王子图邺的发挥才行。

又或者说,萧连即便不主动迎上七王子图邺,在七王子图邺依旧会找上萧连的状况下,萧连不仅不屑去躲避七王子图邺,恐怕江余**队的阵型也会因为七王子图邺急欲对上萧连而被整个打乱掉。

因此没有选择也无须选择的状况下,萧连也同样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去堵住七王子图邺。江余**队才有按自己指挥去迎战秦州军的余地。

至于说在堵住七王子图邺的同时又该如何去指挥部队的事,这或许能难倒普通人、难倒普通将领,萧连可不认为难得倒自己。

“一队做鱼鳞阵,二、三队做锋矢阵,四、五队做方圆阵殿后随某一起冲!”

“杀!”

跟着萧连冲到前方一声号令,原本还是排列整齐做一字阵型的三千江余国士兵立即呼啦一下散开成各种阵型随萧连一起往前冲了出去。

因为不说萧连所下命令都是几个最基础阵型。江余国士兵没理由听不懂、做不到,由于萧连灌注入自身功力的声音格外中气十足,甚至于都压制住了两军喊杀声传到了各自身后的大营中。

所以猛听这么繁复的命令,虽然并不知道萧连对那三千江余国士兵的许诺,江余国太子洛天朗还是有些愕然道:“鱼鳞阵?锋矢阵?方圆阵?萧先生到底想干什么?”

“不知道,或许萧先生有什么其他想法!”

摇摇头,还在常拓同样不明白萧连怎会在面对秦州军时下达如此繁复命令的时候,前方两支军队已经狠狠撞在了一起。

然后不管萧连做了多细致、多复杂的布置,几乎在两支军队相撞的瞬间。江余**队就一如往常般被秦州军压得不住往后退。

因为这不是常拓或任何人要看不起江余**队,而是除非一开始就采取守势,不管努力与否、不管毅力大小,战力相差极大的江余**队都不可能挡住秦州军冲击,何况还是秦州军先发起冲击等等。

只是还在江余**队被压得不断退后时,一边轻描淡写的挡住同样冲向自己的七王子图邺,萧连却也是尽量横扫了一下围在自己身边的秦州军士兵,也为败退中的江余**队勉强撑出了一条还能坚持的防线大声下令道:“二队以左雁行阵、三队以右雁行阵向四队、五队后方收缩合并为方圆阵。四队、五队变锋矢阵随某一起往前冲,一队原地不动防御。直到二队、三队赶上来后才尾随以一字阵向前攻杀!”

“杀!”

虽然在秦州军的冲击下,顶在前面的一队与二队、三队都受损极大,但由于四队、五队的方圆阵一直都跟在后面,所以在没有任何损失的状况下,随着前面的三支队伍让开道路,乃至说随着萧连清理出锋矢阵的冲锋线路。在萧连开始压着七王子图邺往前推进时,江余**队的四队、五队两支队伍也迅速跟了上来。

然后锋矢阵最重要的基础是什么?那就是担当冲锋箭头的将士一定要拥有足够的穿破敌军队伍能力。而这若放在普通江余国将领身上当然不可能,可由于萧连的武艺本就在七王子图邺之上,所以不用管其他人,萧连只需压制住七王子图邺不断往前突进。自然就能引领江余国士兵组成的锋矢阵不断前进,甚至于是凿穿秦州军的整个队伍了。

毕竟战阵这种东西不仅原本就对部队的战力有一定加成作用,有萧连这个箭头在,不说只要不被秦州军从两翼截断江余国队伍就不会出大问题,真出现这种状况,萧连同样有自信通过变阵来加以解决。

只是不说萧连有多大自信乃至有多大能力,第一次面对萧连这种强势敌人,乃至说身为将领的七王子图邺都只能被萧连压着打的状况下,没有七王子图邺的命令,自然也没有哪个秦州军士兵敢于轻易变阵。

所以面对萧连的突破,虽然秦州军也是在拼命对江余**队进行合围,可由于七王子图邺被压制得不断后退的影响,没理由放弃也不敢放弃七王子图邺,秦州军也只能在边战边退中不断维持着相对稳定的阵型。

毕竟不管从战力和经验来说,现在所有人都能看出萧


状态提示:第三千二百二十七章、凿穿秦州军阵型的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